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民防苑》2006,(5)
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灾难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难过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还能弥补,然而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后果往往再也无法弥补了。灾难中死亡者不能复生、留下的生理残疾也将相伴灾民终生,此外还有给灾民留下的心灵创伤(心理创伤)也许会对他们终生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规模和功能的不断扩大与增强,特大城市在面临战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威胁时,遭受损失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世博召开在即,上海市民在遭遇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下,会有怎样的认知和应急措施?是否会出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为此,上海市民防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特大城市紧急情况下民众的社会心理及其行为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本刊编辑日前就相关问题对课题组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王丹  王越  刘海霞 《灾害学》2021,(1):153-156,163
为分析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发生后公众对心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现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458名群众作为被试,使用“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后公众心理服务认知和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人群、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后心理服务”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X^2=9.82,p<0.05;X^2=33.99,p<0.05)。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民众开展心理服务的必要性态度存在显著差异(X^2=15.84,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性别人群对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后心理服务活动的参与意愿存在显著差异(X^2=7.20,p<0.05;X^2=6.78,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心理服务知识和技能需求存在显著差异(X^2=28.65,p<0.05),在接受心理服务场所的选择上也存在显著差异(X^2=16.44,p<0.05)。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接受心理服务场所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X^2=21.52,p<0.05)。分析结果显示:在遭受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时,公众对心理服务的了解程度一般,但参与意愿和需求强烈,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正>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发生后,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悲伤、恐惧、自责、内疚、愤怒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会产生长期失眠、做噩梦等睡眠问题,其中百分之六十的人会在一年内自愈,还有高达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人群进入慢性状态,甚至终生与痛苦相伴。重大灾难会使人们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5.
正即使各种各样的灾难片看得再多,但是在亲身体验之前,我们谁也不认为,它真的会来临,它会有多可怕。一旦它真的来临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灾难真的可以来得如此毫无征兆,人类的力量在灾难面前是如此渺小。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灾难瞬间降临,惊慌失措的人们,乱作一团,慌不择路,胡乱逃生,不少人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08,(3):58-61
前方的记者时不时传来灾害现场和紧急救援的图片和新闻,加之报纸电视上铺天盖地报道,如此惨烈的视觉冲击中,再坚强的人也需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每每画面中出现瓦砾灰土掩盖下的孩子,面对那经过灾难洗礼之下满脸稚气的笑容,你还是忍不住会放声哭泣:倒塌的教室里,露出了昂扬的头颅;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灾难”,人们就会联系到火灾、水灾、地震、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然而我要说,人类最大的灾难是疾病,几乎有90%的人死于各种疾病。疾病是人类的大敌,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逐渐认识到只要科学饮食,平衡营养,强身健体再加上健康心理就可以不生病,而不科学的膳食,淡漠的保健意识和不健康的心理都是身心健康的大敌。 在饮食中,暴饮暴食,饮酒过量,早饭不吃,晚饭吃得过饱,不吃粗粮,只吃  相似文献   

9.
<正>在自然与人为灾害频发的当下社会,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心理援助、疏导与引导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复原和适应。另一方面,心理援助还能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预防长期后遗症,并培养弹性和全球公民意识,这些价值的实现有助于儿童在灾难后重建他们的生活,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灾难与防护     
《十万个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影响最大的科普书。此次第六版的出版更可谓是少儿科普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创举。整套图书共含18册,邀请数十位两院院士担任主编.110多位院士参与编写,各界专家作者更是多达700多人。《灾难与防护》作为新增的一册,由马宗晋院士出任主编,高建国教授为副主编、全册包含8个不同的板块,分别邀请了秦山核电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机构的一线专家参与,同时也受到了浙江省多个学会的鼎力支持.《灾难与防护》力求能够通过活生生的灾难事实,敲响人类的防范警钟;同时传达在灾难面前,防范比抢险更加重要的观念,不让这种思想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