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2005,(5):52-53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她不仅展示着广东的环境形象.同时也是广东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惟其如此.韶关的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才会牵动着全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太多的关注,我们决定解读韶关。以环境的视角解读绿色的韶关.五月初我们记者一行踏着铺地的阳光,沐着沁人的绿风行走在粤北的土地上。在韶关我们的采访无时不处在一种感动之中。我们被韶关市委和市政府“就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治理好韶关环境,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的决心和信心所感动.这是一种大局观和奉献现,我们也被韶关市全体环保工作者务实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近年来他们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即使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默默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努力让韶关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才是自己最好的申辩。在感动之余我们编辑了这期“韶关专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韶关的解读能从环境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韶关了解韶关的环保工作.建设绿色韶关。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5,(5):54-55
韶关,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基因库,对全省的生态环境担负起了重要的屏护作用。韶关的环保工作开展得怎样,将直接决定着其屏护功能作用的发挥。在建设绿色广东的大背景下,就韶关的环保工作怎样围绕建设绿色韶关的主线来构筑韶关这道生态屏障,记者近日专访了韶关市环保局局长陈世平。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9,(10):20-21
韶关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达72.5%,位居全省第一,被称为“地球同纬度上原始生态保存最好的绿洲”,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韶关又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物种资源极为丰富。同时,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之多、品位之高、景色之奇在广东首屈一指,在全国也不多见。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韶关市高举生态旅游大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作为一个全新概念,绿色广东由省委书记亲自提出来是第一次。此后,建设绿色广东的热潮涌动南粤。本期特推出“绿色广东大家谈”专题。参与嘉宾来自广东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单位,都是长期关注广东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视角,对绿色广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环保动态     
《环境》2007,(1)
广东副省长林木声到韶关环保调研在北江镉污染事件一周年之际,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率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韶关市调研、检查环保工作。林木声先后察看了韶关冶炼厂、韶关钢铁厂、韶关电厂、南雄金马纤维板公司,检查了韶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南雄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情况,听取了韶关市政府环保工作汇报,并对韶关市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打开地图看广东,位于粤北山区的韶关、河源、梅州组成的生态发展区整整占了广东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这片土地是广东的生态屏障,是广东发展的生态底线,更是广东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6,(6)
正在钢铁行业进入"严冬"、环保监管进入"严控"的大背景下,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践行环境经营战略,力推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强企战略,牢牢守住环保达标合规生存底线,开创出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技改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8.
数字     
《环境》2019,(5)
<正>159个去年3月,广东各地排查上报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310个,经过再排查补报,最终统计环境问题共计432个,截至今年3月31日,已整治完成159个(占比36.8%),阳江、汕头、江门、河源、汕尾、梅州、韶关、潮州、云浮、湛江和惠州等11个地市整治完成率低于全省平均整治完成率。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0,(6):68-71
城市名片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位于广东的北大门,北接湘、赣,南连珠江三角洲,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1.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85万人。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5,(11)
<正>韶关,地处北江上游,韶关的环境安全,事关下游清远、佛山、广州等地近千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近年来,韶关接二连三发生重金属污染事故,重金属污染形势极为严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韶关重金属污染整治。2013年,省委书记胡春华在韶关调研时,强调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承担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今年8月31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印发了《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董文茂 《环境》2006,(10):84-87
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可窥见一斑。担负着培养未来环境主人神圣使命的韶关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韶关市机一幼”)的园丁们,深知肩头责任之重,亦深谙幼儿环境教育之道。他们以培养新一代绿色韶关人作为幼儿园的内在追求,立足本土,充分挖掘利用韶关丰富的自然、文化、环境资源,不断完善环境教育条件,寻求环境教育的新方法,探索环境教育教学新规律,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近年来,韶关市机一幼在环境教育领域的斐然成绩,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吸引了省内外同行纷纷来韶取经。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4,(5):8-9
正4月1日~11日,本刊记者就环境污染问题赴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汕尾、韶关、肇庆、湛江、茂名、惠州、东莞、清远、中山、潮州、揭阳、顺德等市(区)暗访。暗访发现,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广东环境质量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是一些地方仍存在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环保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等问题,使得部分地区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初的川化沱江污染到2005年末的吉化松花江污染和广东韶关冶炼厂北江污染,无不令国人瞩目。甚至引起国际关注。三起污染事件影响的人群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仅川化沱江污染就导致近百万群众饮水中断达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沱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需要5年时间才能恢复事故前水平。(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14.
闫怀强 《环境》2006,(12):10-10
11月14—15日召开的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透露,“十一五”期间,广东拟投入约22亿元用于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成面向泛珠三角区域一流的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广州、深圳、韶关、汕头、茂名等五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及应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将改善环境监测手段不足、设备落后、监测项目不全、区域应急预警监测能力薄弱等问题,提高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7,(2)
<正>"各地各有关部门借此次中央环保督察东风,认真梳理出全市长期存在、社会高度关注、上级持续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解决力度,研究具体解决措施,将环境问题解决到位。"——韶关市市委书记江凌韶关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为主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由于规划,产业布局等深层次原因,也催生了不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5-2019年韶关市3个地面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同期的气象资料、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2017-2019年广东南岭背景空气自动监测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对粤北山地城市(以韶关为例)的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韶关近地面O3...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6,(10)
正广东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全国试点,这也是我省环保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即将出台的《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会让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化,相对比较完整地从条例上去指导、规范、保障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早在2011年,韶关就已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虽然至今没有全面推广开来,但韶关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的一系列探索,对于推动先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部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经典引入、全面推进,在生态省市县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08年,环保部在全国筛选了六个市(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其中广东省韶关市是唯一一个欠发达试点地区。韶关地处广东北部,位于粤湘赣三省交界,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7,(6):44-45
韶关作为广东省北大门,其天然的生态屏障的意义,历来被外界所关注.现在,韶关市正在调整发展思路,做好"山、水、城"的和谐文章.其中,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也是推进韶关城市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20.
符永康 《环境》2008,(3):22-25
2008年2月,广东省环保局发布“2007年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 ”。这是自粤“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两年以来,广东首次将评价结果 公之于众。那么,首次公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周折?如何解读“114家绿牌、31家黄牌、19家红牌企业”的评价结果 ?参评企业作何反响?环境信用又如何影响企业信贷呢?诸多问题引起了各方热切关注。本刊特采访了部分企业人士,并专访了一些权威专家、知情官员和民众,以期在本栏目4篇文章中对环境信用制度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