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与溴乙酸乙酯为主要反应底物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然后将其负载在沸石上,红外光谱显示合成物具有杯[4]芳烃乙酸的特征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成功负载于沸石之上,且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 4,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沸石的负载比0.025/1,吸附剂用量0.5g,铀初始质量浓度10mg/L,吸附时间30min时,沸石在负载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后,对溶液中铀的吸附率从30%左右提高到93%.沸石和负载沸石吸附动力学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但负载沸石对铀的吸附速率明显高于沸石.沸石和负载沸石吸附等温式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说明都为单分子层吸附;由此推导出的最大吸附量Qm从16.8919提高到32.5733mg/g,这主要是因为沸石负载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增加了吸附点位.吸附铀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负载沸石对铀的去除主要依靠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与铀的强络合作用和Si—O和Al—O的吸附作用,两种作用的协同加快了吸附速率,增加了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2.
杯[4]芳烃修饰Amberlite XAD-4树脂去除水中双氯芬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偶氮化反应将合成的去叔丁基杯[4]芳烃连接到Amberlite XAD-4树脂上,并且采用FTIR、SEM和TG/DTA法表征了杯[4]芳烃修饰Amberlite XAD-4树脂的结构.结果表明,水溶液中杯[4]芳烃修饰Amberlite XAD-4树脂对双氯芬酸的去除率远大于单独Amberlite XAD-4树脂和杯[4]芳烃.双氯芬酸的浓度为20mg/L时,随着杯[4]芳烃修饰AmberliteXAD-4树脂投加量的增加,双氯芬酸的去除率增加很快.当吸附剂量增加到80mg/L时,双氯芬酸的去除率为92.8%,并且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的双氯芬酸量为34.02mg/g. 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与实验数据均有很好的拟合度.对热力学参数的计算表明,△H与△G负值显示出反应的放热和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和-络合萃取-双极膜电渗析处理金刚烷胺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和沉淀-络合萃取-双极膜电渗析组合工艺协同处理金刚烷胺制药胺化废水与溴化废水.结果表明,通过胺化废水与溴化废水的中和反应,可以大幅消减废水中溶解性固体和有机污染物,避免后续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在pH值为8.0、油/水相比为1∶1的条件下,P204∶正辛醇=3∶2的复配萃取剂对废水中TOC和TN的萃取效率分别为56.9%和20.6%,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几乎被完全萃取.以2.0 mol·L-1的HCl溶液为反萃取剂,可以将47.5%的金刚烷胺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分离,再生后的萃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对萃余液采用双极膜电渗析进行处理,可以去除64.2%的无机盐和部分有机物,同时还能回收到较高浓度的酸,但由于氢离子的渗漏难以回收高浓度的碱.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碱法溶出电脑线路板中的贱金属,用王水制备金贵液,然后选用萃取容量较大的甲基异丁基甲酮进行萃金研究,结果表明:在相比为0.6、振荡萃取频率(100 r/min)、萃取时间15 min、温度40℃时,MIBK萃金的效果最佳,一次萃取率可达到97.14%,当金贵液中金含量大于30μg时,在以上条件下,萃取率可达到98%以上;选用5%的草酸进行金的反萃取,在70℃反萃40 min其反萃率可达98%以上;在120℃条件下蒸馏、冷凝回收有机相中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其回收率大于98%,节约萃取成本的同时,可提高试剂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建立了路用煤沥青水浸出液中多环芳烃(PAHs)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方法。对60℃下搅拌2 h的煤沥青水浸出液进行了液液萃取-GC/MS分析,确定了浸出物的主要成分;并在实验条件下对影响PAHs浸出的主要因素(如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样品用量、溶液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沥青水浸出物主要为四环以下杂环芳烃,且多为含氮杂环芳烃,溶解2 h时接近平衡,温度越高浸出量越大,在30℃下,水中PAHs的浓度最大能达到122.92μg/L,60℃下,水中PAHs的浓度可达382.35μg/L;酸性条件能够增强煤沥青中多环芳烃的析出,且酸度越大,浸出量越多。  相似文献   

6.
胺萃取法处理含氰废水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黄金选冶过程中排放的含氰废水用N235作萃取剂从含氰废水中萃取铜、锌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预处理有机相、温度条件、相比、平衡pH、相接触时间和萃取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铜的萃取率达99%以上,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铜,反萃率可达99%。同时还可以回收氰化物,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得到上沿羧基化的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即5,11,17,23,29,35-六羧基-37,38,39,40,41,42-六羟肟酸甲氧基杯[6]芳烃(HHMHC),采用IR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初始重金属离子(Cu2+、Ni2+)浓度、萃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HHMHC萃取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时HHMHC萃取Ni2+和Cu2+的最佳pH值分别为5.0、6.0,萃取平衡时间均为30min.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9)均可较好的拟合其萃取过程,通过计算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得到Gibbs自由能(ΔG0)和焓变(ΔH0)均小于0,表明萃取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和考察溶液pH值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探讨HHMHC萃取Cu2+、Ni2+的机理,结果表明此萃取过程除了存在阳离子交换机理外,还存在与冠醚萃取相同的离子配位萃取,参与配位作用的主要是羟肟基团(–CONHOH).  相似文献   

8.
络合萃取法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络合萃取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氢化废水的工艺过程,考察了pH值、萃取相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在pH值为8.0、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3 min、萃取相比为1.5︰1优化条件下,对氢化废水中苯胺类的萃取率大于97%。负载萃取剂以31%的盐酸作反萃剂,反萃取相比为20︰1条件下可实现完全再生,反萃液经处理可回收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丁基卡比醇(DBC)从印刷电路板废料中萃取金。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反萃取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C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浸取液中[Au3+]=0.307mg/L的最佳萃取条件为:[H+]=2.00mol/L,[Cl-]=1.00mol/l,O/A=1∶1,萃取时间=90s,DBC=50%(体积比)。在此条件下一级萃取率可达97.33%。选用亚硫酸钠作为反萃剂。通过实验总结出用该反萃剂从负载[Au3+]=0.272mg/L的DBC萃取剂中反萃金的最佳反萃条件为:亚硫酸钠浓度=5%,反萃时间=90s,O/A=5∶2。在此条件下,一级反萃率为95.04%。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产新型铜萃取剂DZ988,以PEG-NO2/H2SO4混酸溶液氧化浸取废弃电子元器件得到的酸浸液为萃取原液(含铜浓度CCu=3.132 g/L),进行铜的萃取研究,考察各因素对铜的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的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O/A比、萃取温度及pH的提高而提高;在萃取剂浓度设定为25%,萃取料液浓度用氨水调至pH=2,油水比O/A=1:1,常温的条件下,对废弃电子元器件的PEG-NO2/H2SO4混酸浸出液中的铜的萃取率可达99.45%,铜、铁分离系数达1 151;以硫酸作反萃剂,对负载铜的萃取剂进行反萃取研究,在硫酸溶液浓度为250 g/L,相比O/A=1:1时,铜的反萃率接近100%。同时,DZ988基本不萃取Co、Ni,后续可从铜萃余液中继续回收Co、Ni。  相似文献   

11.
气单胞菌SH10吸附银离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气单胞菌SH10为生物吸附材料,从静电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络合作用、沉淀作用几方面研究了SH10吸附Ag 过程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单胞菌SH10吸附银离子依赖于静电吸附作用;吸附Ag 前后溶液中Na 、K 、Mg2 浓度的变化较小,说明吸附过程中离子交换不明显;SH10表面的羧基、氨基和脂类基团经化学屏蔽后,对Ag 的吸附量明显下降,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确定酰胺基CO-NH为SH10与银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的主要官能团;电镜扫描结果表明,SH10在吸附过程中可以和Ag 形成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2S—SO2法处理废定影液,以硫化钠沉淀定影液中的银,用二氧化硫对废定影液进行再生处理,结果表明:银的回收率达到了95%,再生的废定影液,亚硫酸钠补充率达到了100%。硫代硫酸钠补充率约为50%,每1L再生定影液需再投加126gNa2S2O3·5H2O;废定影液处理经济收益约128万元/a。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阿维菌素发酵的废菌丝体对Cu2+进行吸附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至平衡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被动吸附,5min接近平衡,第二阶段菌丝单位吸附量增加缓慢,反应时间相对较长。吸附过程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达0.9998。采用Langmuir方程与Freudlich方程对数据拟合,Langmuir方程比Freudlich方程更好的描述对Cu2+吸附平衡行为,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在pH5.0下的相关系数为0.9771,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8.82mg/g。通过对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本吸附质含有羟基(-OH)、氨基(-NH)2、酰胺基(-CONH)2、亚甲基(-CH2-)等基团。羟基、氨基、亚甲基吸收峰发生较大变化,推测其与金属离子发生了反应,酰胺基峰形变化较小,参与反应的基团较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木屑黄原酸酯(SCX)对含镍(Ni)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SCX酯剂对Ni^2 的吸附性能以及药剂用量、进水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木屑黄原酸酯对Ni2^2 附性能较好,经其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国家有关排放标准。残渣稳定,也可酸液浸取回收重金属。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大气环境氯离子沉降率和严酷度评价研究,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设备防腐蚀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主要利用干片法和银测试片法对海南某地区远海a点和近海b点3—6月大气中的氯离子沉降率和腐蚀速率进行研究。结果干片法数据分析发现,每月b点氯离子沉降率高于a点,其平均温度低于a点,平均相对湿度高于a点。银片数据分析发现,b点环境较为严苛,其氯化银腐蚀膜厚于a站,其中a点腐蚀速率等级为G2,而b点除3月外腐蚀速率等级均达到G3。对比数据发现,干片法获得的每月盐雾沉降率变化趋势与银片法每月腐蚀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温度、湿度是影响大气氯离子沉降率的重要因素,而大气盐雾含量是影响设备腐蚀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确保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需采用控温、控湿以及除盐雾技术降低服役环境腐蚀严酷度。  相似文献   

16.
发现1株对银离子有强吸附能力的蜡状芽孢杆菌HQ-1,研究了其对银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菌体对银的吸附量可达91.75 mg/g,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 Order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高达0.999 9;吸附热力学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关系数为0.99;考察菌体浓度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发现,菌体浓度增加有利于对银离子的吸附,温度对吸附影响较小;FTIR、SEM及EDAX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存在2种吸附机理,一为菌体表面一些含氮氧的基团对Ag+的络合作用,二为菌体分泌的胞外多糖等物质对Ag+的微沉淀成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杀菌功能载银活性炭的NaBH_4还原法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自强  刘守新 《环境科学》2010,31(9):2129-2133
通过NaBH4还原法制备了银缓释杀菌功能载银活性炭(Ag/AC),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E.coil)的杀灭性能和抗银流失性能.以低温液氮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Ag/AC表面形态以及Ag的含量和分布,以X射线衍射(XRD)观察Ag/AC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银以单质形式负载在活性炭上.活性炭的载银量、比表面积、银颗粒的粒径及分布取决于AgNO3溶液浓度.在不同AgNO3溶液浓度条件下,银的晶核形成和生长机制发生改变.随着AgNO3溶液浓度的增加,所制备Ag/AC表现出由无活性、抑菌到杀菌活性的变化规律.载银量为2.70%(质量分数)时,Ag/AC能在90 min内杀灭2×106 CFU/mL浓度的大肠杆菌,且在水中振荡600 h的银流失量为21.1%.在保持较高杀菌活性前提下,可以实现银的缓释.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9种壳寡/聚糖系列衍生物作为吸附剂对同一浓度铅离子的吸附,结果为交联香草醛壳聚糖(CTSV-G)〉香草醛壳聚糖(CTSV)〉羧甲基壳聚糖(CM-CTS)〉巯基化壳寡糖(O-CTS-SH)〉壳寡糖(O-CTS)〉香草醛壳寡糖(O-CTSV)〉壳聚糖(CTS)〉壳寡糖硫酸酯(O-CTSS)〉羧甲基壳寡糖(CM-O-CTS);比较了同一吸附剂对不同浓度的铅离子的吸附率,其吸附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研究了各吸附剂在铅、镉、铬金属离子竞争中对铅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吸附剂对镉和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可达80%,对铬离子吸附较少,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9.
Cloud chambe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coupled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of included ions in free-falling ice crystals growing in a supercooled liquid water cloud. These reactions are hypothesized to occur as a consequence of preferential ion separations which take plac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growing ice and the liquid layer at the growing crystal surfaces, followed by electron transfers to establish system neutrality. Oxidations of sulfide ion to sulfate ion and of halide ions to higher valence species have been documented. Reductions of silver ion to metallic silver and of sulfate ion to lower valence species have also been documented in systems of appropriate ion compositions. Similar rea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o occur during the freezing of bulk dilute solutions of ammonium and/or halide salts.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二十年来全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 ,银的用途益发广泛 ,白银需求量迅猛增加 ,它不仅是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 ,而且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走俏商品 ,全世界已连续九年需大于供 ,九年累计缺银 1 0亿盎司 ,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专家们预测 :到 1 998年底全世界库存的银锭消耗殆尽。我国前几年有 1 / 2 -1 / 3的白银靠进口 ,1 997年还进口白银 1 55吨。因而 ,银价剧烈上扬 ,从 1 996年的 4美元 /盎司 ,涨到 1 998年 2月份的 7.81美元 /盎司。与白银相反 ,近两年黄金供远过于求 ,1 997年全世界多出 3 93吨 ,故金价急剧下跌 ,从 1 996年的 3 87.87美元 /盎司 ,降到 1 998年 6月份的 2 87.9美元/盎司。由于银需求量增大 ,加之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景气 ,银产量不仅不能增长 ,而且反而下降。因而人们提出寻找能根据需要而生产的、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银矿床 ,即独立银矿床。全世界有三大巨型成矿带 ,我国有四大银成矿区。这些成矿区带的核心是火山 -岩浆活动带。银成矿区带都受巨型或区域深大断裂带控制 ,独立银矿床多产于区域深大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层交汇处或附近。独立银矿床的直接围岩可以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但是它们位于火山岩浆活动带中 ,而且以火山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