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2年1 2月23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开始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其中第八编就是"侵权责任法".2008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人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曾第二次审议<侵权责任法>(以卜简称"草案二审稿").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颁布,其中关于环境污染责任虽然仅有4个条款,但它是在总结近些年环境侵权案件面临法律问题基础上形成。为更好地维护公众环境权益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由此引起的环境侵权与维权纠纷,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侵权责任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确立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规则,是排污单位的紧箍咒,是污染受害人的护身符,同时也是环保部门调处污染纠纷的新法宝。  相似文献   

4.
姚贝 《环境保护》2020,48(15):55-58
从现有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法律规定看,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在承袭《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创设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责任承担方式,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和争议,而这些问题和争议的出现反映了各方在判断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上存在着偏差,应将"环境修复"和"生态环境修复"替换为"恢复原状"、将"恢复环境原状"替换为"恢复原状"、限缩环境侵权责任承担中"恢复原状"的范围,以进一步完善环境侵权的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5.
德国《民法典》确定了一般环境侵权的规则——行为责任,再以《环境责任法》确立了特殊的环境侵权的规则——设备责任。设备侵权是危险责任的一种,其构成要件有两个:设备运营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损害;人身、财产受侵害。设备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设备运营人的过错。设备责任归责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侵权问题及立法现状,通过分析和探究环境侵权的特征,界定环境侵权责任的基本构成以及与环境侵权责任相关的其他重要因素,力图为我国当前的环境侵权立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环境事故多发频发,大规模环境侵权对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了严重损害,应当将环境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环境侵权责任法提供的私法救济手段解决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环境侵权特点出发,找出传统侵权责任的缺陷,阐明损害赔偿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从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和利益平衡的需要两个角度分析了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理论根据,阐明了责任社会化的必然性.主张在现有基础上,构建我国的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人环境污染侵权是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现象,但长久以来又是法学研究和法律纠纷处理实务中的难点问题。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对此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因此不同人从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考虑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2009年底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终于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较为明确和细致的规定,对于促进此类案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这一侵权类型,是以按份责任的方式来划分责任。文章为探讨该法条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之合理性,通过梳理该法条规定的按份责任与其他法条所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冲突,对"按份责任说"和"连带责任说"进行辨析,并结合域外法中普遍采取连带责任的立法模式,得出在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制度中,连带责任是更优的立法选择的结论。我国应修改相关立法,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达成侵权法内外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许凯 《环境保护》2013,41(10):74-76
跨国环境侵权一般指一国领域内的环境侵权行为造成了其他国家领域内人身或财产损失,或对环境产生损害与损害危险。这种国际性环境侵权事件一旦发生,所涉及的受害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经常位于不同的国家,因而当一件跨国环境侵权诉讼在某国法院被提起时,法官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法律选择问题,即究竟应当以哪一国的环境责任法作为审理案件的实体法?因为每个国家发展水平存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环境侵权的立法缺陷,如在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环境侵权的责任方式以及环境权的法律地位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合理,探讨环境立法中需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制度,如团体放讼制度,行政救济体制,责任保险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实现了生态环境经济价值的事后修补,该制度及其司法解释明确了要在贯彻最严密的法治观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民法典》中规定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要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就必须对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功能定位,对适用要件的模糊性进行明晰,并提出完善的惩罚性赔偿数额确定以及合理的归属管理。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2008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中,首次对环境污染责任做了专章规定:对于排污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下,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已于2009年12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这个规定把精神损害赔偿严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权益上,侵害人身权益就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但不包含财产权。这一规定使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张闱祺 《环境保护》2016,(21):52-55
在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下,如何在基本私法中对蓬勃发展的环境法予以回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环境规范的社会法属性与民法典的私法属性之间、环境法理念与私法理念之间、环境法与传统民法体系之间都存在冲突。为了解决前述冲突,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当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明确环境规范的重要原则,并在既有的民事规范体系中整合环境规范的位次。具体而言,应当通过以下方面实现环境规范的法典体系建构:将环境规范的抽象内容(主体、客体、权利、责任等方面)纳入民法总则;明确环境资源的物权法地位;扩展合同法的广度,纳入环境合同制度;扩展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畴,明确归责原则,细化责任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林琪 《环境》2020,(8):56-58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开篇就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  相似文献   

18.
基本概念释义 《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加剧,因公害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讨论了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应实行预防性的排除侵害与损害、赔偿并重的救济制度,实行利益衡量原则与公害赔偿社会化。最后,作者就如何完善中国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环境法律责任作了系统规定.结合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刑法,探讨了对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