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地质工作为人类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保证,二是资源的环境保护。后者的提出,使许多地质学家不得不跳出专门地质学的圈子,扩大自己的调查研究范围,从而承担起环境地质工作的繁重任务。由于环境地质工作的迅速开展,在国外产生了一门相应的科学,即环境地质学。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目前,对环境地质学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它出现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主要研究地质作用、地球物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超前处理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冲突,力求为使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比较协调的关系而提供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质环境的研究中关于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本文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的地质环境分析为例,提出了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并总结出前第四纪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第四纪地质环境的演化分析,全新世和古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现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等四个方面的分析要点和步骤,并总结出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作为地质勘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地质勘查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科学的成就,环境问题对地质勘查活动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在人类环境中,自然作用或人类活动或者二者叠加形成的人类环境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加剧,给地质勘查活动带来了严重威胁、使对环境灾害的防治研究成为地质勘查活动的迫切需要。1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地质勘查环境灾害主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灾害,另一种是由地质勘查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人为灾害。1.1自然灾害由自然环境变异作用形成的灾害叫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现代人类的聚集地,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亦加快对自然地质环境改造的步伐,随之而来的则是城市自然地质环境的破坏,本文主要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自然地质问题及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的最新一章,地壳发育的最新一幕,第四纪沉积物,作为一定地质过程在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产物,在它形成以后又受着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和改造,留下了许多环境历史和环境变化的遗迹,记录着这许多自然过程。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对于恢复和重建第四纪地质时期的地球发展史可提供丰富的科学史料,同时对于探索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演化规律,阐明某些古老的地质作用和地质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也为将来自然变动的  相似文献   

6.
一、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地质环境主要由岩石、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等物质组成,包括地质构造和新构造,地形和地貌形态,矿产资源以及现代自然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内外动力作用等基本内容。成为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广受重视,硕果累累。该文综合总结、归纳、考量近30年来中国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基本情况,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自主理论探索阶段、实践运用与理论深化阶段、"3S"技术与大数据综合评价阶段。从评价流程、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评价模型等方面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演化模型。最后认为国内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应包括:完善评价理论,更加客观地评价地质环境承载力;注重对敏感指标的研究;注重评价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客观地质体、是人类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场所。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开发规模和开发力度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保护地质环境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地质学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地质学以生物对各类环境地质条件的反应为切入点,研究有史以来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应用最新的定年技术:时间窗技术和年代框架技术可以将沉积物的时段进行准确的定位,研究近百年来环境污染的演变。本文论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地质学原理、研究方法、手段、内容、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承载力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外都鲜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案例。建立较为实用、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是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科学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城市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剩余率模型。该模型更科学地度量了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间的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蛋白和脂类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生物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原因以及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地质环境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相同遗传背景的人在不同生物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病率的差异,提出目前人类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使得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降低,进一步引发人类通过食物链从生物地质环境获取地球化学元素绝对量减少以及少量地球化学元素污染生物地质环境引起人体过载。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生物地质环境和谐发展,是控制人类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环境地质学的兴起与研究内容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城区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产生了许多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因此,环境地质学便象其他环境科学一样,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展很快。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与地质学的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地质因素可以给人们带来各种环  相似文献   

13.
生态地质环境的保护的目的旨在人类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和尽可能完美的生态地质环境的统一,两者是辩证关系.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好生态地质环境;反过来,保护好生态地质环境的结果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健康良好的生态地质环境,给人类以富裕、美好、永远发展的象征;畸形的生态地质环境,给人类以死亡、贫穷、停滞不前的象征.为此提出12条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地质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环境地质主要研究方向 ,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边缘学科.环境地质学最近逐渐得到重视。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成为其发展的新动向。在中国.环境地质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提升它的应用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学科间的性质和目的 第四纪是地质史上最晚的一个重要地质时间单位,在这个单位中出现了人类环境。第四纪的研究,长期以来吸引着科学工作者的注意,这种吸引力在今天已发展到了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地步。 尽管第四纪研究对经典地质学有过不少贡献,但对于它的研究并不限于用经典地质的方法研究第四纪的堆积物。主要的地质记录是属于许多较老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绪论     
1大陆完成分和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地球作为人类居住的星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为科学地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人类必然要研究资源和环境的形成与演变。而今人类利用的资源主要来自大陆壳,环境的演变也记录在大陆壳表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更科学地掌握大陆壳的地质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演变规律。因此,研究大陆壳成分将是国际地学界的永恒主题之一。之所以说研究大陆壳成分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主题之一的另一原因是,目前人类对大陆壳性质的认识还很不够,还需要加强研究。举例来…  相似文献   

18.
环境物探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自然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质介质的影响,评估和预测环境的质量和变化,为环境保护服务.近年来,国际上环境物探的研究和应用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动向,这表现在:1.全世界用于环境目的的地球物理费用在快速增长.2.环境物探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从西方和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文献资料中都可以看到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例,无论是对自然灾害防治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调查、监测和预防,物探都有扩大应用的趋向.有些国家在基础性的环境地质调查和城市环境调查中,都采用了多种地球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不断发生违背科学的行为。对环境施加不当的作用,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种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作用于环境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人类活动“过分”干予环境的综合效应。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人们通过实践,逐渐积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六十年代诞生了环境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问  相似文献   

20.
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人与自然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并且认为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必然影响到周边环境。建立整体性思维是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问题包括:(1)为西部大开发而进行的各种配套的工程建设将要遇到的工程地质及环境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3)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4)水土流失与我国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及城市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问题等等。最后作者详细论述三峡库区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地质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