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观铜络合容量也相  相似文献   

2.
海南三亚近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调查研究了海南三亚近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浓度和分布,结果表明:(1)表层DO、NO-2、NO-3、NH+4、PO3-4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1.9、0.05、0.47、1.79、0.16μmol/dm3和1.31mg/L。(2)河流输入对沿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NH+4和COD,对PO3-4和NO-3的浓度影响不明显,海域总体为一贫营养盐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控制水化学要素的主要因子是河流的输入和由此导致了的生物旺发。  相似文献   

3.
在pH3.5~7.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乳化剂OP存在下,铜(Ⅰ)和汞(Ⅱ)都能与疏代米蚩酮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λCu=490um,λHg=540um。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定铜和汞,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ΔεCu=1.04×105,ΔεHg=1.06×105。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废水中微量铜、汞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8-1991年对东海近岸海域的长江口、杭州湾口、舟山海区及福建沿海等海域海水监测的结果可以表明:^238U平均值在23-44mBq/L之间,总β平均值在97-107mBq/L之间,1991年两者都呈下降趋势。^90Sr的平均值波动于1.3~5.3mBq/L之间,但长江入海口处含量偏高。其它沿岸站位呈缓慢下降趋势。^137Cs含量基本稳定在2.6~4.8mBq/L之间,处于河口区站位者含低  相似文献   

5.
铜、锌、镉、汞、锰和铬对斑节对虾仔虾急性致毒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本文在恒温(22±0.5℃)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Cu^2+、Zn^2+、Cd^2+、Hg^2+、Mn^+7、Cr^+6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Cu^2+、Zn^2+、Cd^2+、Hg^2+、Mn^+7、Cr^+6对斑节对虾仔虾24hLC50值分别为7.978、8.904、4.365、0.3296、4.216和32.63mg/dm^3,48hLC50值分别为3.869、4.411、1.  相似文献   

6.
应用离子交换法从Cu-NH_3-CO_2系稀溶液中回收铜与氨遵义铁合金厂陈继斌某氨浸提铜工厂浸渣过滤洗涤后夹带的浆液,以及铜氨母液蒸馏沉淀铜后的残液中,一般尚含有0.1~0.5g/L的铜离子与0.21mol/L以下的氨,对此如不进行回收利用,不仅会造...  相似文献   

7.
崔娜  刘松岩 《环境科技》1995,15(6):48-50
本文提出了在乙二胺和乙二一盐酸体系中,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铜、铅、镉、锌的新方法。各元素浓度在Cu0.4 ̄260ng/ml、Pb0.2 ̄340ng/ml、Cd0.06 ̄110ng/ml、Zn0.4 ̄400ng/ml时,浓度与溶出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海带生物吸附含铜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带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对含Cu^2+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0.2g颗粒直径为0.18~0.42mm的海带粉末,在100mL Cu^2+浓度为100mg/L、pH为3.0~6.0溶液,吸附容量Qmax为41.5~60.0mg/g,Cu^2+的去除率为83.9%~89.3%。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最佳吸附pH值为3.0~6.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铜对缘管浒苔(Enteromorphalinza)的毒性效应,试验了不同的配合剂对铜的毒性效应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阈值为0.10mg/L;0.50mg/LCu ̄(2+)可使缘管浒苔迅速死亡,培养96h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为零。EDTA可抑制铜在藻体中的累积,缓解毒性;8-羟基喹啉则促进铜在藻体中的累积,加刷了毒性。和铜污染的培养介质短期接触(<1m后,加入足量EDTA,藻体生长和对照组相当,较长时间接触(>4h)后,ED-TA不能使藻恢复生长。结合EDTA“洗脱”实验提出,Cu ̄(2+)可能首先经离子交换机制结合于藻体表面,之后,才逐步向细胞内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悬汞电极的线性扫描吸附伏安法研究了Cu(Ⅱ)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络合物的吸附波,并对吸附波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测定Cu(Ⅱ)的线性范围为5x10-9~1.3x10-mol/L,检测下限达1x10-9mol/L,并用此法直接测定了人发中的痕量铜。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海冰中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辽东湾4个采样点海冰样品中异差细菌异养真菌、粪大菌群等微生物的分离,并用海水和淡水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了菌数分离比较,同时还对其中两个采样的冰下水与沉积物样品做了分离对照。结果表明,海冰(化冰水)样品中异养细菌的丰度为:10^3-10^5CFU/dm^3,异养真菌为:10^1-10^2CFU/dm^3;弧菌为;〈10^2-10^3CFU/dm^3;石油烃降解菌为:10^2-10^4CFU/  相似文献   

12.
Cu污染土壤-水稻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太湖流域某地误用硫酸铜废水灌溉导致的污染土壤和作物体铜(Cu)含量分析表明:Cu 主要富集于表层土壤,受Cu 污染的表层土壤Cu 含量是该地区非污染区的1.6~5.1倍. 受Cu 污染的农田种植水稻其糙米、稻壳和稻草中Cu 含量分别是非污染区的11.1~4.6、18.3~3.7 和9.3~2.3 倍. Cu 在水稻植株体分配是:稻草> 稻壳> 糙米. 土壤Cu 含量与稻草和稻壳Cu含量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与糙米Cu 含量之间符合线性函数关系. Cu 污染导致水稻减产18% ~25% ;主要是由于水稻Cu中毒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抑制水稻分蘖和减少有效穗数. 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使受Cu 污染土壤Cu 含量下降到该地区非污染区水平至少需要15~92a. 因此,对污染土地采取治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水中微量铝的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Ac-NaAc缓冲溶液(pH4.5)体系中,利用(1-(2-萘酚(PAN),Al^3^+与Cu^2^+-EDTA发生定量交换反应,用氯仿萃取出Cu^2^+-PAN,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Cu^2^+,以间接测定AL^3^+。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1-1.0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L;测定河水,饮用水,地下水中的Al^3^+,其回收率在85.0%-109%之间,变异系数为1.5%-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接触氧化物净化微污染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姚江水质为pH6.8 ̄7.4、浊度9 ̄20NTU、色度25 ̄37度、NH4^+-N1.0 ̄9.0mg/L、NO2^--No0.075 ̄0.25mg/L和CODMn8 ̄18.9mg/L的条件下,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除污染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化池进水处填料层生物膜厚度为0.3 ̄0.5mm,出水处填料层膜厚为0.1 ̄0.3mm,仅为污水处理中普通生物膜厚的1/10左右。当水中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于1995年7月在东经110°00′00〃 ̄113°58′00〃,北纬220°00′00〃 ̄22°44′00〃的珠江口区采集海水、表层沉积物、气溶胶和海洋生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样品中BHC和DDT的含量与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果表明,就其平均值而言,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045μg/dm^3,DDT为0.041μg/dm^3;底层海水BHC含量为0.048μg/dm^3,DDT为0.035μ  相似文献   

16.
以三氧化二铝为载体,以钯、铜及锰等为活性组份,用浸轩的Pa/AL2O3、CuO/Al2O3及CuO-MnO/Al2O3催化剂,放于民用蜂窝煤炉对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有机物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烟道上不仅使烟气中C煌排放量明显减少,同时也使其中低碳烃、酚类及多环芳烃的量减少,催化氧化性能同大到小的顺序为:Pa/Al2O3Cu-MnO/Al2O3CuO/Al2O3。  相似文献   

17.
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8月于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2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为1.7356×105个/m3,其群落结构特征为:(1)本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个别种类优势明显。(2)各纵断面间4个指数值有较大差异,沿岸两个横断面4个指数值较接近。(3)沿岸调查区与远海浮游植物相似性较小.远海各岛间虽然距离较远,但是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比沿岸各断面间要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于1995年7月在东经113°00′00″~113°58′00″,北纬220°00′00″~22°44′00″的珠江口区采集海水、表层沉积物、气溶胶和海洋生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样品中BHC和DDT的含量与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果表明,就其平均值而言,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045μg/dm3,DDT为0.041μg/dm3;底层海水BHC含量为0.048μg/dm3,DDT为0.035μg/dm3。沉积物BHC为11.07×10-9·干;DDT为17.88×10-9·干。气溶胶BHC为0.136ng/m3;DDT为0.078ng/m3。海洋生物BHC的范围为0.403×10-9·鲜(海带)~8.644×10-9·鲜(贻贝);DDT为1.770×10-9·鲜(浮游植物)~207.6×10-9·鲜(海鸟)。在雨季,海水中BHC和DDT由于受到珠江径流的稀释而含量偏低;BHC、DDT在表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的区域分布,雨季和旱季类似。BHC和DDT在海洋生物中的含量,随着海洋食物链成员生物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它们在不可食部分的含量高于可食部分,海鸟的羽毛是积累BHC和DDT的关键器官。  相似文献   

19.
测得青岛附近雨水中溶解态碳水化合物(DCHO)含量为1.79 ̄12.93mg/L颗粒态碳水化合物(PCHO)为85.3 ̄97843.1μg/L。从测得结果表明DCHO、PCHO含量年变化受降雨量、降雨频率及试样pH值等影响。DCHO/PCHO的值和降雨量成反比,在气温较高的4 ̄10和试样pH值成反比,其它时间期则成正比。通过比较雨水,海水的碳水化合物,表明:雨水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远大于海洋,河流的  相似文献   

20.
乙氧氟草醚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配有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水和土壤中乙氧氟草醚的方法。水样用石油醚提取,土样用石油醚/丙酮提取,用浓硫酸酸磺化法净化后测定,方法的最低出浓度水中1μg/L,土壤中为2μg/kg。当乙氧氟草醚加标浓度在5 ̄500μg/L范围内时,在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7% ̄102.0%,变异系数为3.40% ̄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