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宿迁市枣林医院岩土工程勘查项目,重点阐述了静力触探的成果指标ps 、fs、qc在该地区的地层分层、地基承载力估计、压缩模量估计和天然重度估计方面的应用,与土工试验相对照,结果表明利用静力触探方法得到的工程地质重要参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6)
<正>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长、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英国《卫报》兴奋地将它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全长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让人叹为观止的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在2017年全面建成后,这座大桥将连接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3.
据香港媒体报道,66岁的香港老太太朱绮华,孤身阻止了全长50公里、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步伐--她起诉并告赢了香港环保署.  相似文献   

4.
在列举和分析比较当前岩土工程领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各种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概述了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优势,并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干坞大型临时工程拟建场地的岩质高边坡为实例,应用强度折减法基于FLAC3D软件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确定了边界条件和强度参数,计算了该边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底部开挖以后边坡趋于欠稳定状态,同时指出了边坡的关键变形部位,可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钻探取芯的传统勘察方法探测地下岩土体结构特征信息存在精度低、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利用钻孔多属性测试技术,通过分析光学成像和声波波速等钻孔孔内多属性测试数据与地层结构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获取孔内声波波速和孔内摄像等数据,并得到地下岩土体的工程地质信息。基于钻孔多属性测试技术,研究了地下岩土体精细化分层、结构面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阐述了岩体质量分级、岩土体动弹性力学参数和场地土类型的分析过程,并引入了孔壁岩体质量指标(WRQD)评价岩体完整性,总结归纳了基于钻孔孔内多属性测试的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信息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可为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信息分析提供了一种多手段综合勘探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述彧  罗远纯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23-530
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坝址区分布有7个堆积体,其成因有崩塌堆积、蠕变—拉裂—崩解堆积、塌滑堆积及混和堆积等。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地质测绘、钻探、硐探、物探、科研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与手段,在勘察成果基础上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工程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内外土木工程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碳补偿和综合碳排放评估的概念和完整定义,以评估项目运营期间的减排效应。基于最优路径差的原理建立基础设施项目的碳补偿和综合碳排放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年均综合碳排放以及项目期总的综合碳排放的评估指标。以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工程为评估案例,综合碳排放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运营期的年均碳补偿约为5 128.71万t,综合碳排放为-5 128.569万t/a,项目建设对于珠三角区域的减排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标准贯入试验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原位动力触探技术,在日本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做的现场试验,所得的标准贯入击数N值可以客观地确定土的软硬、密实程度等,并可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回归分析,利用N值推求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进行地基评价.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最新标准贯入试验方法的修订要点,以及N值与砂性土、黏性土和软岩...  相似文献   

9.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首先确定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拟建场地所存在的潜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然后对各潜在地质灾害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重点调查,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最后根据稳定性计算的结果、钻探勘察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拟建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海洋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海洋环境、职工健康、生产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将环境、职工的卫生与健康以及安全等三个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管理体系,称之为EHS(Environment环境、Health健康、Safety安全)管理体系。我国海洋工程发展迅猛,引入EHS管理体系将有效对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进行监管。集环境、健康和安全三位一体的EHS管理体系模式将打破海洋工程环境污染的严峻态势,将海洋工程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EHS管理系统框架和在我国推动EHS管理体系的基础,结合港珠澳大桥作为案例,研究了如何推动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