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蜂猴灵长目懒猴科蜂猴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形态特征体型小,体长31~34.5厘米,体重680~1000克;尾长22~25厘米;头圆,吻短,眼大而向前,眼间距很窄,耳廓半圆而朝前;前后肢粗短,等长,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极短或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9):82-82
形状像鹿而小,后肢明显长于前肢,雌雄头上均无角;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侧蹄特别长;全身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较大,吻端裸露。尾短。通称“香獐子”。我国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9,(1):86-86
落叶小乔木,高达6米;小枝细长,淡褐色,初被灰黄色长毛,2年生枝灰白色或灰黄色。叶纸质,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8~14厘米,先端圆,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有时微心形。花与叶同时开放,下垂,白色,芳香,杯状,直径8~12厘米;花梗长3~5厘米,幼时密被灰黄色长柔毛。聚合果长圆状圆柱形,长4~7厘米,直径2~2.5厘米,戍熟时红色:外种皮鲜红色。  相似文献   

4.
樱桃为落叶乔木。株高可达8米。嫩枝无毛或微被毛。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柄长0.8~1.5厘米,有短柔毛,近顶端有2腺体。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8,(1):82-82
二类保护动物 啮齿日松鼠科 巨松鼠 别名:树狗、藤狸、黑果狸生境热带雨林、季雨林。是典型的树栖动物。体长40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1~3千克。严格的树栖啮齿类动物,在白天单独或成对活动,有一定路线,动作灵活,攀登跳跃能力较强,生性机警。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8,(8):80-80
绿孔雀 鸡形目 雉科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外形特征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7000~8000克。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100厘米。雄鸟体羽翠蓝绿色,下背闪紫铜色光泽。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羽冠。尾上覆羽延伸成尾屏,可达1米以上,约有百余枚,并有紫、黄、蓝、绿多种颜色构成的眼状斑纹,形成孔雀特有的尾屏。开屏时显得异常艳丽、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7.
竹鼠,又名芒狸,在我国有一属三种,是我国特有的食植、食水性啮齿类动物。目前上海人工饲养竹鼠已成功,可推广养殖。竹鼠体型粗壮,体重1kg~3kg;其头部钝圆,吻大,眼小,耳短,隐于毛内;尾短,其上光裸无毛或被次稀疏短毛;四肢短小,爪短而略扁,几呈指甲状;体被厚毛、密而柔软,毛色为棕灰色或褐灰色或浅灰褐色。竹鼠善掘土挖穴,营地下生活,昼伏夜出,以竹和芒草的地下茎、根、嫩枝及部分地上茎等为食。竹鼠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富含磷、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属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品,已成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2008,(11):84-84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连同叶柄和叶轴密被覆瓦状鳞片;鳞片大,卵状披针形,棕色或老时苍白色,边缘具细锯齿状睫毛。分布在高山冻荒漠带,由于强烈的寒冻和物理风化作用,地形多为裸岩、峭壁和碎石构成流石滩,即高山冰川下延的地段。高山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严寒恶劣。流石滩常处在冰雪覆盖和冰冻状态,仅有短暂的暖季(7-8月),当地表解冻消融后,  相似文献   

9.
长鼻猴又叫天狗猴,是世界上长相最为特殊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它的体型比其他猴类更大,躯体和四肢也相当粗壮。成年雄兽的体长为80-90厘米,尾长为70-75厘米,体重可达25千克,雌兽体形较小。它的毛色鲜明,脸部为赫褐色,头上的冠毛就像一个深红色的小帽,头,颈和背部均披着厚厚的赭黄色体毛,臀部,四肢和尾巴为灰黄色,肩部,喉部,胸部和腹部等则呈白色或灰白色。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9,(4):54-54
形态特征 半常绿性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12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条片。内皮淡红褐色:枝稀疏,平展,上部枝斜伸。叶延下生长,鳞形、线状钻形及线形,常二者生于同一枝上;在宿存枝上的叶甚小,鳞形,长2—3毫米,螺旋状排列,紧贴或先端稍分离;在脱落枝上的叶较长,长9—20毫米,线状钻形或线形,开展或斜展成二列或三列,有棱或两侧扁平。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08,(3):82-82
雨燕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到,可爱的小燕子你在哪里? 雨燕目 雨燕科 灰喉针尾雨燕是小型鸟类,体长18~19厘米,体重95克左右。额部、头顶、头侧、后颈、翅膀、尾上覆羽和尾羽为黑色而具蓝色的金属光泽,枕部缀有烟灰色。肩部、背部和腰部为褐灰色,在背部形成一个不明显的马鞍形灰褐色斑。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8,(10):82-82
生活习性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平均体长为2.8m左右,尾长约1m,平均体重400kg,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外见于西伯利亚。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耳短圆,背面黑色,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南方丘陵山麓的林区,生活着—种善于掘洞而居的动物,挖洞之迅速犹如具有“穿山之术”,它除了脸和腹部之外,全身披着500~600块呈复瓦状排列的、像鱼鳞一般的硬角质厚甲片,很像古代士兵的铠甲,因而被称做“穿山甲”。 穿山甲的身长只有40~55厘米,其中尾长就占27~33厘  相似文献   

14.
大食蚁兽正如其名,是一种奇妙的、专门以吃蚁类为生的动物。它的体型较大,体长为100-130厘米,尾长65-90厘米,体重18-23千克,最大的可达40千克。长相十分古怪,脊部隆起,弯曲呈拱形,整个头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太行山野生绣线菊的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绣线菊属植物为蔷薇科落叶小灌木,单叶互生,边缘有锯齿或缺刻,有时分裂,稀全缘;叶柄短,无托叶;花两性,较小,伞形、伞形总状、复伞房花序;萼筒杯状或钟状,萼裂片5个;花瓣5个,比萼裂片长,呈白色、粉红色、红色或紫红色;骨突果,内具数粒小种子。本属约有1...  相似文献   

16.
余夫 《环境教育》2005,(8):12-13
豪猪,又叫箭猪、刺猪,大概由于它的体躯肥壮、外形似猪的缘故。它的名字虽然带有一个“猪”字,但与猪的亲缘关系相距甚远,而与老鼠是近亲。猪是偶蹄类动物,豪猪却是一种体型仅次于水豚鼠、河狸等的较大型啮齿动物。豪猪的身体强壮,看上去却有些笨头笨脑,体长55~77厘米,尾长8~  相似文献   

17.
纹鼬     
识别特征:大小和体色与黄腹鼬相似,体长270~300mm,尾长100~130mm。上体红棕色而腹部黄色,背脊中央有一条长的纵行白纹,这是纹鼬区别于其他鼬类的重要特征。尾毛与背毛同色,足垫周围裸露无毛。 分布: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在我国仅见于云南的勐腊、元阳、文山,贵州东南部。1973年发现纹鼬在广西柳州地区各县均有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9,(2):86-86
外形特征体型似黄羊,但比黄羊略小,体长大约为110厘米左右,肩高约50厘米,成年体重雄性个体重约27公斤,雌性个体重约23公斤。尾巴较短,不足11厘米。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黄并略带楮石色,秋末换毛,冬季毛色较浅,略呈棕黄色或乳白色,四肢内侧和腹部着白色毛被,其中间为醒目的棕黑色尾巴。一旦受到惊吓,普氏原羚臀部的白毛会竖起外翻,在绿色和黄色草地的反衬下格外醒目,警示同伴有危险,临近。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上游典型水体中氮、磷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太湖流域上游的太湖与湖间的区域内,选择了25个监测点,对6种典型水体中TN、TP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类型水体中氮、磷动态变化特征。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TN、TP含量在4~8月份相对较低;水产养殖场周围水体和居民区周围水体TN含量在1~6月份高于其他时间段,水产养殖场周围水体TP含较低的月份在5~8月,而居民区周围水体TP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农田周围水体TN、TP含量较高的月份在12月至次年5月期间,最大值出现在3~4月;入湖河流与湖水TN含量变化趋势与农田周围水体基本一致,入湖河流TP含量在6~10月期间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而湖水中TP含量变化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09,(4):54-54
形态特征 中华鲟系我国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吻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