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赵紫阳同志对鞍钢结合技术改造,综合利用资源、能源,自力更生,防止污染的经验的重要批示:“鞍钢自力更生,综合利用资源、能源,治理‘三废’的经验值得重视,请认真组织推广。报纸上要予以宣传。”我们认为这个批示和经验很好、很重要,必须结合四川情况,认真加以贯彻。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极为丰富的农业副产物资源又未很好利用。建立饲料-能源-环保生态工程,是综合利用农业副产物资源的巨大潜力、缓解人口土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饲-能-环生态工程是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转化有机废弃物的特殊功能,通过人工瘤胃发酵技术、沼气技术和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环境工程技术综合利用农业副产物资源,产生饲料、能源和治理污染,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锦州市用“三废”综合利用提留资金治理污染,取得显著成绩。锦州市有大量有用资源和能源从“三废”中排放掉,严重地污染大气、河流、海域和地下水。近几年来,锦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有关“三废”综合利用提留利润的文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作,抓污染严重的企业用“三废”搞综合利用,既收回了资源和能源,又用提留的利润治理了污染,改善了环境。仅据1982年8个企业的统计,用“三废”搞综合利用创造的价值达5,718万元,获得利润1,838万元。其中,经财政、税务部门批准企业提留了1,001万元,用于治理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经委批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交易会”将于今年六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这次“双交会”是在近几年来全国工、农、商战线上的许多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举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不少企业一提到减轻污染,保护环境,往往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环保设施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把环境保护当成一个负担对待,因此缺乏主动性。如果把保护环境和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大量事实表明,凡是一个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比较好,其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就少,经济效益就比较高,环境保护也一定搞得好。简言之,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低与环境保护的好坏相对应,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必然是对环境的污染,综合利用资源则是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观念和条件的限制,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随着石化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循环经济的追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日益成为农业、能源、建材、化工等领域的聚焦点,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被开发并投入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保产业》2012,(5):69-69
山东十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物质能源事业,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主营业务为投资运营污染治理、生物质能源项目及为客户提供污水处理、水回用解决方案和工程技术服务。在沼气利用领域,公司拥有"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垃圾填埋气集气竖井施工方法"2项发  相似文献   

8.
郑国喜 《中国环境管理》2004,23(2):18-18,21
对县市如何开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了应当做好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的规划,重点抓好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实践中注重抓好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1):49-49
<正>第十五届国际环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将于2008年5月5日~9日在德国慕尼黑的新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次环博会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共同合作举办,主题是"创新节能减排,引领循环经济"。据了解,今年将增加海岸保护与洪水控制两个主题展区。同时,展会将更加关注具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态学的观点,论述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指明农村能源匮乏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并论述了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的缺能现状,群众用能习俗,用能设施和燃烧方式。阐明由于青海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由于对现有能源资源利用不当,造成了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以及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发展,草原受破坏而造成的生态赤字。本文运用区划理论和方法,指明三个干旱半干旱区缺能状况和再生能源资源的特点,指明青海省具有土地、水能、气候(指太阳能、风能)、生物等资源的优势。在国家“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农村能源建设总方针指导下,开发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是解决青海省农村(牧区)能源资源的不足的重要途径,并以我国第一个农村能源建设示范县——化隆县农村能源建设的成功经验,来证明进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来解决青海省的农村牧区资源问题是可行的。此经验可在自然条件相类似的区域、省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韩克武(山东省临朐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办公室,临朐262600)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量剩余,堆积在沟边地堰、村头路边、院前屋后烧毁或烂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成为一大公害。如何将其变废为宝呢?山东...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3,(11):97-97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自2009年4月落户伊犁以来,依托伊犁州资源优势,遵循自治区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和推进新型T业化进程的决策部署,按照“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迅速启动了各项产业规划。目前,已在伊犁、吐鲁番、乌鲁木齐、塔城地区设立了多家子公司,已形成了以年产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为核心,以煤碳分质清清综合利用项目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项目为跨越点的现代能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韩晶  陈超凡 《绿叶》2013,(6):91-96
巴西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不仅使得工业发展转型,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使得绿色生活在巴西成为主流,从而真正起到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核心作用。依靠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平衡来推动经济转型,这种发展模式是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由之路。巴西的绿色发展经验,启示我们要加强对环保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保产业》2011,(8):64-64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环保企业,业务范围包括烟气治理(脱硫、脱硝、除尘)、水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垃圾发电等)、污泥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能源等领域。公司以高科技为先导,  相似文献   

15.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作物秸秆意义重大。本文对陕西省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利用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海水淡化集成技术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为核心,联合热电与盐碱化工,形成"热-电-水-盐"四联产模式,实现淡水资源、海水资源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取得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为未来向城市供水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北山林区节柴改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桂兰 《青海环境》1999,9(1):28-30,38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互助北山林区节柴灶技术,是保护自然植被和树种资源,缓解林柴矛盾,合理开发生物质能,提高林区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节柴灶这一节能新技术符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针 ,应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行列的皖维集团公司是一家化工、化纤、建材联合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多元,创利税1亿多。皖维产业特点是能源、资源密集,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这些年企业始终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的方针,对企业的发展,皖维集团公司总经理杨克中感慨道,降低各种能源原材料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变过去“资源-产品-废物排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利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秘诀。皖维在生产中伴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渣和废水。这些工业“三废”在建厂初期被看成是真正的“废物”。皖维对“三废”的利用始于上个世纪八十…  相似文献   

19.
石强 《环境教育》2006,(8):28-30
循环经济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强调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