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河湖水系连通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治水新方略,科学的分类体系是开展河湖水系连通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必然要求。论文结合河湖水系连通特点和内涵,提出五项分类原则:科学性、系统性、主导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虑河湖水系连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遵循五项分类原则,从连通性质、连通功能、连通区域、连通尺度、连通对象、连通时效、空间格局和连通方向等方面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并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类;选择基于连通性质的分类、基于连通功能的分类和基于地区水资源特征的分类等三个主要分类展开分析,探讨了三种类型的连通特性、连通目标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改善河湖健康状况和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河湖水系连通作为国家新时期的一个治水方略被提出。当前关于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研究要落后于实践,尚在探索之中。论文尝试从河、湖与水系等水循环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水系的结构、特征和连通性,揭示水系连通的水循环物理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河湖水系连通的战略思想,探明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水循环基础问题,包括水量平衡、能量平衡、水资源可再生性、水循环尺度等问题,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的实施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乡河湖水系在防洪排涝、水量保障、水质改善、景观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价值。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河湖水系受到了多重胁迫,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复苏河湖生态,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践。尽管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取得了系列成就,但其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滞后性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也相继显现,在部分区域加剧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城乡河湖水系演变与驱动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水量、水质、水热、水盐、水生态等带来的正负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研究可为未来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减缓或消除负效应、强化正效应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河湖水系连通下郑州市人水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也是人与水相互作用的媒介,河湖水系对人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河湖水系的连通状况上。河湖水系连通条件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人水关系的变化,开展河湖水系连通下人水关系的变化分析与研究十分迫切和关键。论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系统总结河湖水系连通条件和典型连通工程的基础上,对人水关系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时期人水关系对比,得出河湖水系连通条件下的郑州市人水关系变化情况。总结人水关系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揭示河湖水系连通演变与人水关系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为未来进一步科学调控人水关系、实现人水和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铜陵市河湖水系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降雨侵蚀力、地形等数据,分别计算了针对总氮、总磷通量的功能连通性指数,对比分析了不同流域及其河湖水系的连通性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水文连通调控措施.结果 表明:基于总氮的功能连通性指数的平均值在菜子湖、岱冲湖、连城湖、白荡湖、枫沙湖、陈瑶湖、顺安河和黄浒河分别为0.9...  相似文献   

6.
水质较好湖泊是国家重要生态资源,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规划是地方涉湖专项开展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水质较好湖泊焦岗湖为例,针对焦岗湖生态现状,对湖泊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因子进行溯源分析得出焦岗湖流域污染源主要为农业源和生活源,并从加强源头污染控制、生态破坏区域恢复重建、河湖水系连通、跨境/界联动联治等方面对水质较好湖泊保护对策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林翊  陈雷  周国华 《环境工程》2022,40(1):52-59+77
静湖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湖,并连通故道河及惠风溪等水体一起形成了生态城独特的水生态系统,是北方城市大型景观水系的代表,其水环境改善和保障问题受到较大关注。在对生态城静湖水系水体循环净化设施建设和水质提升工程运行方案实施等重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lft3D FM构建静湖水系数值模型模拟水体水动力、水质演变过程,分析评估了工程运行对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静湖水系水质受降雨影响明显,对比汛前、汛后各河段水质浓度变化发现,汛后COD、TP浓度可升高10%,部分河段甚至升高60%,汛后NH3-N降低20%~30%;通过设置补水、拆除隔离坝、增加循环泵和排水泵等工程措施,静湖水系水动力条件得到较大改善,NH3-N、TP基本能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标准,ρ(NH3-N)可降低3%~25%,ρ(TP)可降低6%~50%。工程措施应综合考虑水环境本底、污染源治理、水利设施运行等多因素共同制定水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措施应用,包括河道缓冲带工程技术、生态浮床工程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旨在为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当前形势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因素就是因为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河湖水系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重点,水体环境在污染问题的影响下,遭受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建设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制约,人们日常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从根本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对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关注和重视,采用梯级河湖水系水环境治理综合技术对污染湖水进行科学、全面的治理,可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当下对个体水体的环境保护手段研究比较多,而对河湖为治理对象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相互协调的研究不足,本文针对水系水环境的现有情况以及治理的紧迫性,提出运用河湖相互治理、自然补水与人工工艺循环相结合等治理理念,并针对水系各种水体提出相对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此文介绍聚碘树脂的灭菌作用,讨论灭菌效果,稳定性和耐久性。聚碘树脂适用于井、河、湖水的消毒,其速度快,不需除去消毒剂残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水利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入分析国情和水情的演变,合理划分水利发展阶段,对于水利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于水利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研究上尚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论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全面认识水利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互动关系,分析水利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间供求关系的演变趋势,进而评判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水利发展供求关系分析的水利发展阶段划分方法:通过考察水利发展供求关系演变,结合水生态环境变迁趋势,选取代表性的节点年份,定量指标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地确定水利发展阶段分期。通过上述理论和方法,将百年中国水利发展(1949年至2050年)划分为7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及其收敛性有助于水生态文明协同建设。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跃迁测度方法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2010—2018年中国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水生态、水监管和水文化仍是主要短板;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从东往西呈“高—低—中”的分布特征。(2)中国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和长江中游地区,后者难以实现向HH型省区的跃迁。(3)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部绝对β收敛最快,中部条件β收敛最快,西部绝对和条件β收敛均最慢。(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对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收敛有显著影响,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据此提出具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相似文献   

14.
An overview of reclaimed water reuse in China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China is facing severe water problems including scarcity and pollution which are now becoming key factors restricting developments. Creating an alternative water resource and reducing effluent discharges, water reus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management scheme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nationwide efforts to optimize the benefits of utilizing reclaimed water.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water reuse activities in China, including: (1) application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2) potentials of reclaimed water reuse; (3) law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reclaimed water reuse; (4) risks associated with reclaimed water reuse; (5) issues in reclaimed water reuse. Reclaimed water in Beijing and Tianjin were given as exampl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ies of reusing urban wastewater were advanced. Being the largest user of reclaimed wastewater in the world, China's experience can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use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造成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论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0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并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水资源技术效率进行了对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这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LM检验和稳健LM检验,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借助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存在很大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是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种科学合理的测度,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测度存在误导和偏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aretwomainaspectsofeconomicdevelopment.Chinahasbeenundergoingthesecourses.IntheprocessofChineseurbanization,theproportionofurbanpopulationintotalpopulationincreasesfrom25-81%in1988to29-92%in1997(SSB,1990;…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区内既有巨大的开发任务,又有严重的环境整治问题,它们都需要大量的供水。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贫乏,供需矛盾尖锐。针对地区水资源特征及需水特点,本文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节水与开发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措施,确保水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Scenario simulation of water securit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mited water resources, increasing demand, low use efficiency, and serious pollution result in severe water resource difficult in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addressing water problems and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hat ensure sustainable water use are key to China‘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mpound water security“ consists of food security, life security,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By establishing a conceptual model, the water security of China has been simulated in terms of four scenarios called BAU(the business-as-usual scenario), TEC(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scenario), IVL(the institution, values, and lifestyles scenario) and TSD(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 crises, especially water shortages, are being experienced now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 fo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in China an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ach a basic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and grain under the TSD developing pattern by a series of approache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djustments, and behaviour inducement.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流域是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最为发达的地域组成单元。作为流域生态系统发育的关键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着包括人文系统在内的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发育的基本走向和命运。中国是世界上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且在建的水电大坝工程有数十座。2008 年中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25.9%,高出全球同期平均水平9 个多百分点。其中淮河、海河和黄河三大流域的开发强度值为最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已荡然无存。受流域水资源结构、需求变化、资源开发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中国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强度应保持在35%左右为宜,其中水资源的开发强度大体可在25%,水电资源的开发强度大体可在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