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20年中国地震局开展了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和科普满意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7.1%的受访者具备防震减灾素养,与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相比较,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的区域分布有明显不一样的规律,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区域地震灾害程度和个人地震经历对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有显著的影响。防震减灾素养水平在城乡、性别、受教育水平等不同群体中的差别,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受教育水平对防震减灾素养水平影响最大。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差别则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不同,显示出独特的规律。在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中,需要重视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的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科普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日趋复杂的地震形势下,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和民族风俗的差异,如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民危机意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带领大家走进青海省海北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用我们的视野帮你解读那里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特色做法及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豫北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开发,通过调研,规划、设计了符合该省要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及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方案,制定了"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配合豫北地区完成了安阳、焦作以及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开发.安阳、焦作、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均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而其中南阳和焦作的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使该地区科普知识的宣传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真正地提高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达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为提高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人员、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讲解能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的传播能力,2016年11月25日,由北京市地震局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市的地震工作者、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教师、地震应急救援人员、防震减灾志愿者以及防灾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代表等共39人报名参加了比赛。按照比赛规则,选手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防震减灾主题,从地震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各种不同场景的  相似文献   

5.
徐平 《防灾博览》2005,(3):47-47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及中国地震局关于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有关工作要求,尝试着解决目前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中存在的手段落后、资料匮乏、形式陈旧的问题,辽宁省地震局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指导下,组织了由地震科普专家以及平面美术、电脑动画、多媒体制作等专家组成的创作队伍,制作了《地震的奥秘》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多媒体查询学习软件系统。这套软件系统充分地考虑了社会公众的喜好与接受能力,将防震减灾知识从公众求知的角度划分了五个知识区域: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具体承担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历时半年,于2020年7月28日,在福建厦门圆满落幕。一年一度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具体贯彻,是面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弘扬地震科学精神、传播地震文化的平台和窗口。也是一项深受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群体喜欢的比赛,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防震减灾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7.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高质量的地震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必然要全民参与共享。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列入"全域科普"重要内容,地震、应急、科技、科协等多部门联手,着力打造防震减灾全域科普,通过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推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实效。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村对农居抗震科普作品的需求情况,普及农居防震抗震知识,2010年8月6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河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及宣教中心、保定市地震局共同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惠农活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保定市地震局局长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唐山地震30周年,也是邢台地震40周年,这两次地震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我国遭遇地震灾害最严重时期的结尾和开端,它们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地震灾害,加强防震抗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地震局要求各地广泛开展纪念宣传活动,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能力。为此,江苏省和南京市地震局商定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届科普宣传周期间,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互联网络,在全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促进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地震知识:  相似文献   

10.
田力 《防灾博览》2007,(5):30-30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城南街道办事处是德阳市地震局抓的地震科普进社区的一个重点单位。德阳市地震局与旌阳区街道办事处联手,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列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人力、物力在社区内建造了防震减灾科普文化活动中心、科普阅览室,成立了地震志愿者队伍、地震科普电影放映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14—20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活力"的培训班。培训班旨在进一步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局长会议精神,促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4,(3):6-7
正5月12日上午,由北京市地震局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建设的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正式开放,并举行了体验日活动。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出席活动。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充分汲取和借鉴国内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场馆先进经验,由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共同策划、设计和建设完成的。它以提高公众科学避险意识为核心任务,通过科学、系统、生动、直观的宣传方式,全方位介绍地震和建筑抗震的相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预报还被称为世界难题的当今,如何树立全民危机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未雨绸缪,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特色做法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张慧  王罡 《防灾博览》2023,(5):60-65
<正>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公开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改进公众服务、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防震减灾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地震部门发布权威信息、涉震舆情引导、提升地震部门公信力、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而官方网站作为最早和最主要的获取地震信息的互联网媒体平台之一,在塑造地震部门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强化地震部门政务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21,(4):13-13
近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精神,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为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紧抓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主题日,组织地震系统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每2个月制定1次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看点,半年1亮点"。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了网络知识竞赛、场馆直播、网络讲座等线上形式为主的科普活动,参与公众超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21,(3)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防震减灾教育体系,提升社会公众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法等,对天津47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现状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构建了"政府主导、地震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学校参与、社会支持"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格局,探索出了一批有亮点、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推动地震安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认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不同阶层人群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需求及科普形式创新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及对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成功制止谣言的传播和2010年山西部分地区地震谣言传播事件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地震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基础以及政府危机传播策略在地震谣言事件中存在的问题.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匮乏以及对地震部门工作的不了解导致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低下;媒体对地震知识的概念混淆,使得高知人群更容易对国内地震预报工作产生误解;政府仅仅通过单一媒体对地震谣言进行简单的辟谣,效果将会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正式起步于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后,地震部门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队,广泛深入基层,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经过5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深深植根于山东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实践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重点,以新媒体为平台,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阵地式宣传为龙头"的宣传思路,形成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新局面,防震减灾意识深入民心,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系列地震科普活动,还仅仅只局限于中小学生。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的科普教育,还属于萌芽阶段。《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项目是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项目支持,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幼儿开展的地震科普教育学研究项目。项目秉持“防震减灾教育首先需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尝试通过“教育一个娃,带动一个家,影响整个社会”的方式,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第三中学地震监测站始建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至今29年如一日,监测设备从土变洋,房屋面积从小变大,工作人员从业余到专职,功能从单一的监测发展到多内容结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三代老师一棒接一棒,使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目前,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国中学系统唯一规模较大、设备先进、成绩突出的,集地震监测、学生科技活动和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