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中国环境修复领域的新课题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制约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安全再利用,并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分析我国城市工业场地的污染特征,探讨我国场地修复产业的市场潜力,比较欧美国家应用于城市工业场地污染土壤修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污染场地的增多,污染场地修复迫在眉睫。介绍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阐述了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14市2003-2012年10年期间主城区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为依据,分析当前该省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即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和生活污染。要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是要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解决好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产生的新环境问题,不仅阻碍了土地再开发利用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也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中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中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为减轻污染场地环境风险、促进城市土地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工业污染形势,从工业污染问题的结构性问题突出、环境风险隐患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等三大现状入手,对工业污染问题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经济原因主要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和工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社会原因主要是环境社会责任感不足和监督体制机制不完善,提出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借助市场经济之手和完善行政管控制度的对策,得出了迫切需要加快工业污染治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郭政  陈爽  董平  陆玉麒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3):1323-1335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其工业污染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3~2015年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6.97%和28.79%,但占全国比重仍然较高,尤其是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胁迫较大.2种工业污染空间形态均呈现出北(偏西)-南(偏东)的空间分布形态,而2种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并不一致,工业废水重心总体上朝向东(偏南)方向迁移了12.85km,而工业SO2重心总体上朝向西(偏北)方向迁移了26.89km.此外,2种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城市且污染集中度指数由高到低大致呈半圈层状向周围递减.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一致性,工业废水重心和工业SO2重心与工业发展重心距离均在逐渐缩小,而2种工业污染-环境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完全一致.驱动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引起的技术改善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则取决于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工业污染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芸邑  刘利萍  刘元元 《环境科学》2021,42(8):3820-3828
长江经济带发展强调"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战略,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探明长江经济带工业污染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3~2017年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的工业SO2、工业废水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Getis-Ord Gi*),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污染排放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对长江经济带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13~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工业SO2、工业废水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呈降低趋势,高排放城市减少,低排放城市增多;各工业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空间关联程度增强;技术改善对工业污染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工业污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防治工业污染始终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21世纪,上海将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要拥有国际级城市相适应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环境质量,防治工业污染无疑是举足轻重。认真总结经验,实现工业污染防治的战略转移,确保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上述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林进  吴红梅 《环境》2006,(Z1):112-113
深圳市宝安区作为深圳西岸的工业大区,工业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宝安区工业污染当前存在问题及其成因,针对工业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守法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阜阳市地处传统农业区,从农村环境现状来看,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交叉且相当严重.城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也加重了农村污染.另外,农村还存在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阜阳市的情况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2005—2013年环保部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背景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工矿业废弃地块土壤的环境问题突出,工业污染地块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本文总结了国家及地方工业污染地块的环境管理现状,分析了上海、重庆、浙江三个典型地区的工业污染地块环境监管实践,这些经验对于工业污染地块环境监管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工业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十五”以来,湖北省工业“三废”排放及污染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前景仍旧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工业排放物、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趋势、工业污染影响四个方面对湖北省工业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结合带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个过渡区带,环境问题集城市工业污染与农业生态破坏于一身,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往往以城乡结合带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使之在遭受农业环境问题影响的同时,又遭受城市和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大气污染的破坏。根据城乡结合带环境成因特点,环境综合治理应建立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综合环境治理及工业污染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城乡结合带环境治理规划,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灌溉,加强城乡结合带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倡导和鼓励生态农业建设等是城乡结合带综合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调查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现状,进一步分析污水处理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阐述铁岭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县域工业污染防治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注重排放COD、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浓度高且量较大的重点行业和企业,根据这些企业的运行规律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深入开展污染防治。以松嫩平原北部,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所辖县为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工业城市的环境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指出要实施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工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超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生态学观点规划城市,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提出了实现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情景分析法在黑龙江省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流域黑龙江省地区已有接近80%的人口遭受水污染的威胁,而且受污染地区主要为城市和工业集中的区域.为了预测黑龙江省未来的发展可能造成水污染态势及其严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战略对策,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未来20年城市及工业污染态势和不同控制对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使为制定东北地区水污染防治战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工业城市的环境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指出要实施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工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超前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生态学观点规划城市,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提出了实现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是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英法两国的工业,首先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而工业越发达,则人口越密集;人口越密集,越容易促使工、商业集中.这是一般城市发展的规律.而这样一来,城市工业污染扰民问题,也逐渐地突出起  相似文献   

20.
张忠 《环境科技》2006,19(Z1):147-148
经济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带来了一系列工业污染问题.在此,从实现可持续发展考虑,提出了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