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流域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节以及森林对流域径流水质的影响3个方面。论文根据作者在黄土高原和北京土石山区多年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国内同行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年总径流量、洪峰流量、枯水径流以及径流水质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结果表明,在干旱地区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流域年总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森林植被覆盖率越高,枯水径流量随之增加;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域径流水质。根据干旱地区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流域年径流总量的研究结果,初步估算目前我国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天然林)的生态用水量为160亿m3左右。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的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控制面源污染生态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研究了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水土及氮磷面源污染物控制效应,用枝叶吸附水量和土壤入渗特征指标评价了恢复的植被树冠截留和径流控制能力,分析了植物枝叶形态特征差异与树冠截留,人工植被恢复与径流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圣诞树、旱冬瓜和香根草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树冠截留能力强、土壤水库容量大的人工植被系统将导致地表径流、土壤侵蚀、氮磷流失显著减少.叶子小、无角质化、表面粗糙、有表皮毛、含水量低、生物量高,枝表面呈中等粗糙、不分泌脂类物质的植物,具有较高的鲜重吸附水率,能增加人工植被树冠截留.整地过程、植物根系生长和林隙灌草丛的自然恢复改善了荒台地土壤入渗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最终减轻了面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蒸散包括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截留蒸发三个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odel (PT-JPL)模型,估算温带针阔混交林、人工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003-2008年蒸散(组分);在模拟结果基础上揭示了蒸散(组分)的季节变异规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PT-JPL模型在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估算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②蒸散(组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规律差异较小,但主控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温带针阔混交林蒸散和植被蒸腾季节变异主要由净辐射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共同控制,而亚热带人工常绿针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受净辐射影响;EVI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土壤蒸发季节变异的主控因子,截留蒸发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VPD影响。  相似文献   

5.
植被恢复是山区保持水土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为探究植被恢复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以密云水库集水区红门川森林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基于分离评判原理的水文分析法、Zhang(2001)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1989-2009年间北京山区气候及森林变化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门川流域年降水及产流性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内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5);流域年径流呈显著性减少趋势,且年径流量在1998 年前后发生减少突变(P<0.01);气候变化对红门川流域径流减少贡献率为43%,植被恢复建设导致的森林数量及质量变化对流域径流减少贡献率为18.6%,其他人类活动影响贡献率为38.4%.综合比较得知,与植被恢复建设相比,降水减少对山区产水量减少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山区森林流域水土资源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争论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针对“森林能否增雨、森林能否减少年径流量、调节枯水径流以及能否削减洪峰”等问题,综述了各种观点,分析了出现分歧的原因。作者认为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森林植被的存在一般减少年径流量,而对调节枯水径流以及削减洪峰等的作用则因地带、因流域尺度而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差异和尺度的影响,是导致争论的主要原因。正确评价森林的水文效应,应该注意地带性差异、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森林的类型等。  相似文献   

7.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平均截留率为24%,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类型的蒸发散研究比较显示,长江上游森林的相对蒸散率较低,为30%~40%,这主要是由于海拔较高,降水量大所致。  相似文献   

10.
重庆酸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被与地表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植被监测技术规范的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地表水以及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3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这可能与大气S和N的输入有关,导致了土壤酸化。而南山采样点的盐基饱和度(BS)均值少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也较低.土壤中Al^3 浓度相对较高,土壤中C/N较低,南山可能存在土壤酸度增加的危险,以及土壤中Al浓度增高并伴有S或N沉降增加的危险。对地表水分析结果表明,南山采样点地表水的酸中和能力(ANC)较大,但是该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盐基饱和度并不高,由此可推测该地表水可能是经由盐基离子丰富的土壤或岩石径流而来。通过对植被的分析,酸雨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增湿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后,对水分和热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尽管林内穿透雨只占林外降水量的90%左右,但相对湿度始终高于林外,森林可以增湿、调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林内气温、地温始终低于林外,随着林龄的增长,这种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森林对径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论文简要回顾了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了在森林水文学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森林集水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这一研究方法的特点,并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去除森林可以使径流量增加,但森林与水的关系极其复杂,森林对径流量的影响因地域、森林类型以及森林管理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评价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时应全面考虑,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差别,一个地区所得的结果不能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功能的普遍规律而在其它条件不同的地区加以应用。今后应加强合作研究,特别是利用网络研究对比不同集水区之间的结果来探讨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产沙量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吕二沟、罗玉沟及其嵌套流域(桥子沟)等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学、配对流域等方法定量分析了3个小流域不同研究时段内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2004年间,林地面积以1.07%/a的速率快速递增是吕二沟流域土地覆被变化的最明显特征,而罗玉沟流域在国家坡改梯工程影响下,坡耕地面积大幅减少,1986~1995年间约73%坡耕地转化为梯田;结合配对流域法可知,土地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径流和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深、泥沙量分别减少43.76%和35.23%.流域年径流模数与年降水量和流域森林覆被率均呈指数关系,流域森林覆被率增加5%,径流模数可减少18.43%~37.58%.  相似文献   

14.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天山中部流域尺度森林变化水文响应进行定量分析,论文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1980-2013年水文气象资料,在分析流域径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使用SWAT模型,根据天山云杉分布的生境限制因素,设定了5种不同的云杉分布情景,据此,确定不同丰枯年份云杉林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乌鲁木齐河流域月径流过程,在林地状况恒定的前提下,影响模型模拟的最敏感的参数为地表径流参数CN2,率定期与验证期R2和Ens均高于0.85,相对误差|Re|均小于5%,模型模拟精度较高;2)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云杉林变化与径流呈线性相关,云杉林面积每增加1%,三种年份径流深分别减少0.06、0.05、0.04 mm,且在丰水年和平水年径流增加更显著;3)随着云杉林面积的减少直至消失(林地覆盖率由17.73%到0%),情景间径流差异的变异系数、波动范围变化逐渐增大,其波动范围扩大5.1倍。山区云杉林的分布,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及其波动范围,这对年内径流分配不均的流域水资源稳定、对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定量研究以及林区水资源科学调控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和草地小流域水文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小流域和自然草地小流域的水文效应,并利用实测资料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了两流域的水循环特点,结果发现在郁闭度相同的情况下,森林小流域较自然草地小流域有较小的径流量、较大的蒸散量和较低的3m土层平均含水量,也就是说森林的覆盖增强了水分小循环,削弱了水文大循环,并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同时也发现森林的上述水文效应仅当其郁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通过比较两类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条件和水分利用率,认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在大力发展林业时应以沟谷为主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理模型用于森林水文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阐述了植物生理数学模型在对森林的水文气候效应的研究中所能起和应起的作用。从树木的多年生习性和宜林山地的复杂地形等因素论证植物生理数学模型对制订造林优化方案、乔灌草关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论述了植物生理模型与土壤模型、微气象之间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水资源生命周期及系统功能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生命周期角度,对原先自然环境恶劣、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的3个生态农业县的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生命周期过程的进展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各生态农业县水资源生命周期过程仍处在发育的初级阶段。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与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提高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