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污染源监测数据的特点及其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应用软件开发的角度对污染源监测数据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逻辑结构、模块组成等开发研制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介绍。  相似文献   

2.
用Aceess2000软件建立一套日常废水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监测数据表等基本表,在表的基础上建立查询表、窗体和报表,自动形成各种监测月报和监测报告,构成整个监测数据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安全性、数据查询效率和报告报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过程和体系指标,为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建立监测数据共享和应用的长效机制,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的规范管理、交换与共享,为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废水污染源监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得出数据代表性存在问题,并对提高废水污染源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监测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力度;理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投入和运营机制,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技术在监督监测中的应用;快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污染源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异常诊断系统的概念以及异常数据的来源,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结构。提出了系统模拟专家分析过程的信息处理工作方式,以期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自动诊断与故障识别。  相似文献   

7.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现状,分别从技术、产品、建设、管理与环境等各不同角度,分析了各因素对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粉尘污染点源数量多、夜间偷排偷放监测难等问题,环保监测迫切需要发展新一代遥感监测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激光雷达具有远距离、全天时监测的优势,可实现对污染源的客观、全天时监测。为了验证激光雷达主动遥感技术监测粉尘污染源排放的可行性,在河北省组织了一次粉尘污染源的Lidar监测实验,在进行距离校正的基础上,发展了Lidar点源污染监测指数因子方法。结果表明:烟尘排放浓度与Lidar指数因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校正决定系数可达0.94。在稳定排污的情况下研究Lidar指数因子的限值,结果显示,将指数因子的限值设为2.3时,与在线监测的一致性可以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相结合,建立北京市重点锅炉烟气、污水处理厂两类主要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等大量在线监测数据的监控和综合分析系统。系统不仅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控、数据展示、统计分析、超标报警等常规业务功能,还在污染源扩散模拟展示、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信息相互作用的空间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污染源监控管理和自动监测数据利用水平做出了创新性的技术尝试。  相似文献   

11.
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固定源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源核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监测技术提出\"便捷、智能、精细\"的发展要求,依规发证、依证管理2个阶段均需要污染源监测技术的有效支撑.针对当前污染源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应进一步完善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对发证行业指南实施情况跟踪评估,适时修订;为将工业园区纳入核发排污许可证范围扎牢基础,制定工业园区自行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固定污染源噪声标准与监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影响面广,矛盾纠纷大.但现行的固定污染源噪声环境标准在执行和监测实施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以及执行困难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靠排污许可证管理,固定源执行由行业排放标准为主正逐步过渡到\"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单一源排放标准\"双层排放标准,并以执行更全面和精准的单一源排放标准为主,对应的监测要求及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对监测管理制度进行设计,明确固定源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和守法监测的主体责任,厘清许可证核发部门、属地监测、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系统设计\"固定源制定并提交自行监测方案-核发部门审核-方案纳入排污许可证中成为规定-依规定自行监测和记录-固定源提交执行报告-监管部门审计式审核-执法监测和执法检查\"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设计标准化的监管计划程序落实证后监管与执法监测,明晰监管部门的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面水质常规监测中断面的功能特性,对监测数据中出市削减断面的石油类污染指数高于出市断面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当年其它主要污染指数的增长率和厉年石油类和其它主要污染指数的平均动态数列,证实削减断面石油类污染指数反弹属实。指明这是一种利用监测数据发现新污染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用定电位电解法SO2测定仪测定高负压排气管道中SO2时测定值偏低及无法测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全国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架构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对全国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探讨 ,描述了该框架的各部分组成和功能 ,旨在探讨环境监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明晰污染物空间分布,以精确评估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状况,采用产污系数法与等标污染负荷法核算渭河流域陕西段2021年各县(区、市)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排放量、等标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运用自然断裂法和ArcGIS软件对农村生活、农田化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排放量为325.6万t,其中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142.2万、129.1万、54.3万t;COD、TN、TP排放强度分别为2 936、2 665、1 121 kg/km2。渭河流域陕西段内各县(区、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以农田化肥源和畜禽养殖源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从高到低、以中部县(区、市)为中心的环状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为当地生态保护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胜利电厂污染源和污染治理措施回顾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回顾评价采用现场调查,与一期环评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污染源、污染治理措施的调查分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