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杜国林  韦庆海 《灾害学》2000,15(4):66-72
对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致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了灾害的发生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未来灾害趋势预测,以便人们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全球重大毒性灾害及其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志诚 《灾害学》2002,17(1):76-81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世界41个国家发生的200起重大毒性灾害,分析研究了毒性灾害种类的历史演变、成因与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和与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科技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21世纪将是毒性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应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减少毒性灾害的发生,减轻毒性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近10年安徽省的各类灾害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是各种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旱、涝等气象灾害严重;生物、地质、环境和人为事故灾害等也经常发生并有加重趋势。本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安徽上述五类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了这些灾害的相互关系,并对安徽未来l0年灾害发展趋势作出了宏观预测。  相似文献   

4.
四川泥石流灾害与降雨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四川共发生了8次泥石流灾害,造成了1130余人死亡和失踪,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近年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结果和收集的降水资料对8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大都伴有暴雨天气过程;暴发泥石流地区历年的降雨资料,说明这些区域在泥石流发生的当月,降雨量比历年普遍偏多。针对降雨对泥石流的激发作用和临界雨量问题,探索了四川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相应预测预报和防灾决策。  相似文献   

5.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发生的风沙,春旱,霜冻,冰雹,洪灾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严重困扰着该三角洲绿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探讨灾害的胁迫伤脑筋航其危害程度,分析灾害的成因,发生机理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骊萌  张福青 《灾害学》1997,12(4):39-43
根据地方志和文献记录对江苏沿海最近2000a风暴潮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风暴潮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发生着变化。最近600a风暴潮灾害存在21a、36a和116a三个显著的周期,并且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风暴潮灾害受不同的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陈香 《灾害学》2007,22(3):6-10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8.
连阴雨灾害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姜爱这国 《灾害学》1997,12(2):49-53
论述了江苏省的连阴雨灾害,并根据连阴雨灾害的特征建立了包含灾害持续无数、总降水量和总日照距平三个主要要素的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的连阴雨灾害发生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发生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满 《灾害学》1997,12(3):89-92
论述了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严重性,探讨了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了垃圾填埋场爆炸灾害的控制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徐良炎 《灾害学》1996,11(4):64-68
1995年,中国气象灾害十分频繁,尤其是部分地区的旱涝灾害相当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对年内发生的干旱、洪涝、台风、风雹、雪灾、冻害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刘电英  曾娟娟 《灾害学》1997,12(4):54-56
通过调查益阳市赫山区羊角乡小河口村发生的特大罕见雷击灾害,翔实记述了雷击出现引起的特异现象及灾害,科学地分析了雷击发生的天气形势和地理环境条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预防雷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谈灾害的社会防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何作顺 《灾害学》2001,16(2):93-96
基于世界范围内“天灾人祸”的严峻形势,作者简述了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即环境恶化、化学与辐射灾祸增多和交通事故日趋严重,并提出了相应的社会预防措施;由于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群体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树立灾害防制的“社会大卫生观”,应在全社会介导社会“大救援”。  相似文献   

13.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及其产生的灾害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唐晓春  梁梅青 《灾害学》2006,21(3):47-53
根据广东省1949~2000年52年的热带气旋统计资料和减灾防灾年鉴,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灾害特征及其形成的灾害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灾害发生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突发性、并发性强;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并有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的特征。由于热带气旋各致灾因子的连锁反应,次生灾害常形成多种灾害链。本文根据灾害链成因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峪 《灾害学》2002,17(3):65-70
2001年,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台风,暴雨,沙尘暴,高温,冻害,雪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干旱尤为严重,各种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就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主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要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遥感机理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台风灾害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更加科学地认识台风灾害引发的各类风险与影响,把握台风灾害演化的路径及其防控重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灾害复杂网络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基于1980—2020年间对深圳市造成影响的台风灾害,将灾害事件作为网络节点,事件关联关系为网络连接边,构建深圳市台风灾害复杂网络。引入复杂网络特征参数,构造台风灾害演化网络的节点综合重要度和连接边脆弱度。基于灾害事件发生概率和风险减缓因子构建了深圳市台风灾害链风险评价模型,对深圳市台风灾害演化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灾害链条风险值进行了定量的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出台风灾害网络中的重要环节,得到风险较高的灾害演化链条,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庄丽莉 《灾害学》1996,11(1):64-67
80年代以来世界异常气候和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有些灾害甚至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80年代以来全球的重大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4):174-174
本刊是灾害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技术引文数据库及中国科学技术文摘等收录。1宗旨及内容(1)本刊旨在推动我国灾害科学的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研究中的结合,反映我国灾害科学的研究成果,探讨灾害规律,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服务。(2)征稿内容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机理和灾害发生的规律、灾害的预测及预防、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以及其它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潍坊市冰雹灾害发生规律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山义昌  王潇宇 《灾害学》2001,16(4):53-56,62
根据1991~199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滩坊市近期冰雹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预防冰雹灾害的措施,着重指出了利用高炮和火箭防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贾宝全 《灾害学》1995,10(1):46-50
吐鲁番盆地的生态灾害具有种类多、危害面广、危害程度深等特征,并严重制约着该区绿洲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每种生态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及地区分布,并提出了生态灾害调控的基本原则;综合整体性、区域分异性、持续性.最后探讨了该地生态灾害调控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