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享受阳光     
对于芬兰,除知道它是桑拿浴和手机的发源地之外,我知之甚少。在露天酒吧,我发现餐桌上没有任何下酒菜,好些人饮用的也不是酒,仅是一杯咖啡或矿泉水而已。既不碰杯祝酒,也不海量狂饮,大都是素面朝天,一脸轻  相似文献   

2.
2003年,江凯文推出了第二张个专辑《让我照顾你》和新书《它来过我的世界—养狗日记》,《让我照顾你》使江凯文成为青少年眼中的偶像,而《它来过我的世界一养狗日记》则将他的爱心展现出来。 2004年初,已经在歌坛闯荡三年的江凯文即将推出他的首部广播版音乐偶像剧《最后的童话》,这部偶像剧凝聚了凯文一年的心血,在歌迷一天天  相似文献   

3.
一、课文教学中分析渗透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环境教育的文章有好几篇。在课文分析中进行环境教育,是最直接最便利的办法。以初中语文第四册《什么是生态系统》为例,教者可在分析时作以下板示:生态学家侯学煜的这篇说明文由一个试验引出一个典范,再引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  相似文献   

4.
朋友,你可看过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 初读此句,我不以为然。可是在人类对绿色肆意践踏的今天,回味这句话才领悟到,这分明是警世之声啊——绿色的毁灭也预示着人类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绿叶》2006,(7)
日前,北京市海淀法院一审判决,演员柯蓝针对影片《惊情神农架》所发表的言论并不构成侵权,驳回原告制片方的全部诉讼请求。“拍这部电影我最大的体会是尊重自然,不要去打扰它,不要去猎奇。片子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但我不知道自己在片子里干吗。”2005年6月,柯蓝在上海电影节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向媒体批判《惊情神农架》摄制组在神农架拍摄期间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后,《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刊登了《“剧组造孽,我是帮凶”——柯蓝昨向自己主演的〈惊情神农架〉开炮》等文章。《惊情神农架》的制片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湖北省…  相似文献   

6.
星星不见了     
方良炫 《环境教育》2013,(12):89-90
2035年,我已经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现在,我过得很快乐,很充足,可总是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一天,5岁的女儿兴奋地跑来对我说:“妈妈,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首歌,名字叫《小星星》,我唱给您听!”我点点头,微笑地看着她一蹦一跳地唱完这首歌。稚嫩的童声如甘甜的清流,流入我的心田,虽然有些走调,不过第一次唱能唱成这样我就已经很欣慰了。  相似文献   

7.
绿缘往事     
高桦 《绿叶》2012,(5):7-12
每当我看到《绿叶》杂志,就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情,《绿叶》已经20岁了。经过20个春秋走到了今天,她有了新的面貌,近几年改版为思想理论刊物,发表的很多理论文章都非常精彩,我喜欢,我支持。有些理论文章虽然我不甚懂,尽管我年愈古稀,但我还是要学习,要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松梧 《环境教育》2008,(10):74-75
整理报刊资料时,一篇《“垃圾可以当钱”的启示》的文章(作者梁牛,刊于《中国旅游报》2007年8月24日10版),定格在我的眼前。这本是一则“旧闻”,但“旧闻”不旧,其中的“垃圾换食品”令我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您大概看过小说《红岩》吧,不知您读过它之后,可曾有过对红岩、对嘉陵江、对重庆的想往,我可是被这种想往折磨过好久呀,一听说这次让我来重庆采访,我高兴得几乎脱口喊出:感谢上帝。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绿叶》2005,(5)
《绿叶》编辑部:无意中得到一本《绿叶》,立刻为它那不带一丝商业气息的清新与朴素所吸引。喜欢《绿叶》,理由很简单:我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关注环保的普通者中的一个,如参天大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作为宣传环保事业的一个窗口,《绿叶》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和谐与纯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与净化。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庆 《环境教育》2005,(3):36-36,4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着丰富而广泛的教育资源。以苏 教版教材为例,中高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 主题。正面揭示的有:《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访问环保 专家方博士》、《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反思的有:《特殊的葬礼》、 《天鹅的故事》、《狼和鹿》、《生命桥》等;有些课文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 的环保主题,但也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如:《鸟语》、《美丽的丹 顶鹤》、《珍珠鸟》、《游天然动物园》等。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 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 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 环境教育呢?我的基本策略是:  相似文献   

12.
雪女 《绿色视野》2010,(7):56-57
看见“傩”这个字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甚至念不准它的发音。但在潜意识里感觉它很古老,让我想到初始、迷信等字眼。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此字念nuo(挪)。《说文解字》对“傩”的解释是:见鬼惊词,也就是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相似文献   

13.
润物无声     
正当诗歌走进生活,生活就不仅是物质,而赋有了诗意和情怀,这是素养、公德、理想所必须具备的。我曾多次在好评榜中看到《死亡诗社》这部影片,但每次都因为"死亡"这两个字而畏惧得不敢点击。当我再听说《春风化雨》是它的台版片名时,这个诗意的名字便牵引着我,急切地寻找片源。一个冷峻,一个唯美,是什么样的内容能把两种如此对立的色彩融合在一起?青春与成长是生活中经久不衰的母题,片中的主角便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身处于75%的学生可以升入常青藤名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那么几本写得较好的环保书。我最珍爱的,是唐锡阳先生的《环球绿色行》。这部被称为是"自然生成"的环保作品,是唐锡阳先生亲临一个一个现场之后的倾情之作。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我一看就非常喜欢,因为我对中国天然林的命运,一  相似文献   

15.
对我和霍莉来说,一切是从一只无主的猫开始的,它在严寒中被抛弃,在校舍楼前台阶上,卷缩得像个球,这是一所为心理不正常的儿童开设的小学,我在那儿每周提供3天的心理治疗。那天早上,我把那只猫留在我的办公室里,让校长考虑如何安量它。就在那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孩子们安静悠闲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接受治疗,当他们见到小猫时,每个人眼前一亮,他们抚摩着这只无主的猫时,素日的静默和紧张似乎融化了,疗程进行得既轻松,又坦诚,小猫的效果令我吃惊。那天工作结  相似文献   

16.
每次阅读《环境教育》期刊,都有一种别样的享受,我最喜欢去寻找低碳方面的文章,低碳生活虽然是人人熟知的热词,可怎样才算是低碳生活了,怎样合理而更有效地减少CO2排放了,每次我都能在《环境教育》中寻找出不同的答案,《环境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李青松 《绿叶》2012,(11):108-115
我是读了《光明日报》上的一篇通讯后,记住魏月蘅这个名字的。那篇通讯的题目叫《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写的是二十七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主动来到鹦哥岭保护区,扎根深山,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那篇通讯写得真好。笔调并不张扬,文字也不空泛,写的虽然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但却朴实、耐看,闪耀着思想的灵光。  相似文献   

18.
“叫我文化田野工作者”,十年来陈哲一直这么自称。把现在的陈哲和他那些曾经影响过中国流行乐坛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要费些思考。“我的状态总在山里”,对陈哲来说,那个《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走西口》、《同一首歌》的时代都是往事了。由他最后把关的另一个作品《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位女孩拯救丹顶鹤的真  相似文献   

19.
宣教     
《环境教育》2011,(9):7
《环境教育》就像一粒种子初次相识《环境教育》杂志,是因为上课需要,学校要开一门环境教育的公共课,自己是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如何才能把课上好呢?这门课说好上也不好上啊,主要是手边可供使用的教材资料非常有限,情急下去资料室,不料竟然发现了该杂志,大喜过望。想来与《环境教育》的因缘,不知不觉中也有十几年了。早期的内容更偏重于环境教育教学的研究。之后,杂志的思路越来越广阔,内容越来越丰富,话题越来越宽泛,写法越来越自由,甚至连文章的题目都显得可爱感性,让人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得益于《环境教育》,因为有它,让我可以了解最新环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晚上,我在灯下看《环境教育》杂志。—篇《雾霾中的马拉松是错误示范》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我想,环境污染真的是太严重了!如果空气质量还在持续恶化,那么未来,口罩无疑将成为像衣服一样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股神奇的力量送到了屋顶。我发现我的朋友陈子潇、郭益诚、雷俊翔也在。我刚要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巨大的球体便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