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由于形成山地灾害的多种自然因素具有垂直地带性,尤其作为主要动力因素的水,超过一定高度后由液态成为固态,从而造成了山地灾害的垂直地带性。山地灾害从高到低可分为冰雪带、冻融带和流水(古地下水,裂隙水)带,高低两带之间主体界线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邻近地区为4900m和3500m。各带均有其特点,其中对西线第一期工程及其下游地区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大型的冰崩、雪崩、冰湖崩决、滑坡或古滑坡复活、泥石流、泥石流坝或滑坡坝溃决。但这些大型山地灾害在该地区不很严重.今后出现的可能性小,只要引起重视,妥善处理,可以避免或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如何杜绝人防工程大体积砼的裂缝,一块心病,根据笔者多年人防工程监理的实践,对人防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同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可能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  相似文献   

3.
地质条件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地质构造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综合因素引起的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已日益显露出来.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也日渐突出,城市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地质生态环境则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依托,体现出其基础性、资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火源和壁面材料对轰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轰燃是建筑火灾中一类特殊的火灾现象,其引起的危害是巨大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轰燃的产生,在这些因素中,火源类型大小及壁面参数等对轰燃发生时的热烟气温度和热释放速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区域模拟方法计算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火源对火灾的蔓延影响十分显著;墙壁材料可燃的难易程度会大大改变轰燃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时尚科技     
研究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抗癌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片可有效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并对癌症有一定治疗作用.该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够阻止癌细胞与血小板结合,进而阻断癌细胞传播,目前在治疗肠癌、乳腺癌等常见癌症上都起到一定效果.研究团队对超过7万名随机抽取的对象进行了51组试验,发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癌症患者比不服用的患者癌细胞扩散的几率要低1/3,而已被诊断出癌细胞将大幅扩散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癌细胞扩散幅度只有预计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与侧墙的交叉部位,和中柱的顶底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铰,使得顶板上覆土的大部分重量传递到由中柱来承担;在由顶板破坏后传来的上覆土重力和地震动在中柱中引起的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柱发生压曲和弯曲的双重破坏,导致中柱倒塌,进而导致车站顶板塌陷;同时还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仍是造成大开地铁站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峡库区近坝库段八字门滑坡地质勘查、专业监测与环境影响因素监测及宏观地质巡查监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库水位涨落、大气降水的作用及人类活动的作用,是引起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和镇江年最高水位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镇江两站的长江水位和降水量及长江大通站流量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南京和镇江两地长江年最高水位的周期和趋势变化特征,以及两地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出现年最高水位的可能原因。发现年最高水位的出现往往是天文潮位、上游来水和当地降水等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或者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特别是当这3个因素共同作用时会使水位非常高,而往往超过警戒水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昌明.人类对早期癌症的诊断能力越来越强.所能发现的体内肿瘸越来越小。这种医学上的进步对早期癌症患者来说理应是件好事,然而最近美国一些医学专家对这种科学进步所带来的临床效益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上海市区近5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重建,并计算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上海市区水位变化量。以特定的1962年水灾为参照,模拟在同等雨强情况下,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面沉降引起的淹没范围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9mm/d降水条件下,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2001年的径流系数比1950年增大了34.0%,2001年的水位比1950年增高了45.9%;2001年的水灾灾情为1950年的1.0629倍;即使在目前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亦可造成相当于2001年地均GDP值0.088%(约为4.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是1991年相应数值的220倍。  相似文献   

11.
太阳活动对地球表面温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近年来对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原因研究的意义及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20世纪全球地表气温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多种反映太阳活动的代用指标拟合的气候模型指出,太阳活动可以解释1850年以前气温变化的大部分情况。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太阳活动对气候影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文献[1]中讨论了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的影响机理。本文在对湖南省洞庭湖区常德市鼎城区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经济密度)对水灾引起的农业灾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户年纯收入水平与水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是决定农业水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经建立的全国1736~1911年洪涝灾害时间序列,拟合了各个区域的洪涝灾害长期变化趋势,并通过功率谱分析了时间序列的波动规律;同时,分析了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口总量变化、人口空间迁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文因素变化与灾害增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洪涝灾害的波动主要由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所引起,而人类活动增强并不断向高风险区扩展是洪涝灾害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最终使洪涝灾害表现为在波动中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留科 《灾害学》1995,10(3):87-91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壳突发性放气与水灾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由于1994年9月14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孕震应力场作用而引起大面积突发性放气,导致1994年第24号台风行为不规律的机制。地震本身可给人类造成灾难,而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引起其它灾难。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经建立的全国1736 ̄1911年洪涝灾害时间序列,拟合各个区域的洪涝灾害长期变化趋势,并通过功率谱分析了时间序列的波动规律;同时,分析了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口总量变化、人口空间迁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文因素变化与灾害增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洪涝灾害的波动主要由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所引起,而人类活动增强并不断向高风险区扩展是洪涝灾害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最终使洪涝灾害表现为波动中  相似文献   

17.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是:癌症同样可以预防。有关统计显示,每年全球12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760万人死于癌症。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2030年全世界将有260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到17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癌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到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医学界尚待攻克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8.
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模拟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变形机制,建立了一个分析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变形的有限元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考虑由于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土自重的变化,土承受的渗透力的变化,以及承压含水层中水压力及渗透力的变化。在分析中还考虑了土的非均质性及力学非线性性能。分析了一个算例以说明这个分析方法的功能及其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沉降和径向变形对工程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它们在数值上具有相同的数量级;而且,沉降主要是由土自重的变化引起的,径向变形主要是由渗透力的径向分量的变化引起的。此外,这个分析方法可以把开采地下水做为一个过程,分阶段地分析所引起的地面变形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的大暴雨灾害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曾琮  谢炯光  谢定升 《灾害学》2003,18(3):54-60
广州市的大暴雨灾害与暴雨的强度、时空分布以及广州的地势等密切相关。大暴雨灾害主要出现在夏半年4~9月的汛期中,其中4~6月的大暴雨大部分是由冷空气南下与热带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引起的,只有少数几次是由热带气旋影响产生的;而7~9月大暴雨主要是热带气旋和热带辐合带等热带系统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未来50年水土流失变化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江上游未来50年水土流失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对稳定的地貌、地质因素、可能突然发生的地震因素,具有波动特性变化的气象因素和具有双重性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认为,长江上游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4万km^2,经过治理后,2050年长江上游可减少土壤侵蚀量8.06亿t,河流年均输沙量减少为3.04亿-4.56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