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啤酒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易生物降解的特点。介绍了当前厌氧一好氧的组合工艺中UASB—SBR工艺、UASB—CASS工艺、EGSB一接触氧化工艺、USFB—AODT工艺、水解酸化-UASB—A/O工艺等主流工艺的原理和研究现状,以及射流曝气MBR5-艺、双极室联合工艺、光合细菌治理工艺等将来啤酒废水治理热点技术,并对啤酒废水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佳  赵晓祥 《四川环境》2005,24(3):60-63,78
本文对近两年来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这些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领域包括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微生物絮凝剂与其它絮凝剂的复配,微生物絮凝剂的生物学研究,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的优化等。并对今后生物絮凝刺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安全无害、无二次污染、可为生物降解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影响因素,指出被絮凝物质的性能、温度、pH值、金属离子、絮凝剂的浓度及附位点均对微生物的絮凝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侧重点,对开展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琼  张艳敏 《四川环境》2009,28(6):109-114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和特点,详细阐述了其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啤酒工业的废水处理技术肖建寅(珠海市政管理处,珠海519015)黄婉芬(珠海啤酒厂,珠海519015)1概述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有大麦、大米和啤酒花等,在制作麦芽和酿制啤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该类废水由工艺水和清洗水组成,一般生产It啤酒需排废水10...  相似文献   

6.
絮凝剂的开发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对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MBF)和其他絮凝剂进行了介绍,综述了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对以上几种絮凝剂在废水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几种絮凝剂的特点,并对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解酸化-两级接触氧化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悬浮物浓度高、温度高、 pH 值变化大及可生化性较好等特点,生化处理成为国内外啤酒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公司采用“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啤酒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pH在8~9, SS、 CODCr、 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710 mg/L、1910 mg/L、49 mg/L时,处理后出水pH在6.5~8.5, SS、 CODCr、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52 mg/L、70 mg/L、11 mg/L, SS、 CODCr、 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6%、77%,满足啤酒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该工艺对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的种类,性质,产生条件。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的主要因素和絮凝机理的多样性;列举了徽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等油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钻井泥浆压滤液、压井液、洗井液、压裂和酸化返排液等含油钻修井废水,这些废水组成复杂难处理,无法直接外排或回注。文章对冀东油田钻修井废水的水质特性及组成进行分析,开发了1套钻修井废水一体化处理技术,介绍了电催化、絮凝沉降、铁碳微电解、多级砂滤等核心工艺,开展了絮凝剂、助凝剂及pH值调节剂的最佳条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药剂添加浓度分别为絮凝剂50 mg/L、助凝剂6 mg/L,最佳絮凝效果反应条件pH值为9。同时,现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能够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相关指标要求,实现了钻修井废水的合规化处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聚酯制季铵盐表面活性剂(QAS-PET)进行印染废水的处理,探讨了pH值和投放量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将其与复配聚合氯化铝、木质素改性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传统BWD-01季铵盐型絮凝剂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废QAS-PET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上述絮凝剂,在p H值为7、QAS-PET浓度为20mg/L时,其废水COD去除率达81.96%,并且其对中性及碱性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1.
在含油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烧杯实验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筛选出以无机絮凝剂硫酸铝与两性高分子聚合物CE-3090的复配体系,同时研究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为7.72,170 r/min时高速搅拌1 min,然后50 r/min低速搅拌5 min,硫酸铝的加量为90 mg/L、CE-3090的加量为0.5 mg/L,絮凝沉降30 min后其絮凝效果较好。实验证明:该复配处理剂处理含油污水后,含油量和杂质含量都达到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油田污水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种高效复合絮凝剂对多种废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成复合絮凝剂(PAC+PAM)应用于污染河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餐饮废水等6种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PAC、PAM、PAC+PAM对污染河水的CODc。SS、浊度有显著降低作用,PAC+PAM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PAC和PAM;PAC+PAM对6种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81.5%~90.4%,平均84.6%。对SS的去除率为81.9%~96.5%,平均88.9%,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1.3%-98.0%,平均95.1%;处理后悬浮物基本被絮凝沉降,水体变得较清澈透明,异味或臭味消除。说明本PAC+PAM复合絮凝剂对各种废水均有良好的净水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水泥生产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可行性、经济性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即:无机混凝剂(PAC)+高分子助凝剂(PHM)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利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有机颜料废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单独使用CPAM、PAC及两者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初始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与PAC复配处理该废水时效果较好,水样pH值为7.0;CPAM与PAC的投药量分别为10mg/L和150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7.56%.  相似文献   

15.
硫酸亚铁法与硫化钠法处理络合铜废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硫酸亚铁(FeSO4)法和硫化钠(Na2S)法处理络合铜废水的对比实验研究,探讨了FeSO4和Na2S破络机理、两种药剂的授加量、pH值、絮凝剂(PAM)的加入量对铜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线路板厂络合铜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聚硅酸硫酸铝絮凝剂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风  赵海燕 《四川环境》2003,22(6):30-31,34
聚硅酸硫酸铝是一种新型无机阳离子型高效絮凝剂,本文就其研制及应用进行了探索。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不同Al/Si的产品,并进行了絮凝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l/Si值是影响其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他影响因素还有:pH值、絮凝刺投加量、絮凝温度以及原水性质等,并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该产品可应用于任何可以利用高聚物析出氢氧化铝凝胶系统的场合。  相似文献   

17.
The woolscouring (wool washing) industr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viewed as highly polluting and, consequently, effluent treatment systems have been sought. The first stage in the current treatment system for woolscour wastewater, a chemical flocculation process (Sirolan CF), creates a sludge composed of soil and wool grease.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ludge. The sludge was found to be highly variable on a day to day basis in terms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degradability; 0.8 to 27.8% of sludge total nitrogen was mineralized over 30 d at 37 degrees C. The grease component of sludge (14-40% on a dry weight basis) may retar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sludge but the polyacrylamide flocculant used in its production and its pesticide content had no effect on the rate of decomposi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variability in substrate quality may translate into variability in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including composting.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啤酒废水处理工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怀东  钟月华  伍勇  肖泽仪 《四川环境》2003,22(3):27-29,32
分析啤酒生产中废水产生的环节、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来源,并从好氧、厌氧生物处理两方面介绍了目前我国啤酒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