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臭气强度与臭气浓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气强度和臭气浓度是恶臭感官评价的两个重要指标。臭气强度和臭气浓度的对应关系研究在恶臭基准值研究、恶臭标准制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规范的臭气强度和臭气浓度测试法,分析了679个恶臭样品的臭气强度和臭气浓度数值,得出臭气强度与臭气浓度的关系式,根据恶臭感官测试的特殊性划分臭气强度对应的臭气浓度区间,并与日本公布的浓强度对应区间进行了比对,为国内开展恶臭预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天津市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臭气浓度标准制定的程序、方法、步骤及有关参数确定要素。并将天津市的臭气浓度排放标准与日本、美国及我国台湾省的同类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对六个城市的564座公共厕所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水冲式公厕较非水冲式公厕卫生条件好,用卫生学指标评价水冲式公厕也明显好于非水冲式公厕.水冲式公厕臭气氨的浓度最低值0.11mg/m~3,最高值13.72mg/m~3,硫化氢最低值未检出,最高值0.006mg/m~3;蝇平均少于30只,蛆基本无.非水冲式公厕臭气氨的浓度最低值0.3mg/m~3,最高值26.47mg/m~3.硫化氢最低值未检出,最高值0.385mg/m~3;蝇平均多于30只顺每厕蹲位内多于15尾.研究表明公厕恶臭气体、蝇及她对城市环境和生态有明显的污染,应引起重视并加强改造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畜禽养殖、垃圾填埋、化工、市政等活动产生的大量臭气,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臭气的排放标准,将臭气浓度作为评价臭气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了臭气浓度测定的标准化方法,但现行的方法存在耗时长、测定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使得臭气排放难以获得有效监管.本文介绍了基于嗅觉的臭气浓度测定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势,指出了测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为进一步完善测定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城市垃圾臭气成分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弄清天津市垃圾臭气污染的现状,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测试了不同季节、不同垃圾处理环节臭气的组分和主要组分的含量,摸清了天津市区城市垃圾不同处理环节(收运、中转、填埋、焚烧)不同季节臭气的排放状况,研究了垃圾臭气中恶臭物质与臭气强度的关系,确定出不同垃圾处理环节的臭气主要组分,为有针对性地筛选脱臭技术工艺、科学地管理城市垃圾收运和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恶臭污染法规及测试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城市中人口密度的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恶臭污染,几百年来,各种有关恶臭污染的法规相继出台。在过去的30年中,恶臭测试方法有所发展,人们不再轻信环境健康工作者的主观判断,而是将恶臭测试推向定量化的轨道。根据恶臭排放测试,扩散模式以及恶臭标准(以定量恶臭性质的影响研究为基础,确定恶臭污染的可忍受程度),荷兰率先推动了恶臭量化管理趋势。恶臭标准根据各行业的恶臭污染的具体程度制定。嗅觉计测试臭气浓度是一项可靠的技术,目前已经写入欧洲标准(EN13725:2003),将嗅觉计测试法和日本的三点式比较臭袋法进行比较,发现结果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嗅辨员的严格筛选也是促成其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污泥热干化恶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污泥在100℃下和300℃下干燥后释放的不同组分恶臭气体含量及臭气浓度,筛选出主要的恶臭物质是硫化物和苯系物.针对主要恶臭污染物,在实验室内合成了污泥有机无机复合的原位除臭剂.在污泥中添加1%的除臭剂后,在100℃和300℃下干燥,恶臭气体的含量及臭气浓度均显著降低,从而实现了原位除臭.  相似文献   

8.
浅议恶臭污染的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兼有感官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的两重性。开展恶臭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对恶臭基准/标准的制定、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恶臭污染的特殊性和健康危害,分析了恶臭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最后就如何开展恶臭健康风险研究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天津市环境空气VOCs浓度水平及恶臭感官污染特征,采用网格布点法在天津中心城区布点26个,分别对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不同季节VOCs主要物质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空气由于受各种污染源的影响,臭气浓度普遍超出相关标准.VOCs总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0.276 mg·m-3)秋季(0.275 mg·m-3)冬季(0.236 mg·m-3)夏季(0.179 mg·m-3).浓度统计结果表明,VOCs总体浓度范围主要集中在0—0.30 mg·m-3浓度区间,在此区间4个季节的样品百分比均在70%以上.臭气浓度统计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小于20(无量纲)的样品比例仅为36.19%.与一类区厂界标准相比,春季仅2.56%的样品臭气浓度低于10,夏季臭气浓度小于10的样品比例最高,为45.45%,冬季也较高,为35.90%,秋季为13.51%.与二类区厂界标准相比,春季仅10.26%达标,夏季63.64%达标,秋季16.22%达标,冬季71.80%达标.  相似文献   

10.
水质恶臭的评价及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而水质的恶臭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关于水体恶臭测定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通过对国内外水质恶臭评价方法的探讨和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认为日本的三点比较式烧瓶法更适用于我国水质恶臭监测,建议在我国水污染控制指标中增加水质恶臭指标,并建立水质恶臭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异味污染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刘杰民  伊芹  舒木水 《环境化学》2011,30(1):310-325
本文对国内外异味污染评价技术,包括异味污染评价指标、采样技术和测定方法、异味污染预测模型以及异味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异味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Ammoni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produced and utilized chemicals in the U.S., and while numerous lab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odor threshold. In contrast to controlled lab conditions used to determine odor thresholds, the field conditions following unintentional chemical releases are uncontrolled and highly variable due to many factors.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managing the response to these chemical spills involves understanding how lab data could be applied to uncontrolled field conditions in and around the affected community. It was postulated that analysis of field data collected following accidental releases of ammonia might augment and verify data collected in lab experiments. The widespread transport and use of ammonia has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unintentional releases of ammonia into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of train derailments, tanker spills, and plant accidents. In the field studies reported here, air monitoring data were collected following a variety of accidental ammonia releases. Of 6539 readings between 0 and 1 ppm, odor was detected only in 208 samples (3.2%). Of 65 readings between 1.1 and 1.5 ppm, odor was detected in 51 samples (78.5%).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an ammonia odor threshold within a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1–1.5 ppm. This lev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cently published odor threshold data for ammonia, bu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requently cited historical data. Furthermore, a review of the ammonia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that the ammonia odor threshold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levels that produce eye, nose, or throat irritation.  相似文献   

13.
恶臭污染物的排放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介绍恶臭污染源的形成、排放特征及恶臭污染物的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我国测定恶臭的国家标准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及其实际操作中若干问题解析。  相似文献   

14.
对某2种商品植物除臭剂(代号A和C)进行了NH3和H2S的去除效果实验,确定了其最佳的使用条件;并实验了植物提取液对城市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和实际中转站中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终浓度为0.85 g/m3的植物提取液A对NH3和H2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39.9%和92.31%;在城市垃圾中转站试验中,1.02 g/m3的植物提取液A结合超声波雾化装置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可达66.67%和96.67%。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提取液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垃圾中转站恶臭污染物浓度,而采用超声波雾化装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制定恶臭物质排放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制定恶臭物质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计算方法和公式.同时以天津为例,介绍了对恶臭排放标准计算公式中的主要参数选取及确定系数的方法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万顺刚  李桂英  安太成 《生态环境》2011,(10):1575-1584
恶臭污染物(Odor pollutants)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以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恶臭气味物质的统称。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大气中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分类以及危害等,指出大气恶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农牧业来源、工业生产过程来源和城市垃圾处理恶臭污染来源等;其次,文章对能够处理大气恶臭污染物的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能够应用于大气恶臭污染物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过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膜反应器等;同时着重综述了处理大气中恶臭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如底物、微生物、填料、微生物固定化方法、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大气中恶臭污染物净化效率的影响,并且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转化与生物降解恶臭污染物的微观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归纳与总结;最后还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恶臭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如果要真正实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大气恶臭污染物处理中的工业化应用,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优势微生物菌剂的培育、固定化载体的开发与改良、固定微生物反应器的构建与优化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与其它单元技术的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