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内因 ,而工艺参数等运行条件的变化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外因 ,提高氨氮去除率是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可由氨氮氧化产生,也可由硝酸盐氮还原产生,随水环境不同而异。亚硝酸盐氮在水系中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为硝酸盐氮,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氮。目前尚未见有关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形成与归趋方面的文献报道。S水库是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由于上游水下断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导致春夏之际水库水氨氮浓度升高,有时高达2.5mg/L,亚硝酸盐氮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随水样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一点对凡能引起自来水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河涌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的三氮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室内和室外条件下氨氮转化十分迅速,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没有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而在培养箱中,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则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此外还研究了光合细菌对水体三氮转化的影响,发现其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有利于水体中的三氮转化,而对培养箱条件下的三氮转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X33 9702711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来源及归趋研究/刘丽君…(深圳市自来水公司水质化验中心)//环境科学与技术/湖北省环保所一1997,(1)一8~11 环信X一21 研究了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来源及归趋,分析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的可能途径、加氯消毒对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归趋的影响。结论:1.当水源水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后,经常规处理生产的自来水有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氮,其来源于氨氮的氧化。2.水体中的溶解氧、液氯消毒均不是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的直接原因,但余氛对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转化有明显的影响。3.消毒完全的水样在存放…  相似文献   

5.
以对氨基苯磺酸为重氮组分,α-萘胺为显色剂,采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并将其用于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在0.010~0.200 mg/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n=5)为90.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54%~1.27%,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不同位置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污染程度。该方法测试成本低,操作简便、快捷,尤其适用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评价及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亚硝酸盐氮进行分析可知,其是水中含氮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在转化为硝酸亚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若亚硝酸盐氮过高,则说明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较为强烈,即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因此,本文引入离子色谱法对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的质量控制展开分析,以期为后续关于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测定和质量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东陵区地下水中“三氮”污染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我区居民饮用、农业灌溉等浅层地下水污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氨氮、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下称三氮)的污染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的亚硝态氮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亚硝态氮积累问题,试验分析在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两个体系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以及磷源对二者的影响,从而探究硝酸盐生物修复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对碳源的竞争能力强于亚硝酸盐还原菌,此时将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碳源充足时,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以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还原速率的1.7倍。磷浓度也是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磷源后,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16倍;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23倍。  相似文献   

9.
依据本单位多年对北京地下水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4个氨氮污染较严重地区的水样进行研究,分析了地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转化过程,结果显示:水样中的氨氮先转化成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再转化成硝酸盐氮;温度是影响地下水中三氮转化的主要因素,光源对三氮转化也有一定影响;随着水样保存天数的增加,pH开始逐渐升高,达到8~9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启动中氨氮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沉淀槽与生化槽串联的试验系统,分析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启动过程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暴气条件下和曝气条件下,填料上硝酸盐细菌的生长均依赖于亚硝酸盐细菌转化氨氮为亚硝酸盐氮的过程。启动中氨氮去除效果趋于稳定的过程是两类硝化细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趋于稳定的过程。提供生化槽充足的曝光气量是保证填料上硝化细菌稳定生长,顺利完全启动过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经测定,某航次船上饮用开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为0.180mg/dm^3,超过GB8537-87标准35倍;冷自来水中为1.76mg/dm^3,超标350倍。航次结束后,从码头自来水管取的四份水样中亚硝酸氮则全部未检出。本文报道了船上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受到具有致癌性的亚硝酸盐污梁,并为消除亚硝酸盐污染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污染水体中三氮转化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河涌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的三氮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室内和室外条件下氨氮转化十分迅速,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没有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而在培养箱中,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则出现明显的累积现象。此外还研究了光合细菌对水体三氮转化的影响,发现其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有利于水体中的三氮转化,而对培养箱条件下的三氮转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保存的亚硝酸盐氮贮备液浓度,结果表明,此浓度的亚硝酸盐氮在9个月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土壤样品中亚硝酸盐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酸盐氮(NO2^--N)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其性质不稳定。它是一种公认的致癌性污染物,亚硝酸盐可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危害人畜的生命健康。该研究在ISO/TS14256—1方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土壤质量亚硝酸盐氮测定方法。方法适用于土壤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可靠。校准曲线方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方法检出限较低,灵敏性好。  相似文献   

15.
镉柱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方法探讨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翟美华《海洋监测规范》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为镉柱法。该法是将待测水样中的硝酸盐氮通过镉柱定量地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然后按重氮-偶氮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的总量,扣除原有的亚硝酸盐氮,即得硝酸盐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活性炭纤维(BACF)水处理装置处理微污染原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最佳去除率达到90.0%以上,使微污染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由《地表水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提高到Ⅰ类.通过多点采样,多次反复筛选,从自制的BACF水处理装置中筛选出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具有较强去除效能的优势菌种.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最终确定2种优势菌为恶臭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属.推断出生物活性炭纤维水处理装置微生物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可能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氨氮的污染是影响珠江广州河段水体中溶解氧低、水质差的主要原因^[1]。通过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转化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氨氮是水体中关键的污染物,它是水体中主要的耗氧污染物。要降低氨氮对河水的污染,必须减少氨氮的人河负荷量。在污水处理中要注意保证充分的溶解氧,溶解氧越多硝化反应的速度就越快,处理后排放的尾水中氨氮的含量就越低。该三氮转化的研究实验结果可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标准液无需标定,而只需准确称取标准品,精心配制即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硝酸盐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系统和大型工程 ,探讨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增加是氨氮生物硝化的结果 ;处理系统启动中硝酸盐氮变化率的变化反映了两类硝化细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的协调关系以及生物膜的成熟过程 ,启动结束时硝酸盐氮变化率趋于 1.0 0 ;稳定运行阶段各工况下处理系统硝酸盐氮变化率均在 1.0 0附近 ;水源水中少量的有机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氨氮硝化过程无明显影响。硝酸盐氮变化率是描述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系统氨氮硝化状况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灰色模型理论在河流水污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佛山东平水道近年来生化需氧量,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的环境监测值,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东平水道环境主要污染物进行预测,所建模型经残差及后验差精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道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