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分布特征·来源解析·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总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选择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最严重的上游地区岷江和沱江为典型区,分析总磷来源,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开始总磷成为长江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其中上游污染最重,中游污染最轻,总体呈降低趋势;长江流域枯/平水期总磷污染较重,丰水期污染较轻,说明流域主要污染负荷来自点源.总体来说,造成长江流域总磷较高的原因有:磷矿开采和磷化工的污染源高负荷排放,造成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影响河流水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不足;生态流量不足,加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导向不全面和污染源监管措施不系统,影响总磷水质同步改善.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特征,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原则,提出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建议:①抓住长江流域上游重点片区,开展流域总磷污染整治. ②抓住磷化工、城镇生活和畜禽养殖等三类涉磷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控制磷污染负荷排放. ③抓住环境监管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据水利部有关方面透露,长江流域水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流域污水排放量正以每年大约3%的速度递增。近年来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207亿吨,占全国污水总排放量的30%以上。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最近一次对长江3万多公里的河段监测,20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一直较为重视长江流域保护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着碎片化保护的困境,因此有必要探讨长江流域一体化保护的法治策略。目前,长江流域一体化保护尚存缺乏统一协调的立法规范、环保执法机制不完善、环境司法专门化建设任重道远等法治困境,这严重阻碍着长江流域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为应对上述困境,应当尽快制定长江流域保护综合性立法、构建长江流域一体化保护执法机制、加强长江流域环境司法保障,以促进长江流域保护工作的稳步、有序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围绕长江流域地表水中镉(Cd)的水质基准和生态风险的区域差异展开分析.首先,根据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推荐的方法,结合长江流域地表水的硬度分布对Cd长期水质基准值进行了校正;在此基础上,考虑长江流域的物种区系特征,进一步修正得到了Cd长期水质风险阈值,并依此阐释了长江流域的Cd长期水质风险阈值分布和风险商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结果发现,经硬度校正和物种修正后,长江流域不同城市间Cd长期水质风险阈值的最大值为0.75 μg·L-1,最小值为0.08 μg·L-1,二者相差近10倍;不同城市间Cd风险商的最高值为1.12,最低值为0.035,二者相差达32倍.长江流域上中游交界区和洞庭湖水系等重点区域的Cd生态风险高,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氟化合物(PFCs)作为一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分布广泛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掌握PFCs在特定区域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对制定适应中国的标准限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江流域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该文聚焦PFCs在长江流域环境中的赋存情况,总结其在上、中、下游水环境、沉积物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在分析长江流域PFCs污染现状与环境基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对制定PFCs环境基准的研究需求,对今后中国环境中的PFCs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提出建议,为PFCs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环境驱动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静  胡愈炘  胡圣  黄杰 《环境科学》2023,44(4):2072-2082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国内已有大量相关的研究开展,但多数研究涉及范围较为局限.从流域尺度开展浮游植物调查,在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共布设了139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在长江流域一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2属,其中隐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类群.首先对长江流域各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使用LEfSe分析各区域显著富集的物种,然后基于CCA探究了长江流域各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流域尺度上,广义线性模型显示TN和TP与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正相关,TITAN分析则揭示了环境指示种和它们对应的最适生长阈值范围.最后,分别从水生生物和水质两个方面对长江流域各区域进行评价,尽管两个方面的评价结果不一致,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综合所有指标进行评价,能够得到长江流域全面且客观的生态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大型石化项目、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港口码头等环境风险源数量多,流域内分布有众多涉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存在高风险企业与饮用水源保护区交叉分布、危险化学品运输航道穿越水源地保护区等现象,布局性突发水环境风险突出。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和长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特征,建立了涵盖环境风险源强度、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排污通道扩散性指标的长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量化方法与区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开展了长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估与结果可视化展示。在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优化长江流域风险源布局和严格高风险区域管理的环境风险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8.
邱秋 《环境保护》2021,49(3):30-35
《长江保护法》立足国情,超越既有立法中的"部门"与"地方"结构,在保留既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多重流域统筹协调,推动了我国流域管理体制从"条块分割"到"统筹协调"的重大变革.《长江保护法》以国家和地方流域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长江流域横向管理关系,以综合管理"统筹协调"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间和法律管理空间,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长江流域作为典型的湿润-半湿润区,干湿交替明显,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较为复杂.为了深入认识和理解长江流域气象干旱现状及其特征,探究干旱事件发生规律,采用长江流域1951-2015年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帕尔默干旱指数,运用Mann-Kendall检验、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集合经验模分解)、REOF(rotatio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森斜率估算等分析方法,探讨长江流域干旱面积时间变化特征、干湿情景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15年,长江流域发生季节性干旱的面积整体呈扩大趋势,2000年后该趋势有所减缓.流域内呈现6个明显的干湿空间分布型,2000年后流域的东南部呈变旱态势,整体而言,流域内"南涝北旱"特征十分明显.未来,长江流域整体有变湿的趋势,西北部更旱,东北部变湿,南部以及东南部PDSI上升趋势明显,有发生旱涝急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作者:詹爱华) 贵州省不久前出台<"十一五"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台账制度(试行)>,对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做到心中有数、控之有据.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74%《青海省2017年环境状况公报》近日发布,公报显示,2017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草地植被覆盖度为74%。510名据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针对长江流域非法排污、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已侦破刑事案件1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4359.7万吨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2017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359.7万吨,比2016年削减2.5%。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涉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长江流域的环境管理策略大致经历了以水量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和水质目标管理三个阶段.在统一生态环境监管职能、实现五个“打通”的新形势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策略必将由水质目标管理快速向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转变.在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的积极进展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①规划和建设服务于应急预警和管理决策的长江生态系统观测网络,推动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融合,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据时空精度和反应速度,开展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观测;②加强长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主要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研究、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突出生态问题专题研究,不断创新科研与管理深度融合的科研模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③制定长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分阶段分区域目标,促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陆域生态和水陆交错带的持续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协同;④提出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和重点区域、突出问题的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东海的环境面临着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和污染增长的巨大威胁.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短期经济目标导致了环境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严重退化,现在已达到威胁沿海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石油类、有机物及重金属.营养物导致了沿海水域和河口的富营养化,常常引发赤潮.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东海的海洋环境状况.稳定的河流来水在河口与海洋咸水混合,河流带来的泥沙平衡了三角洲及相邻地区的海洋侵蚀,这样,生态系统稳定性才能得到维持.长江流域的大规模调水及大坝的修建将改变这种基础.东海面临的挑战是扭转正在发生的负面过程,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主要任务是把社会经济与环境决策结合起来,以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好地了解造成这些环境压力的社会驱动力,以克服这些障碍.国际合作也许能为促进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国际合作是取得良好进展和获得资金、技术、科学及人力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作者:詹爱华 段舰) 由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共青团贵阳市委联合举办的"世界水日市民看水源"活动日前在贵阳举行.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环境科学技术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1)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学科内排名影响因子学科内排名Z0 2 7JOFENVIRONMENTALSCIENCES 5 930 0 .11930Z5 4 9安全与环境学报 12 92 80 .6 75 7Z0 2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336 180 .6 916Z0 2 4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4 74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搞好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就加强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作了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仍面临地方政府本位主义难以消除、废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合作治理存在较多矛盾等困境。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设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明,开展跨域环境治理需以更深层次的治理复杂性来应对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机理,即治理问题的内生性、治理主体的"米字型"竞合机理以及治理环境的交互作用机理,设计出动态适应双环治理系统,并从地方政府层面设计该治理框架的保障机制,以期为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云南省开展环境健康工作情况,分析了长江流域(云南段)环境与健康工作在监测与调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分区分级与联动管理、突出重点领域、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优化风险评估制度等方面优化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的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总氮排放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肇慰  郑华 《环境科学》2021,42(12):5768-5776
水环境污染是长江流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预测污染物排放特征可为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本研究综合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CLUE-S)模型以及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预测2025年长江流域非点源以及点源总氮排放趋势.结果表明:①非点源总氮排放呈减少趋势,2015~2025年区域非点源总氮排放量减少23.96%,中下游农业区总氮排放骤减,而上游局部地区呈增加趋势;②点源总氮排放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015~2025年区域点源总氮排放量增加1.79%,主要是由于城镇废水排放的增加以及中下游沿江城市群生活污水排放显著增加,而中下游丘陵地区点源总氮排放呈现减少趋势;③长江流域总氮排放量呈现减少趋势,2015~2025年减少2.67%,但仍有37.64%区域呈现总氮排放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未来应加强对上游面源污染治理以及中下游工业、城镇废水排放的管控.采用多模型结合的手段可以精细揭示了长江流域总氮排放空间格局及未来趋势,可为明确流域总氮排放控制目标提供科学基础,也可为实现高效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资源价格机制改革助推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流域在水环境资源价格改革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存在价格机制在结构调整中的功能弱化、环境税费政策调节功能不到位、流域水环境资源权益市场尚未建立等问题。建议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创新运用价格工具、强化税费政策机制的长效调节功能、完善流域水环境资源权益交易机制、夯实水环境资源价格政策改革实施保障,通过创新水环境资源价格机制助力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