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07,(11):47-49
案情简介: 张某自2005年开始筹办个人独资企业某纸品包装厂。2005年10月10日,张某以某纸品包装厂的名义与李某签订了1份劳动合同,约定“如有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并追究对方违约金10万元”。12月19日,李某向张某递交辞职书,以工作不顺心为由提出辞职,离开张某所办工厂。  相似文献   

2.
李某,在某有限公司任车间主任兼机修,白天跟班晚上睡在车间楼上,随叫随到。2003年12月某日晚10时左右,李某在本单位工作场所修理属于张某(与李某系同村人且同学关系,同时也是本单位总经理的表弟)所有的硫化机时因电热管爆炸受伤。伤后李某经他人调解与张某达成赔偿协议,由张某一次性赔偿给李某事故补偿费5万元。2004年4月,李某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后查明,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5年5月5日,张某驾驶自己的大货车到某汽修部更换刹车片,在更换过程中,由于张某违章驾驶操作,导致汽修部的维修工小杨(未满16岁)胸部等处被车轧伤。为此,小杨住院治疗4个月共花费10万元(汽修部经营者李某垫付医疗费1万元)。出院后,小杨将张某诉至法院,请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精神赔偿等共12万元。  相似文献   

4.
1990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王某接枪后,顺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均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了。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并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相似文献   

5.
张某、李某等6人,原在某码头上各自从事物资装卸运输工作。1991年起,某公司轧花厂(以下称某单位)为了便于本单位货物的装卸,在零散的装卸工中指定具有初中文化的李某做牵头人,并相对固定了张某等5人承揽该单位的物资装卸运输工作。报酬以装卸运输物资的种类和件数或吨位,及单位规定的单价分阶段结算,支付方法是采用由李某到地税部门以  相似文献   

6.
林某与张某强、张某富兄弟驾乘一辆摩托车,途中不慎将行人李某撞伤,李某为此花去医药费3000余元。由于当时天黑,被害人李某不能确定三人当中谁是骑车人,事后林某与张某兄弟俩均不承认系自己驾车。李某索赔无着,遂将林某与张某兄弟作为共同被告告上法庭,要求三被告共同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张某兄弟共同指认系林某驾车,林某坚决否认。法院审理后,判决三被告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1971年12月23日,一个寒冷的冬日,对许多人来说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了。可对X基地的人们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他们牢牢记住这一天,并不是因为它的寒冷,而是在这一天——灾难降临1971年12月23日,X基地仪表车间车工班的李某、徐某、陈某和徒工小张、小孟等5名同志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安全》2006,(8):95-95
2004年5月10日上午10时,某自动化工程公司施工项目一部职工李某(男、45岁)在班长的安排下,与同班张某、王某三人一起在承接的某钢铁公司制氧项目工地进行仪器仪表的现场配置作业。工作中李某突感胸闷难恶.面色苍白.经单位领导及同事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于5月12日凌晨6时死亡,经诊断:李某为心肌梗死。 事后.李某的妻子认为:李某早上去上班还好好的,上班2个多小时就通知家属李某病危,李某的死是过劳所致.立该与工作有关.要求办理工伤待遇。但单位领导认为:李某在施工工地并没有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并没有受到人身伤害,死因是李某患有心脏病,且死亡地点在医院,没有答立李妻办理的工伤待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案由2004年5月10日上午10时,某自动化工程公司施工项目一部职工李某(男、45岁)在班长的安排下,与同班张某、王某三人一起在承接的某钢铁公司制氧项目工地进行仪器仪表的现场配置作业。工作中李某突感胸闷难忍,面色苍白,经单位领导及同事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于5月12日凌晨6时死亡,经诊断:李某为心肌梗死。事后,李某的妻子认为:李某早上去上班还好好的,上班2个多小时就通知家属李某病危,李某的死是过劳所  相似文献   

10.
徐某于1999年6月7日经某区人才交流中心被招聘到某养殖公司从事网箱养鱼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02年11月4日,某养殖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全体职工被解散。当日,徐某离开工作岗位。徐某的工资发至2002年11月15日,月实发工资额为864元。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某养殖公司没有给徐某缴纳  相似文献   

11.
张某于2000年1月7日到某公司就职,并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劳动合同每年签订一次,最后一次期限为2006月1月1日至12月51日止,月薪720元。2005年10月7日张某在工作中受伤并认定为工伤。2006年11月28日,公司通知张某,12月51日劳动合同到期,公司将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2.
张某和李某于2005年5月1日到某保安公司工作,两人分别在一个月内与公司补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只倒休1天,除春节外休息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均没有休息,公司也未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且一直未给他们缴纳养老保险费。2009年4月20日,张某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用人单位支付自2005年5月以来的加班费并缴纳养老保险费。2009年4月30日劳动合同到期,张某和李某不愿与公司续签。2009年6月1日,李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用人单位支付自2005年5月以来的加班费并缴纳相应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09,(11):100-101
编辑同志: 徐某是某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在公司上班已有4年多。2008年10月24日,正在上夜班的徐某突然感到一阵头晕,其实,他平时也偶有这样的现象,但这次头晕比较厉害,徐某怀疑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第二天,徐某请假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建议休息3周。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 2007年11月,申诉人张某到被诉人某木块加工厂处做伐锯工。2008年3月27日,张某在工作时,坐着的烟花箱突然发生爆炸,将其炸伤。被诉人将张某送往医院并垫付了4000元医疗费,之后便不管不问。由于张某全身29%烧伤,依病情急需进行植皮治疗,而张某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遂申诉到劳动仲裁委,请求裁决被诉人先行支付医疗费2万元。被诉人的答辩理由是工伤认定是支付工伤医疗费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2007年3月,某市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通过招投标取得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3月17日,该公司项目部将其中的一个标段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赵某,签订了转包协议。后赵某又将该标段桥梁部分承包给张某,赵某与张某签订了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合同中规定施工17个月,即2007年3月25日至2008年8月25日。3月25日,张某带领施工队进入工地,3月至5月做了桩基钢筋笼加工、桩基开挖、房屋建设、台座和龙门吊安装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科学》2007,(8):53-55
案情简介 张某自1985年起在某厂工作。双方于1995年12月25日签订了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2004年2月2日,张某经某医院诊断患有颈椎病,该医院自当日医嘱其病休两周,此后每两周为他出具需病休的证明,直至7月,张某因此未到厂工作并将2月2日至5月8日的病休证明交到该厂,但5月8日到6月5日的病休证明未交予该厂,也未与该厂办理相应的请假手续。张某于6月10日收到企业以张某违反该厂有关规章制度为由向其发出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2006年1月17日,李某应聘到无锡某劳务派遣公司,该公司一直将李某派遣到甲单位,从事操作工工作。劳务派遣公司与李某签订的最后一期劳动合同于2012年4月30日止,其与甲单位订立的派遣协议也于2012年4月30日止。2011年3月1日,甲单位以李某连续旷工3天,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将其退回劳务派遣公司。3月3日,劳务派遣公司以李某严重违反用工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单方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8.
张某于2003年3月进上海某电器公司,担任技术人员,劳动合同期限自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2005年5月20日,张某与同事发生冲突,停止了研发工作。5月25日,公司董事会开会决定以严重违纪为由辞退张某。5月26日,总经理向张某送达了书面《辞退决定书》,告知了辞退事宜,并要求张某当日作好主要的交接工作,次日起可不再上班。由于考虑到研发工作的延续性,为方便接替工作人员熟悉项目进程及一些细节,公司希望张某能在6月底前配合接替人员的咨询,同时考虑到张某需要重新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公司表示工资会支付到6月底。张某收到书面《辞退决定书》后即离开公司,未再上班。6月10日,公司在张某的银行工资卡内汇入5月份全额工资,7月6日汇入6月份全额工资,张某的社会保险费缴纳至5月份。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直至6月15日才到当地职业介绍所办理了退工手续,次日经电话通知,张某到公司领取了退工单。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5,(7):42-43
问:某服饰有限公司缝纫车间招用30多名外地女民工,劳动合同一年一签。民工出外打工希望能在合同期内多挣点钱,因此,双方便在合同里约定民工自愿加班,每天工作12小时,并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5个月后,张某、李某感到工时长,又要做家务带小孩,身体有些疲劳,不想再加班。遂向公司提出不再加班的请求,公司以双方在合同约定自愿加班,如果不加班就是违反合同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为理由,不答应张某、李某的请求。请问:用人单位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问:2008年8月2日,张某应聘进入一家超市工作。8月15日,超市人事部门向张某提供了即将签订的劳动合同样本以及员工手册等,并书面通知张某在7个工作日内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给出书面答复。由于张某对劳动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有不同意见,直至8月2;5日仍未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8月24日,公司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并拒绝支付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的工资。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