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4-2015)为依据,对湖南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全省13个城市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优秀;1个城市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不合格.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6.4%,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设率低、二级保护区整治不彻底、应急管理能力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为湖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城市饮用水重要供给区的地表水源地,其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水源地的风险规划,就要从发现水污染事件、组织人员设备、现场处置、信息发布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全部有明确规定,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体系,本文以靖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风险管理为例,探讨如何将水源地保护工作规范化,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时,能指导监测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区21个城市的6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区城市饮用水源地2007年供水量46457.2万m3,集中式供水服务人口达到546.73万人。水质调查表明,我区水质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为45个,占水源地总数量的70.31%。造成内蒙古饮用水源地环境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护区内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的潜在威胁、缺乏保护区划分和管理不到位、法律法制尚不完善和环境监管能力比较薄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保山市3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结果,对保山市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水源地所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法律法规和制度保护措施、组织保障措施、公路运输管理措施、保护宣传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付青  郑丙辉 《环境保护》2016,(21):12-16
本文从规范化建设的视角,全面分析了2015年我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整治、监控能力、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六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在水量水质和环境管理诸多方面与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具体要求的差距,研究提出应重点解决水质水量保障、相关规划衔接、土地开发利用方案论证、明确部门职责、信息公开等几个问题,以期为各地开展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取查阅有关部门相关资料及对阜新市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调查和采样监测分析,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的指标体系,对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分析了各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就地表水源而言,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有5.27亿吨水量不达标.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难度大的普遍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措施等,用以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保部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采集系统收集2013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数据和管理情况等资料,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技术培训讲义》(2013年度)为依据开展云南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管理水平和风险状况:2013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管理状况指标基本完成,水源达标供水量占实际供水量的99.99%。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从2006年开始部署和落实全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调查、评估和规划工作。截止至2015年,全省参与调查评估的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计36个,涉及取水量86 262.2万吨/年,服务人口1 034.4万人。"十二五"期间,全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有所下降,水量达标率呈上升趋势,水质连续五年未能达到Ⅲ类的水源地合计4个,主要超标因子为铁、锰、氨氮。我省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规范化管理、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水源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