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琦 《环境导报》2003,(14):38-38
本次活动选择大自然中的声音和色彩,让幼儿通过听觉和视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活动要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引导幼儿倾听并记录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观察并涂画各种色彩,不断感受、了解自然界的声音和色彩,从而初步感知自然。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录制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和色彩,加深对声音和色彩的感受,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赏反映大自然有趣美妙的录像。让幼儿听各种声音的录音,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风、雨、雷、鸟鸣)?感受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自然现象。组织幼儿回忆并开展讨论: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你觉得什么声…  相似文献   

2.
王娟 《环境导报》2003,(14):36-36
1、活动目标聆听鸟鸣,观察鸟儿生活习性。了解鸟的名称及与人的关系。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树立初步环境意识。2、活动准备活动室布置成“鸟的王国”场景:实物鸟、标本、鸟的图片。四壁挂满绿叶,墙上画树、地上铺绿地毯。猫头鹰的录像,鸟鸣磁带。实物投影仪,鸵鸟、蜂鸟、秃鹫、长尾雉等的图片。3、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初步聆听鸟鸣,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和幼儿站在活动室外(放鸟鸣录音):什么声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师生一起进活动室自由观察。老师:你认识这些鸟吗?(2)引导幼儿说出常见的鸟名。老师:鸟儿王国的鸟可真多,你认识哪些鸟(企…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本,运用适时有效的提问,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让其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1.语言活动中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一是蕴含答案的提问。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有些教师设计的提问中实际上已隐含了问题的答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无误地说出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无疑限制了幼儿的深入思考。如,在早期阅读活动"六个矮儿子"结束时,教师问:"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六个矮儿子聪明吗?为什么?"这一提问明确告诉幼儿,这六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体育—回归自然的呼唤(1)我们能为环保做什么(2)绿色优势与绿色“劣势”(3)一种绿化(4)世间万物生命之网(5)心灵读出的风景(6)哲学家的花园(7)心中的风景(8)马拉松与抓达标(9)绿化就是种草?(10)砸破环境违法的地方保护伞(11)还是悠着点吧(12)热点聚焦龙头山下呼唤(1)如此炼钢厂,祸害何时了(1)古田忧患(1)北京:人与水重新亲近(2)饲料文明的忧喜(2)长江:我拿什么奉献给你(2)新世纪,绿都一片艳阳天(3)我们的森林我们的水(3)可利江将变成朝阳溪第二?(3)WTO与环保(4)我们与环保同在(…  相似文献   

5.
黄卓 《沿海环境》2001,(9):12-13
作为一家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大型跨国企业的中国地区总裁,CHARLES G BROWNE先生和蔼、亲切,让我卸下了紧张,开始了随意的提问。 问:我知道欧美一些国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那么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环保这一概念的? 答:当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父母那里知道要保护身边的环境。但是真正形成环保意识是因为大学毕业后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小岛上的工作经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在这些小岛上完成的。那里人口稀少、不受外界侵扰,十分美丽。我被那些自然的、干净的水和空气深深打动了。 问: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动物和植物,可是你知道其中还有另一大类“不起眼”的生物——微生物吗?其实微生物不是一种而是一类,包括了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类病毒等,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树叉状、阿米巴状、星状、丝状、镰刀状、钩形等。可以说它们“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就在你的身边和眼前”。只是它们实在太小无法看到而已,或者能看到的并未意识到它就是微生物。最初的认识是显微镜发明后,当时有一个科学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长度只有几十个纳米长很小很小的生物…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6,(9B):1-1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绿色GDP核算研究项目,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了。潘岳副局长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的讲话中感触颇多: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3.05%意味着什么?虚拟治理成本占GDP的1.8%又意味着什么?面对3.05%和1.8%,我们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8.
周萍 《环境导报》2003,(14):37-37
活动名称:设计垃圾分类箱适用对象:大班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讨论垃圾分类的问题,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2、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懂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活动准备:1、幼儿从家中收集一些废物,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看报、看图书、上网等手段收集有关垃圾的图片。2、有关录像资料。3、白纸、水彩笔、大的空纸箱4~5个,再生纸、再生布。活动过程:1、了解垃圾的危害请大家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垃圾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垃圾对人类的危害。请幼儿观看录像:路边的垃圾死角蚊虫乱飞及路人掩鼻而过的镜头。师生共同小结:垃圾破坏风景,气味难闻;垃…  相似文献   

9.
《河北环境保护》编辑部:看了你们第3期杂志上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介绍很受启发,增加了不少知识。另外,我还有个问题,也是周围朋友们比较关注的:听说打手机、用电脑等都有电磁辐射危害,能否给介绍一下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对健康有什么大的危害?辐射是不是特别厉害?长期如此会致癌吗?怎么做才能将危害降低到最小?希望你们给些提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07,(5B):14-21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的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什么是物权?物权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强调保护物权对环境保护将产生什么影响?物权法对保护环境作了哪些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者应当如何认识和应对物权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以上,是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应对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朱鸣鸽 《环境导报》2003,(14):37-37
实践活动目标:了解我国水环境现状,了解可以用生态—生物方法修复水体,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通过上网查资料、分小组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实践活动准备:学生分组调查我国水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有哪些方法治理(上网查资料或实地调查),并整理出调查报告。无土栽培美人蕉的各种材料(泡沫塑料、美人蕉等)。实践活动过程:1、导入(1)(课件1:录像,山水风光)老师:今天,老师先带同学们去游山玩水。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祖国美吗,为什么呢?(课件2:录像,被污染的河流)老师:同学们,你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觉得…  相似文献   

12.
北京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特点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日渐提高,一些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相继成立。目前活跃在北京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有:“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绿色大学生论坛”和“大学生绿色营”。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出现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群众运动、完善我国环境保护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活动特点1.1志愿者参与热情高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作为一种非盈利的群众团体,本身对会员的约束非常小,但志愿者参与活动时却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热情。有一名“自然之友”会员听说杨欣发起的“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后,筹集了6…  相似文献   

13.
或许你生活在都市,每天早晨从林荫道 上走过,那浓绿的枝叶间,婉转的小鸟啼鸣,带来多少清新的喜悦;或许你生活在农村,春天的布谷鸟声声,夏夜的虫吟蛙鼓,勾起多少浪漫的想象;或许你生活在海边,时常看到辽阔的蓝色海洋上,白色的鸥群发出尖叫声,追逐着浪花,激起多少远航的豪情;或许你生活在山区,密密的树林里,时常看到苍鹰在林消徘徊,猴群在峭壁长啸,松鼠在树间蹦跳,感受多少自然的生机。 突然有一天,所有的这些鸟儿、昆虫、青蛙,动物都接二连三地死去,你再也听不到它们的喧闹,空气中一片沉寂,你会觉得如何? 如果这些…  相似文献   

14.
垃圾不见了     
吴建娟 《环境导报》2003,(14):38-38
活动目标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活动准备图片,投影仪,实验演示实物(存放几天的垃圾),水(干净的水和被污染的脏水)。活动过程1、情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表演随便扔垃圾的情景。老师:小朋友你们看他做了什么呀,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2、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出示垃圾污染严重的照片老师:照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照片,你们高不高兴,为什么?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这里会怎么样啊?幼儿:如果下了雨会烂掉,烂掉以后就会有很脏很难闻的气味,污染了空…  相似文献   

15.
陈南 《环境》2008,(12)
说到台湾,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美丽的风景?诱人的小吃?热闹的不夜街?还是各位明星与偶像剧?我想你一定很少听说有关台湾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故事,也很少会去想海峡那边的同胞为保护他们的环境所做的事。  相似文献   

16.
沈铎 《环境保护》1995,(10):34-35,7
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沈铎1.什么是环境?环境不单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也是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地球表面层的大气、水体、土壤、矿产资源以及野生生物资源的总称,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活动...  相似文献   

17.
微观点     
《环境》2013,(12):42-42
关键词:APP PM2.5 环境污染如今已成为很多市民重点关注问题,雾霾、甲醛、噪音等等都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为了随时了解空气污染情况,提醒自己和家人采取保护措施,许多人都在手机上安装了空气质量指数软件..对此,你持什么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杜丹德 《环境保护》2007,(11A):43-45
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与生态科学的发展可谓并驾齐驱。在多数人的心中,生态这个词汇指的就是大自然,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但是,这种理解存在严重的错误,因 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人.并没有在其中体现出来。我们莫名其妙地把生态理解为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概念,把人类这一基本元素从生态体系中剔除掉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全省城乡居民环境意识,促进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省环保局从2004年8月启动了“十百千”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即:在全省11个设区市分别选择1个县(市、区)、10个乡镇、100个村(居委会)进行试点,开展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进学校(幼儿同)、进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进家庭、进机关(团体)、进公共场所等活动。并与省内各高校合作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宣讲小分队分赴有关县(市、区)、乡镇、村,配合当地环保部门开展“十百千”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环境》2008,(10)
12502起 关键词:火灾 森林 2008年全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指出:今年1—8月份,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2502起,受害森林面积4.9万公顷,伤亡172人。与前3年同期均值相比,森林火灾次数和人员伤亡数量分别上升51.9%和76.7%,受害森林面积减少68.3%。今年春夏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高温连旱天气,西北及大兴安岭林区干旱严重,森林高火险时段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