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北兰 《环境教育》2006,(12):69-71
阳光、空气、水,但凡是一个“活着”的人,就须夷不可缺少。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故此地和彼地往往就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6,(11)
正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官职有多高,名声有多大,也不在于他为自己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为别人付出了多少,他帮助了多少人,他得到了多少人真正的尊重。也有人说,人生的价值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一个简单道理,因为那是别人认定的生活意义,并不是你的生活意义。只有你自己通过一种灵魂的追索,真切感受到一种可以影响生命体验的意义时,你才真正找到了能够坚持一生的生活意义。一个人在达到一种终极自由的时候,才  相似文献   

3.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抢救"——胡锦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温家宝"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请一定记住我爱你!"——以身体为婴儿构筑防护而遇难的母亲"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震区民众"叔叔,我不慌张,你先去救他们吧。"——浑身是血的被困男孩  相似文献   

4.
烈日暴晒,河水干枯,地面龟裂。一株坚强的蒲公英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正面与太阳抗争着。善良的风姑娘走到蒲公英面前,把它的孩子带走了。小蒲公英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仔细观察妈妈给自己讲过的美丽的世界。可是,一条条清澈的小河,变成了排污水的池子;一块块干净的土地,变成了一个个垃圾堆;一片片绿色的森林不见了,变  相似文献   

5.
冯小宁 《绿叶》2008,(5):85-89
电影是呈现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和方式。作为导演,通过电影这种方式把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表现出来,并以批判的审美视角来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人类对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所反省和彻悟,并使得人类重新定位自己,以爱的方式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的是一个电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7.
叶一剑 《绿叶》2014,(8):67-74
当今天中国的乡村成为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极.代表着繁荣、进步、文明的城市.却也并没有真正地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安身立命的美好家园。每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城市,缘何承载不起这样的希冀?  相似文献   

8.
很想有一个深深的院落,在这个院子里,种上一地花,一地植物,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花开满院子。无论哪个季节,只要有鲜花和绿叶陪伴,有它们的茂盛开放,心底总会充满温馨和感激。特别是炎热的夏季,风扇、空调无法抚慰燥热的心,只有那翠绿的树、盛开的花朵能给人带来沁人肺腑的清凉。若还有一丝风吹过指头,带着绿叶的清香,诱人的花香,仿如带来了琼脂玉液,令人一下子神清气爽。有庭院当然最好,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在高空,在阳光可以照射进来的地方自己辟出一角“庭院”来——就为了那一道绿荫,为了枝繁叶茂时的微笑。种花,需要的不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正环保,是真正时尚的生活方式。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提高,资源浪费,过度消费的行为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家庭。先从姥姥说起吧,她老人家可算是时下时髦的"酷抠"一族,生活中使用过的瓶子、书本、纸盒、牙膏、油桶,无论哪一种废品,姥姥都分门别类的贮存好,并定期送到废品收购站,从不乱丢一气。妈妈呢,是标准的环保主义者,外出吃饭自己带一副银筷子,也从不使用塑料袋,随身一个布袋;  相似文献   

10.
鸟殇     
《绿叶》2020,(6)
正如果把那些鸟窝倒扣在地上,是不是像一片鸟坟?我说不清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制造了多少鸟坟。说起来,我们还算是一个个爱鸟的人,可鸟不相信我们爱它们。当年的我们,对鸟确实是"一往情深"。春天,我们入神地望着从南方飞来的紫燕衔泥筑窝;夏天,我们在鸟鸣阵阵的山林里流连忘返;秋天,我们望着一群群南飞的大雁  相似文献   

11.
<正>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  相似文献   

12.
丁香     
满树繁花,只不过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也许是从来没有真正地注视过身边的花木,当自己从二层楼的窗户中望见那缀满白色小花的丁香树,突然被她那迷人的身段与风姿所吸引,久久不能将目光转移。这,难道就是冬日里干枯而屈曲的丁香吗?她独自地站立在那里,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秀美姿势  相似文献   

13.
雇佣自己     
30年代是丘吉尔政治上失意的岁月,在一次小型午餐会上,有人对丘吉尔感叹:“我看谁也比不上你。你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事件不是今天的年轻人所能遇到的!”丘吉尔认真地说:“每个年轻人都有他自己所处的时候和机遇。在我20岁时,我的军饷总是不够花,所以我不得不靠借贷度日,这使我无法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开始奋发图强,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以争取自主。我懂得没有钱就没有自主,只有争取到经济独立才能有真正的自主。我工作、我读书、我写作、我画画,我记不得有哪一天是白白闲着的。直到今天,我从不肯白白放过一天,我总是在雇佣自已……”  相似文献   

14.
夜宿岱山湖     
起意去岱山湖国际旅游度假村住几天,是在7月里一个最热的日子,这之前已经很多次听人说起过这个地方,说是绝对地幽雅、幽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去处。许是年龄大了,今年春上以来,从未有过的力不从心,对城市的嘈杂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开始心生厌倦,于是选一个周末,直奔岱山湖。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 《环境教育》2011,(12):57-58
刚开始,我对这种"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的作用有些怀疑。难道说孩子在自然中焕发了自己的天性,很快乐、自在地在自然中玩耍,可以比他们多些动植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意义吗?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自然"于我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忽然有一天被问到"什么是自然?"的时候,才知道我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我的认知中,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一样,有时候"自然"是另一个静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假如从最好的方面来设想美国的未来,从最严峻最艰巨的方面来设想中国的未来,十年后可能的图景是——中国衰退,美国再次崛起。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在奥巴马绿色新政和新能源的世界挑战面前,中国应尽快行动起来。能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基本成功地结束很不健康、很不平衡的发展方式,而基本开始进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未来的国运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不再刻意     
记得有一次记者在采访一位环保爱好者时,记者问他什么才叫真正拥有了环保意识?那人的回答发人深省:“环保就是当你手中拿着一块废纸,刚想随便扔掉时,忽然意识到应该把它扔到垃圾桶中。而真正的环保意识就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从没想到过要扔到其他位置。当一个人无须刻意去做环保的时候,他也就真正有了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8.
蓝天梦     
正最近不知怎么了,一连几天,北京都是雾霾天,天空灰蒙蒙的。电视上不停地播报雾霾污染指数,北京重度污染已经持续一个星期了,学校停止了一切室外活动。这对于我——一个爱跑爱闹,超级喜欢运动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太难以忍受了。这不,在老妈的逼迫下,我戴上了防霾口罩。戴上这个"防毒面具",我是百般不乐意,但是又没有办法。一是大街上基本人人都戴,二是我也拧不过自己的老妈呀!  相似文献   

19.
"背着简单的行囊,我独自走过很多地方,但我从没有详尽而细致地描绘过它们。然而在霍山,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真正的魅力。霍山的山水像一幅简洁辽阔的大家书法,更像一幅写意的国画。走进霍山,就像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吧……"这是一位曾经来到霍山的游客写的文章。其实许多到过霍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确实难以想象面前这片白色的旷野是一条江,它安静、宽广、凝固、银白、耀眼。人可以在上面非常踏实地行走,就像走在田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