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厦门西港近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及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厦门西港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14种重金属元素(Sc、V、Cr、Co、Ni、Cu、Zn、Sr、Cd、Sb、Tl、Pb、Fe和Hg)的垂向分布特征、污染历史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 1795年之前,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趋势较平稳;1795~1849年间,Sc、Cr、Co、Ni、Cu、Sr、Cd、Tl、Pb和Hg含量有明显增加;2001~2011年间,Sc、Cr、Co、Sr、Tl、Pb和Hg含量又有增加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有3大来源:交通和工业活动、自然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贡献率分别是72.87%、12.20%和10.99%.柱状沉积物中铅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铅同位素组成从底层至表层由工业活动及污水排放逐步向机动车尾气排放漂移,厦门西港近岸海域中铅污染主要受交通和工业活动、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157个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测试结果,系统地研究了该区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emerow Index)对其环境质量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青岛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As、Hg、Cd含量分布特征基本上分为3种类型:(1)Cr、Cu、Zn为一类,其高值区主要呈条带状或舌状自东北向西南延伸;(2)As、Cd、Pb为一类,其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崂山东南部海域;(3)Hg自成一类,其高值区集中在胶州湾北部。尼梅罗指数综合计算结果表明青岛近岸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崂山东南部海域和胶州湾东北部区域。通过与河流表层样作重金属元素的对比研究,河流沉积物是该区重金属的可能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曹妃甸工业区围填海工程开发对近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对2004年~2011 年8 a间4个航次的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u、Pb、Zn、Cd和Hg) 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曹妃甸工业区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渤海湾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Hg为主要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Cu、Pb和Zn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两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HgCdPbCuZn;各评价年度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为较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南岛北部海口湾、铺前湾、东寨港和木兰湾海域159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查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和Zn分布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重金属来源并明确其分布主控因素,建立主控因素与重金属含量间定性或半定量关系.评价各重金属元素及其总体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As、Cd、Cr、Cu、Hg、Pb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40、0.06、32.50、8.32、0.02、18.77和35.87μg·g-1.Cr、Cu、Hg、Pb和Zn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近岸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内部,As由南向北其含量逐渐增加,Cd主要聚集于海口湾内.沉积物中Cu、Zn、Hg、Pb、Cr和Cd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包括人为污染和母岩风化产物运移两方面因素,As或有海外物质来源.沉积物中Cu、Zn、Hg、Pb和Cr含量分布主控因素为沉积物粒度,即沉积物粒度越细,其所吸附并积累重金属含量越高;As高含量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Cd含量分布则反映了城市发展进程对地区污染差异性影响.所调查159站位表层沉积物中As、Cr分别有3站位和6站位属Ⅱ类海洋沉积物,污染程度中等,其余各站位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为Ⅰ类沉积物,污染程度低,单因子污染影响程度依次为AsCrPbZnCuCdHg.沉积物重金属总体为低程度污染,总体潜在生态风险低,研究区海域底质生态环境优良.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生态危害影响依次为AsHgCdPbCuCrZn,As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1年和2012年春夏秋三季长时间、大范围的对北戴河及相邻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Pb、Cd、Zn)的调查结果,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生态危害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评价方法,分析北戴河及相邻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有从抚宁近岸向两侧逐渐升高的趋势。海港区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严重,之后依次是山海关近岸海域、北戴河近岸海域、昌黎近岸海域和抚宁近岸海域。所有监测站位的重金属要素含量均未超出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6.
对2014年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据其结果分析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占64.8%。7种重金属含量均呈现近岸向远岸递减的分布特征,高值区分布在瓯江口、飞云江口、鳌江口海域。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Pb、Cr、Hg、As未出现污染,Zn表现为轻度污染,Cu、Cd主要表现为轻度污染并有少数测点达到偏中度污染,地累积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uCdZnPbCrAsHg。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温州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整体表现为低潜在生态风险,Cu、Pb、Zn、Cr、Hg、As表现为低潜在生态风险,而Cd主要表现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并有少数测点达到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各种元素对区域内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的大小顺序为CdCuHgPbAsCrZn。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研究厦门西港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12种重金属元素(Ba、Co、Cr、Cu、Fe、Mn、Zn、Ni、Pb、Sr、V和Ti)不同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利用次生相和原生相比值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在1975~2013年所对应的沉积柱中,Fe、Zn、Ba、Ti、Co、Cr、Ni、V和Cu主要以残渣态为主,Sr和Mn主要以弱酸溶态赋存,Pb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次生相和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表明,Pb在1981~1983年、1991~2003年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作为生物成因元素的Sr和Mn不适于用本法评价,其他金属均未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大连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沉积物和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连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Zn、Cu、Cr、Cd、Pb、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2、1.21、0.59、0.13、0.104、0.038 g/L、51.810-6、11.210-6、20.410-6、0.0710-6、13.510-6、0.02110-6,贝类体内Zn、Cr、Cd、Pb、Hg的平均含量为10810-6、0.3610-6、1.2510-6、0.1110-6、0.01610-6。沉积物重金属富集能力高于生物;沉积物、扇贝和牡蛎分别优先富集Pb、Cd和Zn元素。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连近岸海水中各种重金属生态风险和贝类食用安全风险较低,但沉积物中Hg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55-160
基于南通近海(洋口港—吕四)潮滩特点布设潮滩断面并采集表层沉积物,根据样品汞、镉、铅、砷、铬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区沿海潮滩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与江苏其他滨岸地区潮滩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初步探讨2009—2012年南通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与元素的相关性。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通近海潮滩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及潜在生态风险。南通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均匀,且低于江苏省苏北其他地区沿海潮滩的沉积物含量。7种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u与Pb、Zn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b与Cd、Hg的相关性最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南通近岸潮滩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属低生态危害范畴,近岸海域(洋口港—吕四段)潮滩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0.
琼州海峡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CP-Ms等仪器对琼州海峡391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研究了琼州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含量高值分布于琼州海峡南北两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黏土质海湾区域;重金属元素主要以低潜在生态风险状态为主,部分近岸海域存在As、Cd、Cu、Hg、Pb、Zn的偏中度污染;人类活动影响程度、黏土质沉积物类型、海流方向是造成重金属元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琼州海峡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国内外海区属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铜陵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宏萌  袁旭音  赵静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53-1859
测定铜陵矿区的新桥至顺安河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的全量和形态,并结合环境条件分析它们的迁移变化特征,以阐明不同重金属对河流沉积物环境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沉积物重金属除Cr外,Cu、Zn、Pb、Cd的均值皆远超长江下游沉积物背景值,其中以Cu和Cd最显著.重金属横向迁移结果显示,矿山重金属会随着沉积物的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新桥河沉积物的迁移变化显著高于顺安河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r皆以残渣态为优势,Cd则以酸提取态为主;迁移过程中Cu、Zn、Cr残渣态逐步增加,毒性减弱;Pb、Cd的活性态比例增大,仍有较高的释放风险.重金属的纵向迁移结果表明,离矿山的位置远近对沉积柱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起决定作用;新桥河沉积物金属总量高、活性组分多且垂向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说明尾矿堆积速度较快且释放风险较高;顺安河金属总量较低但垂向变化幅度较大,且多种元素的变化趋势不同,说明矿区下游河流沉积物既受尾矿的影响,也受河流流域物质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州湾潮滩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岸海域是区域源汇过程的汇,记载了区域环境演变的重要信息.2010年在海州湾潮滩采集得到4个沉积物柱样,对沉积物柱样进行了重金属元素测定,结合核素210Pb测年结果,研究了海州湾潮滩重金属污染历史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运用Al元素作为粒度的代用指标对重金属进行标准化,并获取了重金属富集系数和人为污染的重金属通量.研究表明,粒度控制效应并不是影响海州湾潮滩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并且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该区域重金属元素具有来源一致性;海州湾潮滩沉积物中除重金属Cr和Cu表现为弱富集外,其他重金属元素Cd、Cr、Cu、Mn、Pb和Zn均表现为强富集,并且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该区域的背景值,这表明近50年以来,海州湾潮滩已明显受到人类污染源的影响,从而造成沉积物中重金属不断富集累积;自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初海州湾潮滩沉积物中人为污染活动输入的重金属通量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这种变化特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而从2005年以来随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环境监管力度加强,潮滩沉积物中人为来源的重金属通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U.S.EPA-3051方法测定了渤海湾海河大沽口表层沉积物中Cd、Pb、Zn、As、Cr、Mn、Ni和Cu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Cu和As是大沽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污染元素,其含量均高于渤海湾环境背景值,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背景值相当,但所测元素均未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第三类限定值。Cu的最大值65.57mg/kg出现在B10点,高于环境背景值2.5倍,Pb和Cd的含量在B6点也高于环境背景值,表明河口地区或靠近海岸的沉积物更容易受到来自陆源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ree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in November 2003 from Dagu estuary to Qikou estuary. The main polluted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tidal zones for the Bohai Bay have been foun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the contents of geochemical elements (Fe, AI and Mn) and the size of grain. The dominating contaminative elements in tidal sediments of Bohai Bay are Pb, Zn and Cd. Their contents ar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upper limit of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s and they have very faint correl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tents of geo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 size of grain, indicating the anthropogenic enrichment. Especially,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history of heavy metals in the Dagu estuary has been done using the dated results. The contamination by Zn and Cd also started in the middle 1950s, while the contamination by Pb appeared in the early 1940s. The pollution by Zn and Cd mainly originate from sewage discharge, while the pollution by Pb has many sources, like atmosphere deposition and industrial discharRe.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2003-11采集了渤海湾天津段北至大沽口,南到岐口海域潮间带3个沉积物柱状样,对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对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的地化性质、重金属污染概况以及重金属的空间、垂向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由北至南逐渐变细,大沽口和独流减河口海域的沉积物主要是极细砂-粉砂-细砂组成,岐口海域潮间带沉积物主要组分是粉砂和极细砂.3个柱状样的垂向粒度分布趋势表明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自下向上有“粗化”的趋势.Fe、Al、Mn3种元素的空间分布与沉积物的粒径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即Fe、Al、Mn含量主要分布在粒度较细的沉积物中.渤海湾潮间带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是Pb、Zn、Cd 3种.通过归一化研究,这3类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有很明显的人为污染痕迹,含量远远高于其相应的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环境背景值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渤海25柱岩芯样细颗粒(<0.063mm)中重金属含量分布,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底质重金属的分布类型,通过渤海中部岩芯样分析结果,获得渤海沉积物中Cu、Pb、Zn、Cd的环境背景值。在研究中,借助Pb210测年技术测定了百年前沉积层中重金属含量,结果与渤海底质Cu、Pb、Zn和Cd环境背景值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顺德水道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水源地周边土壤及河道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极大程度影响着河流饮用水安全.为调查顺德水道水源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本研究采集了顺德水道周边表层土壤及其主要支流入河口沉积物,并测定各样品中Cd、Zn、Pb、Cu、Ni、Cr等6种重金属浓度,最后基于两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顺德水道表层土壤中Zn、Cr、Pb、Cu、Ni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186.80、65.88、54.56、32.47、22.65和0.86 mg·kg~(-1),除Cu、Ni外其它重金属均超过顺德土壤背景值;8个主要支流入河口间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Zn(312.11 mg·kg~(-1))Cr(111.41mg·kg~(-1))Pb(97.87 mg·kg~(-1))Cu(92.32 mg·kg~(-1))Ni(29.89 mg·kg~(-1))Cd(1.72 mg·kg~(-1)),除Ni之外其余均高于顺德土壤背景值.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表层土壤中Cr、Ni含量主要受自然母质影响,Zn、Pb、Cu和Cd主要来源于该地区制造业的废水排放;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均来源于外源输入,受顺德水道周边的工业活动影响.基于环境生物可利用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顺德水道周边表层土壤中Cd呈现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而入河口沉积物中Cd呈现中度的潜在生态危害,土壤和沉积物中Zn、Pb、Cu和Ni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表现为轻微.由于基于环境生物可利用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形态,其结果低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避免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的高估.  相似文献   

18.
以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研究区33个采样站位中Zn、Cu、Cd、Pb、Hg、As、Cr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评价了其污染分布、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其分布总体呈西高东低、近岸海域高于远岸海域、局部存在高值区的特征。Zn、Cu、Pb、Hg、As、Cr主要受钱塘江、甬江沿岸工农业生产及入海排污口的影响;Cd可能受到海洋沉积环境对重金属在不同环境相转换机制的影响。Cd和Hg是研究区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高值区主要位于杭州湾口外、中街山列岛及长白岛-秀山岛等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柘林湾至大埕湾海域3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和粒度分析,重金属Hg、As、Cu、Pb、Cd、Zn和Cr的平均含量(mg/kg)分别为:0.053、9.7、19.2、40.0、0.11、89.0和31.4。重金属(Cd除外)平面分布多呈西高东低、由柘林湾向大埕湾递减的变化趋势。本区粒度主要以细粒的粉砂(T)和粘土质粉砂(YT)为主,只有在湾口旗头山岬角附近以及黄冈河口附近粒度较粗,为砂质(S)过度至砂质粉砂(ST),显示出滨、浅海沉积环境。通过一些环境地球化学参数计算显示,重金属富集系数在0.73~1.37之间,其中Hg、Cu、Pb、Zn属弱富集,As、Cr和Cd与当地背景值相当。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Hg属于中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为低度污染。多因子总生态风险评价广大区域属于低风险,中风险仅呈零星小斑块状分布,证明本区域沉积物环境总体良好。重金属之间(Cd除外)相关性为极显著~显著,显示出相似的来源。重金属与粒度相关性为显著~弱显著,重金属大致符合粒度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