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絮凝剂MBFGA1预处理乳制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生物絮凝剂MBFGA1预处理乳制品加工废水(简称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废水处理的水力条件为:以150r/min的转速搅拌30S,再以30r/min的转速搅拌20min;MBFGA1的最佳加入量为15mg/L;废水pH为4.0时,MBFGA1对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最好;废水温度对浊度、COD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在20~45℃时,废水浊度的去除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30℃时,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65.0%。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H2O2催化氧化-絮凝法预处理化工有机废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活性炭作催化剂、H2O2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化工有机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2O2加入量为0.8mL/L、活性炭与H2O2质量比为0.7、废水pH为4的条件下,反应120min后,调废水pH至8,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进行絮凝沉淀,废水COD去除率达70%以上,色度去除率达80%以上。通过色谱-质谱仪对处理前后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活性炭/H2O2催化氧化-絮凝法预处理化工有机废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聚合硅酸氯化铝铁(PSAFC),并用PSAFC处理造纸脱墨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6、PSAFC加入量为240mg/L、搅拌转速为150r/min、搅拌时间为2min,静置时间为25min的条件下,COD、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7.2%,99.2%,94.5%;PSAFC的絮凝效果明显好于市售的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  相似文献   

4.
改性蒙脱石-壳聚糖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改性蒙脱石(MM)和壳聚糖(CTS)制成MM-CTS新型复合絮凝剂,对造纸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MM-CTS的加入量为0.10 mg/L、m(MM):m(CTS):40:1、pH=8.0、搅拌速率为140 r/min、沉降时间为15 min时,絮凝效果最佳,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达66.35%,较传统絮凝剂的COD去除率提高了13.7%,药剂成本下降11.1%,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聚硅硫酸铁(PFSS)为絮凝剂、磁流体为磁种,采用磁絮凝法处理模拟废水。在正交实验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研究磁絮凝法处理模拟废水的各因素间具有的交互作用关系。回归拟合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FSS加入量36.8g/L,模拟废水pH7.4,磁种加入量14.7mg/L,搅拌转速266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验,TP去除率为97.70%。  相似文献   

6.
采用吸附-Fenton氧化-絮凝法处理对硝基苯胺生产废水(简称废水),研究了吸附剂、脱附温度、絮凝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DM301大孔树脂加入量5.0 g/L,吸附时间20 h,Fenton氧化pH 3.0,H_20_2加入量0.3 moL/L,m(Fe):m(H_20_2)=6,絮凝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20 mg/L.在此条件下对COD为2 780 mg/L、色度为185倍和pH为12.2的废水进行处理,出水的COD、色度和pH分别为169 mg/L、10倍和6.5,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94.5%.DM301树脂在10~25次重复使用后对硝基苯胺的平均总去除率为47.7%,对硝基苯胺的平均回收率为37.9%.  相似文献   

7.
宋扬  汪晓军 《化工环保》2008,28(1):54-58
采用絮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的洗涤剂生产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实际废水的水质情况,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PAC最佳加入量为0.3g/L,经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为42.3%;Fenton试剂氧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n(H2O2):n(Fe^2+)=0.5、H2O2加入量为7mmol/L、反应时间为2h,不调节废水初始pH,经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为70%以上。经絮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后,废水COD由1950mg/L降至240mg/L,总的COD去除率为87.7%,废水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絮凝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压裂废水,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废水pH 3.0、铁屑加入量1.5 g/L(铁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1∶1)、微电解时间80 min、Fenton氧化时间120 min、H2O2加入量94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入量120 m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废水后,COD由3 116.0 mg/L降至681.3 mg/L,总COD去除率达78.1%,3个工段的COD去除率依次为33.1%,37.9%,7.1%,出水水质满足现场回注标准(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该组合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远优于单独微电解、Fenton氧化或絮凝工艺,且方法简单易行、药剂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9.
胡绍伟  王飞  陈鹏  王永  徐伟 《化工环保》2014,34(4):344-347
采用内电解—Fenton氧化—絮凝沉淀的化学集成技术预处理焦化废水,优化了各工段的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钢铁铁屑与活性炭的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内电解工段的优化参数为进水pH 2.6~3.1、HRT=1.0 h;Fenton氧化工段的优化参数为Fe2+加入量200 mg/L、H2O2加入量1 000 mg/L、进水pH 3.0左右、反应时间1.0 h;絮凝沉淀工段的设定参数为进水pH 9.5~10.0、聚丙烯酰胺加入量1 mg/L、静置沉降0.5 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该集成技术对废水的总COD去除率大于55%,处理后的废水BOD5/COD大于0.28,不添加稀释新水即可进入后续生化处理系统。该工艺占地面积小、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工业化,废水预处理成本为4~5元/t。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对ABS树脂生产过程中的丁二烯聚合工段和乳液接枝工段混合废水进行预处理,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药剂组合为CaCl2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FO4440SSH),最佳CaCl2投加量为75 mg/L,最佳FO4440SSH投加量为10 mg/L,最佳废水pH范围为5~7;最优操作条件为以288 r/min的转速搅拌混凝1 min,再以72 r/min的转速搅拌絮凝20 min;混凝阶段的最佳G值为159.9 s-1、GT值为9 594,絮凝阶段的最佳G值为24.5 s-1、GT值为29 400;优化条件下,废水的浊度与COD去除率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含羧甲基淀粉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性铝盐和碱式铝盐为基本原料,引入羧甲基淀粉,制备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ASC).分别对硅藻土悬浮液和染料溶液进行絮凝实验,并与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对比实验.对于不同初始浊度的硅藻土悬浮液,当剩余浊度达1 NTU时,PASC加入量较PAC分别减少57.56%~75.31%.PASC加入量为12 mg/L时,分散橙染料溶液色度去除率达98.14%;PASC加入量为18 mg/L时,活性红染料溶液色度去除率达81.18%.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used by dyes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are incalculable, due to their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and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13.
朱磊  周桃玉 《化工环保》2014,34(5):481-483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产物为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实验结果表明:在絮凝剂加入量8 mg/L、溶液pH 9、絮凝时间50 min的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4.84%;在相同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4.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环  杨喻  柳帅  王金翠 《化工环保》2006,26(1):63-66
开发了一种对非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APAM)絮凝剂的新方法。以硅藻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考察了改性反应中影响APAM絮凝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酸与三甲胺、环氧氯丙烷合成季胺盐型阳离子剂的方法优于采用盐酸的方法;在10mL质量分数为10%、相对分子质量为3×106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加入8mL浓度为2.6mol/L的阳离子剂,同时控制V(NaOH)∶V(NaClO)为0.44,改性得到的APAM絮凝性能最佳,在pH3~9的较宽范围内对硅藻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pH为3、APAM加入量为1.8mg/L时,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5.
邓皓  王蓉沙 《化工环保》1996,16(3):142-145
絮凝剂PHP、防垢剂HEDP是油田水处理常用的药剂。在油田水处理过程中,调节污水的PH、投加絮凝剂常常与投加防垢剂一起或先后进行。本文对投加絮凝剂和调节PH对防士兵防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PH调节产生的Fe(OH)2,均会使污水中的HEDP含量发生变化,防垢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A New Approach for the Flocculation Mechanism of Chitos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peak III/I ratio (peak) in pyrene-fluorescence spectrum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olarity of microenvironment of chitosan adsorbing pyrene molecules. The authors detected the pyrene-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chitosa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eacetylation (DD) and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occulation of bentonite colloid and the peak of chitosan with a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MW) and D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MW rather than D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locculation and that bond bridging rather than charge neutralization dominates the flocculation with chitosan from a microenvironmental structure of view.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AM)和烷基酚聚醚(APA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流动性好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APAP)。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单体总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AM-APA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35%、m(AM)∶m(APAP)=9.0∶1.0、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剂加入量为油水总质量的7%、m(Span80)∶m(Tween80)=7.0∶1.5、V50加入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50℃。PAM-APAP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与其他絮凝剂相比用量较少,在加入量为100mg/L时,对聚合物驱油中产生的含聚合物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7.9%,去油率为89.5%,且絮体不黏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谱图对比分析表明,丙烯酰胺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热重-差热(TG-DSC)谱图表明,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比壳聚糖差。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作为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条件为:絮凝剂加入量4.0 mg/L,沉降时间20 min,溶液pH 7。处理印染废水时,与壳聚糖相比,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加入量较少而COD去除效果较好。在废水pH为7、絮凝剂加入量为100 mg/L、沉降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废水COD去除率达41.55%。  相似文献   

19.
聚硅酸氯化铝镁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雪娇  衣守志 《化工环保》2013,33(2):171-174
用聚合硅酸、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镁复合制备复合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镁。SEM分析结果表明,聚硅酸氯化铝镁为交联的枝杈状聚集态。FTIR仪分析表明,聚铝离子及水解络合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聚合形成配位键。以实际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自制复合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镁与市售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聚硅酸氯化铝镁加入量为40mg/L、废水pH为3的条件下,以自制聚硅酸氯化铝镁为絮凝剂时废水的COD、BOD5、TP、TN、浊度去除率均较高;自制复合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镁的废水处理效果均优于市售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