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掌握较高的文化知识,还要对知识具有探索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启发过程中获得发展,同时不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英语课上,这句话同样适用,语言的学习少不了总结和归纳,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学习带来方便,做好英语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学习?这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灵活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通向成功的学习品格,拓展英语思维,在多样的活动中沉淀知识,从而发展他们良好的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多来自于电脑游戏,而对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本文试图结合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对一个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的教育不能过于分化,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尽可能地加强教育的整体性,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需要。  相似文献   

6.
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也是与科学内容等同的一种知识内容。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提出促进物理探究学习能力发展的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多年的语文熏陶,对文学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才情。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提高已有的"才情"能力,提升"才情"的蕴涵量,促进"才情"的创新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使学生成为具备丰富语文知识的人才。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学习领导是在西方教育领导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理论观点,以促进学校效能和学生学习成效提升为其价值取向,契合了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变革的新需要,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台湾教育界普受重视的教育领导议题。台湾对于学习领导研究主要从概念性、实践性和实证性三个层面来展开。概念性视角侧重从学习范式、权力范式和活动范式这三条主轴进行理解,回答学习领导的意涵问题。实践性视角关注学校情境中领导者的学习领导实践及能力发展,以回应"怎样"进行学习领导的问题。实证性视角聚焦校长学习领导对教师学习领导、学校效能和学生学习成效等方面的影响,致力于解决如何发挥学习领导的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腾飞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实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走进了课堂教学,其中微课就是很好的、很实用的课程资源。微课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