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二级混凝沉淀+机械过滤器法处理含磷废水,通过做pH、CaCl2的投加量对除磷处理效果影响的小试,确定混凝沉淀最佳条件为pH值为11和CaCl2投加量100mg/L.工程运行现状表明:该法处理磷化废水是可行的,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对比了活性炭吸附法、混凝-活性炭吸附法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对影响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投加量、配比、吸附时间、pH值等条件进行试验后,得出了去除有机物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对混凝-活性炭吸附法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而言,混凝可以有效去除浊度,去除率达93.9%以上,活性炭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其最佳投加量为35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Fenton氧化和混凝法对某制药厂的噻烷和噻唑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噻烷废水宜采用先芬顿后混凝,而噻唑废水宜采用先混凝后芬顿。噻烷废水和噻唑废水H2O2投加量均为100 m L/L,反应时间均为6 h,最佳pH为2~3,FeSO4·7H2O与H2O2的最佳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5和1∶6,FeSO4·7H2O的投加量为49.06 g/L和40.88 g/L。噻唑废水预混凝处理的液态聚合氯化铝铁最佳投加量为40 m L/L;噻烷废水芬顿氧化后的混凝剂Ca(OH)2投加量为20 g/L,该药剂在混凝处理的同时调节系统的pH至7左右。2种组合技术对进水COD在15 000 mg/L左右的噻烷/噻唑制药废水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混凝法处理生物质气化洗涤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气化洗涤废水的水质特点,系统地研究了该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方法及其机理,考察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以及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对投药量、pH值、温度、搅拌强度和时间,以及无机混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配合使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C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其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150-200mg/L,pH值8-8.5,水温30-40℃,PAH可增强混凝的处理效果,其使用量为3-5mg/L。混凝沉淀处理可有效去除该废水的悬浮物、浊度,以及部分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墨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考察了NaCl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溶液初始pH以及铁碳投加量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比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与电化学混凝和内电解单独使用时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高于电化学混凝法和内电解法,其中COD去除率高于后两者之和,说明两者的耦合是协同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在提高脱色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混凝沉降的作用,有助于后续泥水分离过程的顺利进行。最佳运行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3%和66.7%。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混凝法处理二次废水的效果。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 pH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投药量、助凝剂均为影响脱墨废水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 PAC去除效果最好,混凝剂PAC投加量200mg/L,助凝剂PAM投加量3mg/L。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服装水洗废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混凝法,以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对高浓度服装水洗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PAC的投加量、PAM的用量等因素对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0左右,PAC投加量为25mL/L(废水),PAM的投加量为1.0mL/L(废水)。在此条件下,服装水洗废水的脱色率为73.1%,COD的去除率为72.1%。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去除ABS凝聚干燥工段(E区)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解决传统装置SS去除率低、管道易堵塞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一种改进的混凝气浮装置进行处理,研究了药剂种类、药剂投加量、p H值、水力停留时间、溶气水回流比等工艺参数对ABS凝聚干燥废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新型混凝气浮装置的最佳工艺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75 mg/L、阳离子絮凝剂(FO4440SSH)投加量为10 mg/L、水力停留时间12.5 min、回流比为6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SS去除率可达96.6%,出水ρ(SS)为29 mg/L。该装置对SS去除效果好,运行稳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生化法处理酒精废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混凝法与生化法结合处理酒精废水的新工艺。通过对多组凝聚剂的反应进行研究,完成了pH值、混凝剂、助凝剂的种类与投加量、投加顺序等影响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实验,最终确定以石灰乳和混凝剂A复配作为混凝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添加硫酸与氯化钙前处理后,再分别添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通过混凝沉淀处理钨矿废水。其中1%的PAC的处理效果比PFC好,实验进一步表明:1%的PAC药剂在p H为7.35,投加量为200 mg/L时,处理该钨矿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到76%以上,处理该废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住宅厨房在油烟机和送风气幕作用下的气流流动、温度分布和污染物扩散机理,并通过CFD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射速在0~5m/s范围的空气幕对厨房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抽油烟机作为厨房排风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快速排向室外.空气幕作为补风装置应用在厨房通风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厨房空气温度,提高人体热舒适,而且能合理组织气流流动,降低厨房污染物浓度.然而,当油烟机排风量一定时,空气幕射速并非与油烟机捕集效率成正比,而是存在着最佳设计风速,排风速率为5m/s的最佳空气幕射速为0.6m/s.当通过增加油烟机排风量来提高捕集效率时,应根据不同的排风量确认对应的空气幕射速.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估环境因素对装甲车辆发动机技术状态及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了装甲车辆发动机环境影响因素,构建了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约简,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约简后的指标权重进行定量计算,得出空气含尘量因素对发动机的使用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温度、大气压力和负荷变化、维护保养因素影响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ADMs是新一代的大气扩散模型,用来评估空气污染扩散的问题。抚顺市2004年采取了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并使用ADMs模型予以评估。仿真模拟的结果表明各项措施的效果并不和治理时的投资成比例,也不和污染物的削减总量成比例.说明治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不够理想,也表明总量控制方针在实施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占山  潘丽波 《环境科学》2014,35(3):853-863
建立了2010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施2003版标准和实施新版标准的模拟情景,运用Models-3/CMAQ模型系统分别预测其到2015年和2020年的NO2、SO2、PM2.5浓度以及氮、硫沉降量,探讨新版火电排放标准对我国大陆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研究表明,新版火电标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状况,相比于实施2003版标准情景,到2015年和2020年全国NO2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面积分别减少了53.9%和55.2%;SO2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面积均减少了40.0%;氮沉降强度超过1.0 t·km-2的面积分别减少了75.4%和77.9%;硫沉降强度超过1.6 t·km-2的面积分别减少了37.1%和34.3%.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处理东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混凝沉淀为预处理,通过中试试验,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最佳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气洗周期为24h时,膜通量及浓缩液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滤48h后,膜通量变化趋于平缓,气洗逐渐失去作用;除曝气后4h,浓缩液主要水质指标含量均接近或低于膜装置进水.对3种不同运行方式进行比较,认为水洗周期48h和气洗周期24h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最为适宜,连续运行30d,单位水洗周期内的平均膜通量由39.8L/(m2·h)降至30.3L/(m2·h).  相似文献   

16.
王宁  彭胜  陈家军 《环境科学》2014,35(7):2785-2790
蒸汽-空气混合注射法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并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包气带非水相液体(NAPLs)污染修复方法.为探讨蒸汽-空气混合注射法的修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采用石英砂模拟包气带松散介质,选取三氯乙烯作为典型污染物,在二维土箱内人工设置不同的污染方式和污染区域,开展混合注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注射有效地改善了SVE法后期出现的"拖尾"现象,其修复过程可分为SVE阶段、蒸汽加强阶段和热量穿透阶段;污染区域零散分布与单一分布相比,热量穿透土箱的时间变短,TCE去除率更高,去除速率更快.污染区域零散分布与单一分布条件下,热量穿透时间分别为60 min、69 min,去除率分别为93.5%、88.2%,去除时间分别为83.9 min、90.6 min,缩短了修复时间;另外,在污染区域单一分布的实验中发生TCE污染羽的积累与下渗现象,降低了TCE去除效率,在污染区域零散分布实验中温度过渡带更宽,温度峰前冷凝的NAPL态TCE减少.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沈阳市煤炭消费与大气污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阳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煤炭消费量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可知,“十五”期间沈阳市煤炭消耗量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气环境质量均呈现为“负相关性”,经解析,“十五”期间由于沈阳市采取了煤炭管制、推行集中供热提高煤炭使用效率等手段,使得煤炭消费在增长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呈现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冬季典型污染事件气象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乌鲁木齐市2008年1月10—15日的冬季典型重污染气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存在严重污染且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其ρ(PM10)峰值往往对应近地面风场风向转变和低风速情况.边界层及上层大气持续存在的强稳定层结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近地面空气ρ(PM10)变化的重要因素.天山山脉、乌鲁木齐河谷、准噶尔盆地及吐鲁番盆地间形成的山谷风局地环流配合辐射逆温,是形成乌鲁木齐市夜间深厚逆温的重要原因.深厚的夜间逆温在减少污染物向上扩散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上下动量的交换,造成地面静风频率的增加,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平流输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剖析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相关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兼顾城市群效应控制为重点的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策略。研究提出,为适应新的污染特征和形势,国家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来源特征、不同污染程度的各类城市实行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南京青奥会期间管控措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库,量化了南京青奥会期间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临时管控措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应用WRF-CMAQ(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模拟了不采取控制措施(情景0)和采取工业临时管控措施(情景1)下的ρ(PM2.5),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开展南京青奥会期间管控措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结果表明:与情景0相比,在采取燃煤控制、工业停限产、工地停工、区域联防联控等临时管控措施的情景1下,南京和江苏省ρ(PM2.5)月均值分别降低了8%和4%;对比情景0的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可知,在采取了临时管控和应急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南京和江苏省ρ(PM2.5)平均分别降低了21%和12%. 在13个省辖市中,2014年8月南京工业SO2、NOx和烟粉尘减排量分别为2 062、3 037、835 t,月减排比例分别为24%、30%、27%,减排效果突出,PM2.5改善效果显著,提示内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控制对当地大气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在扩散条件相对不利的情况下,模型模拟预期的几次重污染并未出现,说明通过加大管控力度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重空气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