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流域污染防治需要公众的参与监督 《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Ⅴ类,太湖和滇池为劣Ⅴ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7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Logistic模型估算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模型及环境价值相关理论,建立了以水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水污染经济损失Logistic估算模型。通过对Logistic方程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曲线变化特征点和特征值,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水体功能损害程度划分标准,即以综合污染损失率1%、20%、50%及80%为分级点,将水污染对水体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无损害、轻微损害、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和功能丧失5个等级,并将水体质量和功能损害程度与水环境状况发展过程相对应,将水污染发展过程分为安全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衰退阶段5个时期。以烟台市工业水质实测资料为例,分别建立了COD、石油类、悬浮物和挥发酚污染物水污染经济损失的Logistic模拟曲线及其与实测值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工业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量。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用于计算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是可行的,模型有效性指数大于0.97,P值达极显著水平。总体上烟台市工业水功能受损严重,单项污染损失率以COD和悬浮物两项指标最大,石油类和挥发酚的污染损失率均低于1.5%;综合污染损失率2005年为53.71%,污染程度为重度损害,污染状况已进入恶化阶段;其它各年份综合污染损失率均在80%以上,工业用水功能丧失,水污染状况已发展至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3.
流域COD减排核证研究——以淮河中上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D是我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如何科学核算COD减排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基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构建了流域COD减排核证评估框架;并以淮河中上游为例,分析了多种减排情景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识别了污染减排任务较为艰巨的地区。研究表明:①基准年(1991—2000 年) 研究区出口断面CODMn平均浓度为Ⅳ类水水平。为使出口断面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Ⅲ类),全流域COD入河点源负荷应削减约18%。②沙颍河中游、涡河上游和贾鲁河、淮河以南等地区水污染状况对减排变化较敏感。若全流域COD入河总负荷削减50%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北汝河、洪汝河中游、沙颍河下游、涡河上游依然为劣Ⅴ类水体,这一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污染的贡献比较大。③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必须加强对入河COD排放的控制,但同时对重点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也不可忽视。研究将为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也为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淮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是洪泽湖的主要补给水源。近几年淮河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沿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洪泽湖开发和南水北调产生质的影响。淮河流域水文、水质条件决定了淮河水质转好存在极大的困难,进一步加强点源控制、着力开展区域综合防治、经环境法制观念、开辟污水新出路,对根治淮河污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新运粮河作为一条重要的入滇河流,其水质直接影响滇池的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本文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各理化因子对其水质的影响,在2011年8月底到10月底,对其具有代表性的河段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新运粮河下游河段全年水质均为劣V类,是所有滇池入湖河流中污染较严重的河流,其各河段(监测点)污染程度不同,越往下游水污染越严重;各理化指标对其污染贡献不同,SS、CODcr、BOD5、TN对新运粮河的污染贡献率分别为36%、30%、12%、11%,SS、CODCr TN、BOD。为其主控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岭市2011年饮用水源地清河水库小流域内水质状况,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进行水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目的是定量分析评价清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清河水库小流域水质较差,水库入口、红花甸、聂家沟、曾家屯、腰堡的水质均属于V类水,说明水库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而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和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急需进行科学的治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河以北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地区,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水污染加剧,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又受到污染而不能利用。在某种程度上,水污染已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限制了工农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制定水资源的保护对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骆马湖起着苏北京杭运河调水及泄洪的蓄水调节作用。进入八十年代,由于上、下游工农业生产的污染,使湖区水质状况越来越差。1984年7月,来自徐州市工业废水的污染,造成骆马湖突发性污染事故,近几年来,山东鲁南也区的工业污染经常给湖区造成污染,死鱼不断发生。这样,不仅影响上下游的工农业生产,也给湖区8000多渔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因此,对骆马湖水质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是江苏省保护苏北京杭运河水资源、保护南水北调水质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频繁的水旱灾害和严重的水污染是治理淮河的两大难题,入洪泽湖口以上的淮河干流区尤其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淮河干流区的水质情况。首先简要介绍了淮河流域的自然和水环境背景,然后分析了干流区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最后对淮河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总体上看,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仍十分严重,防污治污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淮河干流的基本情况、水文水质特点,水质发展趋势分析,对淮河干流的污染防治及水质保护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谈谈养牛,造纸与治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养牛、造纸与治淮徐光辉阜阳市环境保护局高级工程师阜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课题组淮河水污染、水质恶化、污染事故不断发生,制约工农业、水产业发展,威胁千百万人民健康家园,牵动千百万人的心,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令五申向污染宣战,治理淮河,实现200...  相似文献   

11.
用着生藻类评价松花江佳木斯江段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着生藻类的测定,来反映水质的污染情况,为冶理水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保护》2005,(6):11-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由解振华局长签发公布。《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廊坊市2001年~2008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论述了廊坊河流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指出廊坊河流水质为劣Ⅴ类,河流水质污染较重,基本属有机污染类型;河流水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体总体污染有所减轻。在此基础上,分析河流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甬江流经经济腾飞的宁波市,污染日趋严重;新老工业混杂,老城区排水系统落后,是沿海开放城市实施水污染控制的共同问题。采取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实行浓度控制、对可降解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水质目标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新老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环境的纳污能力及经济响应关系,给出污染负荷-环境治理投资-甬江水质关系图线。由此可确定,宁波市只需投资1.9亿元,从重点污染源治理中去除BOD_3负荷2.5t/d,即可使甬江水质维持1987年状况,并较原分区二级治理方案节省投资2.5亿元。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07,(7A):72-72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向新闻界通报,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环保总局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顺城河北地区地表水环境现状特点及其污染状况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各支流的纳污量,了解河北地区各支流对浑河主河道的“污染贡献”,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各功能水质目标,提出水污染总量、控制削减方案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纵湖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该文介绍了大纵湖自然概况,分析了大纵湖污染现状,如对水环境状况,出、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底泥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大纵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大纵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问题,采集该流域内2010年-2016年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断面6年间综合污染指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少的下降56.7%,最多的甚至下降90.6%,且渭河陕西干流断面水质明显优于支流断面水质.说明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逐年好转.最后根据水质监测与分析结果,给出水质污染状况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6~2000年以来东海县环境监测站对石梁河水库水质的监测资料,对石梁河水库水质进行评价,进而分析了水库污染程度和原因,及水体变化趋势,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199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淮河治污至今已近20载。经过多年努力,淮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与国家提出的治淮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部分支流污染依然严重,水生态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