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蔡冬利  张蕾 《化工环保》2017,37(4):487-490
采用催化裂解法处理有机硅高沸物,解决高沸物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问题。研究了催化剂种类、HCl加入量和精馏高沸物加入量对高沸物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N,N-二丁基-1-丁胺为催化剂、合成高沸物为原料、HCl加入量为13%(w)的条件下,高沸物转化率为83.10%,二甲基二氯硅烷收率为23.78%;合成高沸物中精馏高沸物加入量为9.0%(w)时,高沸物转化率最高,为85.58%。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生产中副产高沸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长春  苏永祥 《化工环保》1998,18(6):362-365
介绍了以PVC生产中副产的高沸物精制后作溶剂,降解后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作主料,制造塑化防腐漆的工艺流程,产品性能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化工环保》2008,28(5)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油脂去高沸物的装置。该装置在塔体下半部分内设螺旋线形固定折流板,塔体上半部分内设与其形状相似的可旋转分油叶,分油叶与折流板间有一叶轮,叶轮与分油叶同轴连接。该装置可利用流速比重分离原理,快速将油脂、高沸物类物质分离,且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延长清洗周期、环保经济实用、确保下步废水处理工艺顺利进行等优点,为实现糠醛工业无废水排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综合利用可行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例,应用环境系统工程学原理和科学调查及实验,对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实效性,可信度方面做了探索性尝试,目的是向广大同行推荐一种粉煤灰综合利用可行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德国燃煤灰渣的质量管理、灰渣的种类以及各类灰渣的综合利用途径,并对德国燃煤灰湘综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燃煤灰渣综合利用起到启发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要求,不少火力发电厂都加大了灰渣综合利用力度。各种灰渣综合利用工程纷纷上马。针对华能南京电厂在干出灰系统改造过程中,原电除尘器出现的除尘效率下降,灰斗积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对出灰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电厂粉煤灰的物化特性及综合利用情况,总结了影响粉煤灰大规模应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信后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薛云 《化工环保》1996,16(3):184-185
含铜废渣的综合利用我厂采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硫酸镍,在其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含铜废渣,平均每生产8-9t硫酸镍排出1t废渣。自1994年以来,我厂对含铜废渣进行了综合利用,从废渣中回收硫酸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含铜废渣的化学组成将含铜废...  相似文献   

9.
《化工环保》2006,26(2):86-86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10月28日联合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0.
铁尾矿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多、综合利用难度最大的尾矿,在各类尾矿中具有代表性,实现其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尾矿总体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近年来我国尾矿排放现状和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途径和研究进展。基于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未来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梅  王智潇 《化工环保》2017,37(2):243-247
在分析铁矿石烧结烟气脱硫灰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脱硫灰中的亚硫酸盐还原废水中的Cr(Ⅵ),再加碱中和,通过沉淀去除铬。在初始废水pH 1.0、脱硫灰加入量0.06 g/mg(以Cr(Ⅵ)计)、振荡转速160 r/min、振荡时间25 min、中和pH 7.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模拟含铬废水,Cr(Ⅵ)质量浓度由10.00 mg/L降至0.18 mg/L,去除率达98.2%。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3种实际含铬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r(Ⅵ)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及pH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实现了对脱硫灰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和以废治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氯碱企业盐泥综合利用的最新研究现状和进展。盐泥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制备轻质氧化镁、硫酸钙晶须;研制添加剂、吸附剂用于空气和水处理;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保温砖、建筑涂料;制作碱性化肥等。目前,许多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试验阶段。指出了我国盐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production of corn masa-based products in the US has been increasing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and as a result, so has the quantity of waste materials being generated from this industry. Although currently landfilled, these byproduct streams may have potential for value-added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which are options that simultaneously hold the promise of increased economic benefit for masa processors as well as decreased potential pollu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Fundamental to any byproduct development effort is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ue stream, becaus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vital for the proper design of subsequent processing ope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Data for masa byproduct materials are currently not readily available, however.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fully investigate,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order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se for these residue streams. The most substantial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were that masa residues currently are not being utilized as coproducts, but instead are being landfilled; they have a high fiber content, and thus much untapped potential exists for its extraction and value-added utilization vis-à-vis human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hytosterol and ethanol production. It was also determined that masa byproducts, due to the high fiber content, may also be suitable for use as livestock feed additives, especially for ruminant animals that can digest these materials. Furthermore, due to substantial calcium content, masa byproducts could also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 calcium resource. Under current processing practices, though, these residues have very high moisture contents. Before they can be effectively and economically utilized, they must be dehydrated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portation costs, decreas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increase shelf life.  相似文献   

14.
李倩  陈小芳 《化工环保》2014,35(3):272-275
以湖北省某化工企业含砷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砷废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碱浸—沉淀工艺制备砷酸铜。考察了沉淀反应液pH、沉淀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对砷沉淀效果的影响。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砷酸铜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废渣在氧化碱浸过程的砷浸出率为96.53%;沉淀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沉淀步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沉淀反应液pH 5.0、搅拌转速500 r/min、沉淀反应温度50 ℃。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砷沉淀率均达93.96%以上。SEM表征结果显示,砷酸铜产品为颗粒状,粒径约为500 nm。XRD表征结果显示,砷酸铜产品中主要含有Cu3As2O8,Cu4O(AsO42,Cu4(As2O7)O2。该方法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为废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干法脱硫灰再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干法脱硫技术的推广,其副产物脱硫灰的综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干法脱硫副产物脱硫灰的利用现状,根据脱硫灰的性质对各种利用方式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提出废旧纺织品回收现状及典型模式,主要有衣物回收箱模式、民间自发回收模式、企业自主回收模式和以衣换物模式等;分析归纳了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基本情况,涵盖棉、毛、混纺、边角料等类型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总结了废旧纺织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进展和成效,突出技术创新在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未来要从开发先进技术、培育产业集群、强化政策扶持、拓展利用渠道、建设回收体系、建立行业标准、探索二手市场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炼焦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炼焦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新  胡靖文 《化工环保》2001,21(5):293-296
概述了炼焦副产物焦炉气、煤焦油、废水和废渣的综合利用及炼焦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综述了粉煤灰在建材制造、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农业、废水处理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现状以厦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青霉素发酵废渣,考察了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采用Fenton法处理青霉素废渣的最优条件为:pH=2.0,反应温度为69℃,反应时间为119min,氧化剂用量为0.6 mL/g。在此条件下,废渣中青霉素的去除率达99.77%以上,并且处理后废渣中大部分营养成分得到保留,为青霉素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磷石膏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存在巨大的环境和安全风险,更与我国无废城市发展理念相违背.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磷石膏产排现状、资源化利用现状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分析了磷石膏资源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配套、标准体系不完善、技术支撑不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提出磷石膏绿色发展应从政策扶持、技术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