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南昌市环境监测站引进了一套降水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及五台AR-107型自动监测仪(子站)组成。通过对AR-107型降水自动监测仪及手工样监测结果间的对比实验发现,自动监测与手工采样监测所获得的pH值和电导率值差异明显,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干沉降是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廉洲湾赤潮自动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7月广西廉洲湾海域三个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此次赤潮过程中,溶解氧、pH值、叶绿素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且出现同步升高回落现象。通过现场采样分析与比对,表明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赤潮的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保部门在环境监测手段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能实时反映环境噪声状况,以便分析、掌握城市噪声污染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及趋势,在城市声环境的治理和监控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根据南昌市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南昌市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水质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系统研究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监测数据间差异问题,选取15个运行多年的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对p 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及总磷(TP)5项监测指标开展了站房外常规监测、站房内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的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分析监测结果之间相对误差、相对偏差、水质类别变化发现,站房内常规监测、站房外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结果之间误差较小;同时通过误差统计分析及直方图分析发现,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与站房外常规监测结果之间误差整体属于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研究得到了水质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数据一致可比的结论,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选择分布在不同流域的15个与自动监测站位置一致性较好的断面,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同时同点位\"对比监测.分析数据发现:由于采样时间和位置的偏差,自动监测月均值与常规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并不理想.采用以下4种方法评价水质:自动5项、手动5项、手动21项、自动5项+手动16项.比较第1和第2种方法,水质评价类别相同与变化一类...  相似文献   

6.
对漓江流域的气候、降水、水文、土壤、地质、地貌和生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解读水质自动站pH值变化规律,寻找综合校准与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确定空气自动监测与连续监测的相关性,对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和正确判断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有重要的作用。对比实验空气的自动监测系统和连续监测系统,两者的监测值存在一定差异。1 实验1 1 分析方法SO2、NO2、PM10的自动监测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见表1。表1 SO2、NO2、PM10的自动监测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项目自动监测连续监测SO2ISO/CD10498紫外-荧光法GB/T15262-94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ISO7996化学发光法GB/T15435-95Saltzman法PM10β射线法GB6921-86重量法1 2 主要仪器自动监测仪(采样系统为…  相似文献   

8.
结合大量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对环境噪声监测中声级-风速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进行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时,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同步进行风速测量,参考风速监测数据对噪声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取舍。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降水自动采样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京市近5年夏半年(4—9月)的降雨数据及相关噪声自动监测小时等效声级,利用数学统计软件进行有雨-无雨声级差异性分析、声级-降雨相关性分析及平均声级-雨量变化趋势分析等,提出降雨确实对噪声自动监测小时数据有一定贡献,不同雨量对不同功能区噪声影响不同,建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时应考虑雨噪声影响,以保证对声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北京市近5年夏半年(4—9月)夜间的降雨数据及相关噪声自动监测小时等效声级,对小时雨量与噪声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噪声监测数据的小时雨量值及不同声级受雨噪声影响的雨量限值,作为降雨对噪声自动监测小时等效声级的有效性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工水质监测与自动水质监测相结合的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以船舶为载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巡测,可实现高密度样品采集、检测及信息的实时传输,在长江泸州以下干流水域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的应用可弥补常规监测断面间距过大、人工监测频次低、固定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近岸取样等不足,对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形成有效补充;船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定点、定深、定时监测,可以在河流污染带监测、入河排污行为的监管以及偷排行为的溯源、水污染应急动态监测等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既可应用于长江干流等河道较宽且水质可能存在岸别差异的河流,也可应用于滇池、太湖、丹江口等大型湖泊、水库水生态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相似文献   

15.
秦成  刘浩  刘念 《中国环境监测》2019,35(2):136-141
为建立和量化适于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的评价方法体系,提出了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一致性、可行性和适宜性评价问题,并建立了选址可行性和适宜性评价2套指标体系。以自动站选址与手工断面位置不一致为前提,利用累乘指数判断选址可行性,在可行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一步分析选址的适宜性。应用案例显示,罗汉大桥断面水质自动站选址于手工断面下游150 m处是可行的,并且此选址高度适宜,在具有水质代表性的同时兼顾成本和运维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最重要途径,综合分析应具备信息准确、报送及时、重点突出、透彻有力4个要素.其中,信息准确要素分成数据、评价手段和结论准确3个层次;报送及时要素包含主动服务、捕捉信息、突破创新3类意识;重点突出要素是要求分析报告突出重点和横向比较;透彻有力要素是强调环境质量应与经济社会外...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动监测网络与实验室验证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测定湘江流域衡阳段干流与支流铊浓度,分析铊浓度与溶解氧含量、氨氮浓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水质指标的关系,进而对湘江流域衡阳段铊污染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8月上旬,湘江流域衡阳段干流铊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多支流污染汇入。其中,松木下游断面铊污染极有可能来源于支流上游企业排放,江东水厂断面铊浓度异常的原因主要为溶解氧降低、死藻富集。该案例可为我国铊污染应急监测及污染原因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