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200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分析表明,与2004年相比,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提高;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增加的城市有28个,天数相同的城市有6个,天数减少的城市有13个。空气质量全都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城市有7个;90%以上天数空气质量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城市有27个,占总数的57.4%,比2004年增加17.0%。二级及好于二级空气质量天数比2004年同期增加20%以上的城市有3个。  相似文献   

2.
简讯     
2005年 3月 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分析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 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 3月空气质量分析表明,与 2004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提高;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增加的城市有 29个,天数相同的城市有 10个,天数减少的城市有 8个。空气质量全都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城市有 14个, 90 %以上天数空气质量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城市有 28个,占总数的 59 6 %,而 2004年同期为10 6 %。二级及好于二级空气质量天数比 2004年同期增加 20 %以上的城市有 3个,为济南、南京和太原。青岛市拟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禽畜无害化处理厂近日,青岛市为解决…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2004年1至11月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与2003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整体略有提高;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比例增加的城市有22个,天数减少的城市有19个。空气质量全都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城市有7个,分别为海口、北海、珠海、桂林、湛江、汕头和厦门;90%以上天数空气质量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城市有21个,占总数的44.7%,比去年同期减少2.1%。  相似文献   

4.
自 6月 5日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央气象台将联合在中央电视台开始发布 47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这是自去年 6月 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中央电视台发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环境信息公开化方面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环境问题事关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事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近年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 ,尤其是在“九五”期间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1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74个重点城市ρ(PM2.5)从2013年的68μg/m3降至2022年的29μg/m3,降幅为57.4%;一次排放污染物ρ(SO2)和ρ(NO2)10年降幅分别为71.9%和27.6%,ρ(CO)自2015年以来下降42.1%;全国ρ(O3)波动变化,受高温干旱影响,2019和2022年ρ(O3)为148和145μg/m3,其他年份ρ(O3)在137~139μg/m3波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从2013年的65.7%上升至2022年的83.0%,相当于10年间每个城市优良天数增加65d;重污染天数比例从2013年的7.9%下降至2022年的0.6%,重污染天数减少90%。2020—2022年,90%以上的非沙尘重污染天出现在秋冬季(11—12月和1—2月),夏秋季O3超标问题对优良天数比例影响显著,建议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与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14个控制断面中有9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64·3%。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分别为4个、1个,分别占28·6%和7·1%。与上月相比,总体水质基本持平,其中10个断面水质持平,3个断面水质好转,1个断面水质下降。与2004年同期相比,14个断面中有9个断面水质持平,5个断面水质好转。摘自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工作通讯》2005年第8期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2005年8月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以来,南京空气质量演变总体经历了“煤烟型阶段”“复合型阶段”及“二次污染型阶段”。自2013年空气质量实施新标准以来,南京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相比2013年,2017年PM2.5质量浓度下降48.1%,重污染天数减少27 d,灰霾天数减少一半,能见度提高4 km。然而,2018年空气优良率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PM2.5年均值同比上升50%,PM2.5中二次组分占比增加,O3污染仍呈加重趋势,区域性污染特征显著。根据当前南京市大气污染现状、特征及来源,重点针对PM和O3污染治理给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细颗粒物(PM_(2.5))空气质量达标率低,且城市间的污染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整体改善PM_(2.5)空气质量,需要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城市,制定分阶段改善目标加以考核和管理,研究探讨了城市PM_(2.5)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体系及不同污染程度城市各阶段目标值。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国内外对比分析法梳理评述了WHO、欧美等发达国家PM_(2.5)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达标要求,提出中国城市PM_(2.5)空气质量改善的考核目标体系,包括PM_(2.5)浓度目标值或下降率、严重污染天数上限、达标天数下限等指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法研究了2000—2013年美国、日本一些城市和2013—2016年中国74个环保城市PM_(2.5)年均浓度的变化趋势,推论出中国城市PM_(2.5)年均浓度年均下降5%~8%是可能实现的;结合环境保护部及各省市PM_(2.5)污染防治规划,提出PM_(2.5)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设定原则和达标天数的回归计算方法;以2014年114个城市PM_(2.5)年均浓度为基数,计算得出不同污染程度城市2020、2025、2030年PM_(2.5)年均浓度年下降率和达标天数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9.
2015—2020年,全国重污染发生天数、比例及城市数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1 847 d,降幅达55.2%;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发生过重污染天气的城市数量减少60个。其中,全国细颗粒物重污染天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沙尘重污染天数随气象条件的差异波动变化,臭氧重污染天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十四五"期间,消除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对象仍是细颗粒物重污染。应将天山北坡城市群、"2+26"城市、汾渭平原及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作为"十四五"期间污染减排的重点关注区域。此外,需遏制"2+26"城市臭氧重污染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0.
解振华局长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998〕第31期《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上批复:“周报工作已开展近一年时间,技术上、管理上有的问题和经验应当总结一下,适当作些调整,特别是城市点位、可比性等一系列问题要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周报的水平,为日报做好准备”总...  相似文献   

11.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监测数据说明评价体系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NO2和PM10的年平均二级浓度限值收严,用新标准评价全国325个地级以上城市2012年的达标情况,将有164个城市由达标变为不达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2012年度地级以上城市的达标情况,达标率由91.4%降为41.8%;不同时段O3的1 h平均浓度值对计算其8 h滑动平均浓度值的贡献不同,可能引起8 h滑动平均浓度值计算结果的差异;由于在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时PM10和PM2.5使用24 h滑动平均浓度值,当空气质量突变时会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不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分析了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臭氧(O_3)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O_3平均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年平均升高12.2μg/m~3,其中,2017—2019年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O_3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占空气质量指数的比例逐年升高,O_3超标使汾渭平原2015—2019年各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减少了1.4、5.4、13.0、11.1、14.4个百分点。O_3浓度呈春夏季(5—9月)高、秋冬季(11—12月)低的特点,其中,5—9月O_3超标天数占全部O_3超标天数的97%以上。各年度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O_3-8 h)的最大值分别为152、176、224、195、202μg/m~3,均出现在5—7月。O_3-8 h介于150~160μg/m~3的日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介于160~170μg/m~3的日期主要集中在5—7月,两区间对应的日期属于O_3达标敏感天。2017—2019年,区域内各年度首次出现O_3小时污染的日期有逐渐提前的趋势。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O_3-8 h第90百分位浓度介于138~204μg/m~3,9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O_3超标使临汾、洛阳、晋中、运城、渭南、西安、吕梁、咸阳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减少了1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3.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1年6月5日开始,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已相继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日报和预报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80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其中90个地级城市还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并通过地方电视台、电台、报纸或因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发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地区采暖期颗粒物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2013—2016年冬季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中国北方地区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采暖期尤为突出。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超过10%,采暖期优良天数比例较非采暖期下降2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升高10.1个百分点。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最低值一般出现在7—9月。2013—2016年,北方地区空气质量呈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PM_(10)和PM_(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以来采暖期同期比较显示,PM2.5浓度呈缓慢升高趋势,采暖期空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采暖期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安阳等城市为京津冀区域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6):F0002-F0002
以研讨现代环境监测在今天以及今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展方向和趋势为主旨的“现代环境监测”论坛,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倡导和江苏省环保厅、南京市环保局大力支持下,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办,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编辑部承办于2005年11月10日-11日在南京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大学、辽宁、河南、山东省及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等30余个环境监测站、17个科研机构、10所大学院校及部分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6—2019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9年,汾渭平原优良天数比例为61.7%,略高于"2+26"城市,明显低于全国及其他区域,空气污染较重。2016—2019年,汾渭平原超标天数中PM2.5、PM10、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较高,PM2.5、PM10仍是影响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的最主要污染物,O3和NO2的影响逐年升高。汾渭平原PM2.5浓度呈夏季低、秋冬季高的特点,2019年与2016—2018年PM2.5均值比较,1、2、4月分别偏高7.5%、36.7%、6.8%,其他月份均偏低,表明1、2、4月空气质量总体恶化,其他月份有所改善。汾渭平原O3浓度呈夏季高、秋冬季低的特点,O3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年平均升高10.3 μg/m3,临汾市年平均升幅最显著(26.7 μg/m3),不同百分位O3浓度均呈升高趋势,且高百分位浓度升幅明显高于低百分位浓度,年平均升幅最高出现在第90百分位浓度。2016—2019年,O3单项污染物超标导致优良天数比例损失分别为5.4个百分点、13.0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和14.4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O3超标对空气质量影响越来越显著。煤炭消耗量、生铁产量、粗钢产量的大幅升高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建议加大对相关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检查,确保超低排放或采取可行的清洁能源替代。温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2017—2019年,温度大于25 ℃的天数中94.2%出现在6—8月,O3-8h超标天数占全部超标天数的81.4%,因此应加强温度较高月份的O3管控。  相似文献   

17.
昌吉市2016年冬春季多次出现雾霾天气,针对昌吉市2016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_(2.5)和PM_(10)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全年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达标的天数为267 d,占72.9%,未达标天数占26.6%;采暖期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平均值是非采暖期的5.6倍和3.1倍,2月浓度值达到最高;采暖期间的首要污染物质为PM_(2.5),比例最高占66.3%,PM_(10)次之(占33.7%),非采暖期间污染物质PM_(10)占37.4%,PM_(2.5)占8.1%;采暖期间PM_(2.5)在PM_(10)中的比重(60.8%)也高于非采暖期(33.3%)。  相似文献   

18.
2005—2010年沙尘天气影响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2005年建成较完整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网后的监测数据,分析2005—2010年期间,影响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范围在每年5~14次之间,平均每年10次左右,总计59次。在此期间,影响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过程累计的影响时间总计130 d,平均在每年22 d左右。影响环保重点城市的沙尘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3—5月,在部分年份的1—2月、6月和11—12月也有出现。受沙尘天气影响,113个重点城市总共的超标天次平均每年在332 d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47~546 d次之间。其中,受沙尘暴天气影响的重污染天次平均每年在40 d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4~78 d次之间。受沙尘暴天气影响的超标天和重污染天主要出现在3~5月。近年来沙尘天气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影响程度很大。每年沙尘天气过程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时间不短,尤其在春季对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近年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还影响到了我国东南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  相似文献   

19.
1 “十五”期间及2005年全省环保工作进展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环保工作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抓项目战略,努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以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全省环保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05年全省环保总投资为28.17亿元,比2000年(九五末)的10.81亿元增加了17.36亿元,是2000年的1.6倍,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1.61%,比2000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全省共完成治理项目750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331个,废气治理项目419个.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2—2015年泰州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夏、秋收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特征,探讨引发重污染天气的原因。结果表明,夏收期间空气质量整体优于秋收,2012年、2013年秋收期间空气质量最差,达到重污染以上的天数分别为10 d、6 d,颗粒物尤其是PM_(2.5)超标较严重,2015年秋收期间空气质量显著好转。秸秆焚烧日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呈较高相关性,PM_(2.5)/PM_(10)值比非秸秆焚烧日高。基于气团后向轨迹及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火点图将污染事件分类,研究得出秸秆焚烧和区域输送是导致城市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