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最常用的测试吸声系数的驻波管法与混响室法并阐述了两种方法优缺点。驻波管法测试的是法向吸声系数,混响室法得到的是各个入射方向的平均吸声系数,两种方法测试时均与实际安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完成现场复杂环境下吸声系数的准确测试。而很多情况下,需要测试得到的是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吸声系数,于是总结了传递函数法、PU矢量法、参量阵扬声器法、脉冲响应法、倒频谱法、最长序列数法以及减法技术等吸声系数的现场测试方法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测试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几年混响室测试技术的迅速发展,着重介绍了混响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混响室与传统电磁兼容测试场地的优缺点、分析了制约混响室技术广泛应用的几个关键因素,简述了进行混响室与传统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相关性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混响室和GTEM室中用连续波对同一敏感电路进行电磁辐照,测量电路的干扰阈值,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绘出混响室和GTEM室中电路干扰阈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随频率的变化曲线。据此对混响室和GTEM室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计算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对混响室和GTEM室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交流滤波电容器装置噪声极大,对周边居民造成严重噪声污染,为有效降低其噪声,需要构造一种多层复合降噪隔声罩,为了同时有效提高材料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该文设计一种聚氨酯、生物质电厂灰及膨胀珍珠岩复合降噪层,作为构造电容器降噪材料的吸声层。实验以材料的吸声系数和隔声量为2个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得到性能最优的材料配比为聚氨酯软硬段比5∶5,生物质灰的添加量为20%,珍珠岩的添加量为5%,并对其吸隔声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最优配比下材料的吸声系数为0.51,隔声量可达12.3 d B(A),对于电容器特征噪声频率段的降噪效果明显,可以作为电容器降噪隔声罩的吸声层使用。  相似文献   

5.
对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技术和实验室模拟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混响室技术对MIL-STD-464A给出的舰船甲板上工作的外部电磁环境(200 MHz~4.2 GHz)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现有的测试仪器能够模拟出MIL-STD-464A中的强射频环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隔声罩的结构类型及隔声罩的设计计算以及隔声罩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隔声罩的隔声能力取决于其形状和尺寸、结构刚性、罩上开口、缝隙面积、平均吸声系数、隔声材料的隔声量和耗损因数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混响室腔室和搅拌器的设计准则,并依此完成了最低可用频率为400MHz的混响室腔室和搅拌器的设计。利用FEKO软件对混响室建模,进行场均匀性仿真,计算工作区8个位置的电场,得到场标准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混响室性能完全符合标准IEC61000-4-21的规定,电场均匀性小于3dB。  相似文献   

8.
对非承重轻钢龙骨结构及双层轻质复合墙体隔声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轻质复合墙体以水泥板材为外面板,石膏板材为内侧板,并采用弹性连接件作为减振装置附着在龙骨上,吸声超细玻璃棉作为填充。对墙体构件的隔声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分析了吸声填充和弹簧减振件对轻质复合墙体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轻质复合墙体的计权隔声量达到56dB。吸声填充对轻质复合墙体结构具有显著作用,弹性连接件在低频及高频隔声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混响室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新型电磁兼容检测设备,近年来倍受关注.阐述了混响室的工作原理及其场均匀性校准的要求,介绍了两种适用于混响室仿真的电磁分析计算软件,同时总结了国内混响室仿真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效果,将隔声薄膜制作成褶皱结构,加入微穿孔板后空腔中,采用驻波管法进行吸声试验,测试在125 Hz到2 000 Hz的13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处的吸声系数。试验结果显示:单独的隔声薄膜褶皱结构具有一定的吸声能力,褶皱的高度对其吸声能力有一定影响;隔声薄膜褶皱结构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微穿孔板的吸声性能,当褶皱高度为6 cm时,加入褶皱前后,吸声峰值由0.733提高到0.977,吸声带宽由2个(800 Hz~1 250 Hz)提高到5个(400 Hz~1 000 Hz)1/3倍频程中心频率;随着褶皱高度从2 cm提高到6 cm,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显著增加,吸声带宽随之增大,吸声频带朝低频方向移动,当褶皱高度为6 cm时,吸声峰值达到0.977,接近全吸收。试验初步研究了隔声薄膜褶皱对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特性,为进一步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应用提供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1.
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载荷的计算方法,2种噪声试验装置——高声强混响室和高声强行波管,以及高声强试验系统和测试系统的组成。以GJB 150.86—17的图1声谱为基准,开展了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对噪声试验中试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试验样品的安装、试验前的检查和试验程序进行了说明,采用了开环和闭环方式控制声场,试验结果达到了国军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扁平空间是水平方向尺寸远大于高度的体型不规整空间,经典扩散声场理论不适用。本文运用声像法分析了界面作镜面反射条件下的扁平空间中的声能衰减特性,以及各主要因素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近场处的声能衰减曲线呈明显的下凹状,混响时间大于早期衰变时间;随着接收点到声源距离的增大,混响时间和早期衰变时间均迅速地到达各自的最大值,然后缓慢地下降;增加底面和顶面的吸声系数差异可以有效地降低远场处的混响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材料分层复合是一种利用较少代价提高声学性能的有效方式,通过多孔性保温绝热材料与硬质黏弹性材料的优化组合,可以兼有隔声、吸声、阻燃和隔热等多项功能,同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本文利用VAONE软件中NOVA模块研究了多种不同厚度分层材料的声学性能,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主要参数对多层复合材料声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NOVA模块预测多层材料声学性能的有效性,同时也表明多层材料经过优化设计可以具备良好的隔声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高校的九类异形教室的混响时间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不同长宽高之比的教室的混响时间的规律,从而为学校教学楼的声学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主要应用01dBSolo声级计对某高校的九类不同类型教室的空场和满场混响时间进行测量,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测得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结论:九类不同长宽高之比的教室测量值并不遵循理论计算值和推荐值,其测量值呈现一定的规律,呈三次曲线(Cubic)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以3种结构的高速铁路声屏障为研究对象,测量了高速列车通过有声、无声屏障两种状态下8个测点的声压值,并计算各测点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和声屏障的隔声量,结合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环境噪声限值进行声屏障结构对高速铁路周边居民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声屏障不同程度改善了居民的声环境;由于试验所用的3种结构的声屏障隔声量离一般设计要求(20~25dB)相差太远,使得高速铁路周边环境噪声高于国家标准规定限值;声屏障结构改进应着力提高中低频噪声的隔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