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45年中国12个一级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的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曝辐量资料,结合NASA GISS的月平均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反演计算了北京等12个台站1961~2005年0.75μm对流层AOD和气溶胶标高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了各站AOD、气溶胶标高和地面能见度的年、季、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就12个站45a总平均而言,光学厚度为0.276,年增长为0.0034;气溶胶标高为1.65km,年增加为0.015km;能见度为17.1km,年变化值为-0.08km;AOD春夏较大,秋冬较小;气溶胶标高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②各站点45a平均AOD范围为0.116~0.387;除格尔木外,各站AOD均有增长.年变化值为0.0010~0.0079.③20世纪70、80年代AOD增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数站点AOD有所下降,能见度有转好趋势.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于1988年5月3日举行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市环境科研监测所、市中区节煤办公室、市气象局、市情报所、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市卫生防疫站等23个单位的代表。会议共交流论文24篇,其中大会宣读10篇。这些论文主要从环境与医学、环境与农业、环境与工业,环境与气象等方面进行广泛的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酸沉降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5年和1988年重庆市环境科研监测所和贵州省环境保护科研所观测的雨水酸度资料,我们对该地区的雨水酸度与天气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样品的采集及资料来源观测点均设在楼顶的平台上,共取雨水样品587分,其中重庆地区的大足68分,铜元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宁波、衢州、温州气象观测站为代表站,基于浙江省2012~2014年人工与自动能见度、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并建立拟合方程,对历史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再利用《霾的观测与预报等级》标准对浙江历史霾日进行重建.研究表明,自动观测能见度与人工能见度线性相关性较好,但自动较人工明显偏低,人工能见度较好的沿海地区偏低更明显,全省自动能见度较人工平均偏低28.6%;自2004年开展相对湿度自动观测以来,相对湿度明显下降,根据人工与自动相对湿度对比观测数据,两种观测数据线性相关性较好,自动观测平均值小于人工平均值3%~6%;在对能见度与相对湿度采取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均一性修正后,重建了霾日序列,结果表明重建后的霾曰序列消除人工与自动观测资料的误差,比原观测霾日气候序列质量有明显提高,重建的霾日变化趋势稳定,各站判定标准统一,更加合理.通过与各站2013年PM_(2.5)达到轻微污染日数与重建霾日数比较,二者的重合率大部分地区达到50%以上.利用修正重建的霾日对浙江1971年以来的霾日进行评估,20世纪70年代霾日较少,80年代逐步增加,本世纪以来增加明显,中心区域逐步由浙江中北部向浙北区域及沿海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霾日数最多.  相似文献   

5.
重庆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化状况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重庆市工业废渣进行广泛调查及掌握尽可能详细的资料的基础上 ,针对重庆市工业废渣的特点 ,提出了一些利用工业废渣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别对西南地区84个气象站1980年前后的能见度资料进行了均一性处理,建立了各站1961-2013年的能见度长序列数据,再结合水汽压、天气现象资料反演建立了1961-2013年西南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长时间序列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长期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地区AOD在四川盆地形成一高值区,四川盆地AOD明显大于云贵高原和川西地区.四川盆地AOD阶段变化明显,从1961-1996年不断增加,线性增加趋势十分显著,高达0.046/10 a,尤其是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显著增加且维持在较高值,到1990年代中后期(1996年左右)转为下降趋势.四川盆地在1997年左右开始的显著增暖比全国和全球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增暖明显滞后,气溶胶的冷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四川盆地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气温偏低.从季节来看,春季AOD的显著增加与四川盆地春季气温变冷的关系相比其它季节更密切.此外,四川盆地AOD与气温日较差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OD从1961-1996年不断增加,对四川盆地温度日变化幅度有明显减缓作用.从季节来看,春季AOD与气温日较差的负相关关系相比其他季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杨娟  王龙  徐刚 《地球与环境》2014,42(2):252-259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区域性暴雨危险性定量分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暴雨是重庆市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其研究有助于科学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利用重庆市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概率统计、Matlab小波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1962~2016年重庆市发生的176场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得出如下结论:选择区域性暴雨平均降水量、日降雨极值、区域性暴雨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4个指标评价重庆市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在176场区域性暴雨中,轻度危险出现83次,占47.16%;中度危险49次,占27.84%;重度危险35次,占19.89%;极重度危险9次,占5.11%。从时间变化上看,6月和7月是重庆市区域性暴雨的多发期,7月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平均指数最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重庆市年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存在7a和28a的变化周期;各年代的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及其危险度差异较小,但各年代内区域性暴雨危险度等级构成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性暴雨中心地区差异明显,渝东北部地区的开州和渝西部地区的荣昌是重庆市区域性暴雨中心;各季节的区域性暴雨中心也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区域性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渝西部地区,夏季主要出现在渝东北部和渝西部地区,秋季主要出现在渝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安徽省80站1955~2005年逐日日照时数、云量、水汽压、降水量及合肥市能见度资料,采用t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日照时数年、季节、月的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可能影响日照时数的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美10年减少88.3h;除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季节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都存在明显的突变,且都变少。安徽省日照时数大致呈纬向分布,分布形式为北高南低;除淮北市外,其它各站的日照时数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大的是淮北的西部和江淮之间中部地区。能见度、大气水汽压、降水量、云量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日照时数的显著下降与能见度的下降、大气水汽压的增加、年降水量和年雨日数的增加关系密切,而与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减少无关。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国外在应用稳定同位素,特别是氧、硫、氢、碳、铅等元素研究矿床成因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它们除了能帮助了解成矿温度、矿化年代、矿化作用历史和物理化学环境等以外,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认识到成矿金属物质和成矿介质(或称矿化水)来源的复杂性。从目前已有资料来看,成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青海省洪水变化情况,搜集了青海省内43个水文站的相关数据,其中选取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32个水文站资料,采用P-Ⅲ曲线作为其理论频率曲线,并与各站自建站-1974年和建站-2008年的水文计算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海省水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在各水文分区的变化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础信息和工业行业VOCs源成分谱,建立了重庆市2017年主要工业源VOCs组分清单,并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FP),识别工业源VOCs重点管控物种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重庆市2017年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及其OFP分别为144.12 kt和477.34 kt,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塑料制造和...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数据的重庆市地表热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0—2006年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了重庆市夏季地表热场分布状况,并对重庆市夏季地表热场变化规律及成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夏季LST分布区域特征明显,东北部LST最低,西部LST最高;2000—2003年重庆市除了中部地区LST升高外,其他地区降温明显;2003—2006年重庆市中部和西部地区LST明显升高. ②2000年以来,重庆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重庆市中心强热岛区(城郊温差大于8 ℃)面积由2000年的53 km2增至2006年的313 km2;城郊最高温差由2000年的10.8 ℃增至2006年的14.5 ℃. ③重庆市的LST和NDV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在植被长势较好的2000和2003年,重庆市NDVI每升高0.1,LST降低约4 ℃;而在植被长势较差的2006年,NDVI每升高0.1,LST降低约5 ℃. ④在2006年大气环流异常背景下,NDVI的急剧降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显著增强进一步促进了重庆市高温伏旱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环境噪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叙述了近几年重庆市渝中区环境噪声控制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声环境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8 个气象站1961~2007 年的0~20 cm 浅层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 向率等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近47 a 来年、季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及气 候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0、5、10、15 和20 cm 浅层地温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升幅分别 为0.30~0.60℃·(10a)-1、0.22~0.51℃·(10a)-1、0.28~0.58℃·(10a)-1、0.30~0.59℃·(10a)-1 和0.32~0.59℃ ·(10a)-1;近47 a 来四季平均浅层地温整体均呈现升高趋势,升幅为0.35~0.52℃·(10a)-1,以冬季 升幅最小,春季和夏季升幅最大,平均浅层地温升温幅度有增大的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季 平均浅层地温均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接近甚至高于同时期的平均气温增温幅度;年平均浅 层地温除都兰站在20 世纪60~80 年代呈现出波动性的升高趋势以外,其它各站点均呈逐年代升 高的趋势,20 世纪60 和70 年代的平均浅层地温明显偏低,80 年代相对正常,90 年代偏高,进 入21 世纪初后,各站的平均浅层地温均偏高0.6℃以上;天峻、都兰和海晏的年、季平均地温均 没有发生突变,其它各站浅层年、季平均地温的突变时间绝大部分站点都发生在El Niňo 年或La Niňa 年,说明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浅层地温的变化受ENSO 事件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此书是新近问世的同位素地质学领域内综述性专著之一。作者根据大量的文献和分析资料(截止于1971年)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应用锶同位素研究地球各岩类、陨石、月球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因、演化历史、形成年代等方面的现状和各学派的一些观点作了比较客观系统的介绍。可供从事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年代学、岩石学等方面的生产、教学、科研人员参考。对于研究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板块构造、深部地质、地球及陨石、月球演化等问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燃煤排汞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调查了重庆市燃料煤的来源、含汞量及燃煤排汞量,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黔江区环保采取八条措施加强 2 0 0 3年环境监察工作。一是实行优化组合 ,提倡互帮互比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 ,规范监察行为 ,以制度管人 ,按程序办事 ;三是依法办事 ,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加大执法力度 ;四是改进排污费征收的方式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处理环境纠纷的能力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宣传实效 ;六是实行环境监察工作目标责任制 ,分解工作量 ,落实责任制 ;七是制定奖惩制度 ,奖优罚劣 ,严格兑现 ;八是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重庆市黔江区环保局加强环境监察工作@黄…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暴雨规律及其引发的灾害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暴雨是重庆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直接或间接诱发出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暴雨规律对山地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重庆市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灾害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等手段分析出重庆市暴雨的年内,年际等时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城乡,迁移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暴雨灾害特点,类型及灾害链,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