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氯亚砜氯化反应所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现有传统的尾气处理方法由于大量消耗碱而成本较高,且由于最终产生大量含杂质离子的废水而使环保压力大。该发明通过控制水的用量对尾气中的氯化氢进行吸收:第一级吸收得到含接近饱和的氯化氢并含少量二氧化硫的浓盐酸;第二级吸收是用水对经第一级吸收后的尾气进行二次吸收,得到含少量氯化氢和少量二氧化硫的稀盐酸,该稀盐酸作为第一级吸收的原料用水;  相似文献   

2.
国内简讯     
聚四氟乙烯生产中副产物氯化氢及盐酸的处理1 生产概况  巨化集团公司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现有聚四氟乙烯 (PTFE)生产能力为 30 0 0t/a ,其中副产物氯化氢来源于四氟乙烯 (TFE)装置和R2 2装置。TFE装置产生的氯化氢与水的混合气经冷却后得稀盐酸 ;R2 2装置产生的氯化氢经精馏得无水氯化氢气体 ,然后用水吸收得浓盐酸 ,2种盐酸分别送至酸罐区储存。这种生产方法的缺点主要是 :需在 2套装置内设有盐酸吸收系统 ;稀盐酸的售价较低 ,经济效益较差。2 改进措施随着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 5 0 0 0t/aPTFE扩建工程的进行 ,设计…  相似文献   

3.
施剑波 《化工环保》2004,24(3):221-223
在对氯磺酸原有工艺——低气浓法、高气浓法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建成了氯磺酸生产产量为150t/d的循环吸收合成法生产装置。该工艺的实施,可使排放尾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达到98%,三氧化硫和氯化氢利用率分别比原来提高6%和1.5%,且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比较了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分离工艺,得出差异化吸收分离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能耗低、经济效益好的优势。然后以YS公司为实例,分析比较了氯化亚砜酰化尾气作为废气排放和利用差异化吸收分离方法对氯化亚砜酰化尾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副产盐酸和亚硫酸钠两种方式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差异。结果表明,YS公司对酰氯合成废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后,减少了废水排放量17 655.6 t/a,HCl排放量1.764 t/a,SO_2排放量2.473 t/a,年产31%盐酸960.2 t/a,亚硫酸钠915 t/a,年生产总值约为314万元,为YS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电石、氯化氢为原料合成氯乙烯是在浸有氯化汞的活性炭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氯化汞的升华、原料气中杂质的毒化、副产物的覆盖,以及催化剂磨损粉末将活性炭孔隙堵塞等原因,使催化剂的表面积下降、活性衰退而致失效。我厂失效的废催化剂为8—10吨/年。化工部要求各厂将此类废催化剂集中到某汞矿统一处理。但由于运输条件所限,我厂的废催化剂不能及时运出,加之  相似文献   

6.
包训祥  郝英群 《化工环保》1993,13(3):148-150
针对氯化氢废气的回收利用及治理问题,介绍了几种工业上常用的回收方法。结合某厂氯化氢废气治理情况,叙述了工艺方案的确定、回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火电厂烟气成分分析中,采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烟气氯化氢时发现主要干扰成分是二氧化硫,指出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不适用于火电厂烟气氯化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内简讯     
国内简讯氯油副产氯乙烷的综合利用氯油又称粗制三氯乙醒,由乙醇与氯作用制得。在其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氯化氢产生,同时,氯化氢与系统中的乙醇反应,生成副产品氯乙烷。氯乙烷为无色气体,微溶于水;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3.8%-15.4%(体积),遇明...  相似文献   

9.
朱金安  陈云祥 《化工环保》2000,20(1):39-43,31
改进了用于水中硫化物测定的酸化-吹取-吸收预处理方法,对样样预处理条件及校准曲线的制作 进行了详细试验。该方法具有吹取完全,吸收安全、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优点,适用于水和废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姚琪  刁杰 《化工环保》2017,37(3):289-293
结合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含氟"三废"产生情况及处置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论述。氟化工生产过程污染物主要有含氟废气及副产氯化氢、含氟高沸物及含氟污泥等。通过将氯化氢用于工业清洗及制备氯化钙、氯化铝等化学品能够合理消耗副产盐酸。焚烧处理含氟有机废气产生的氟化氢气体经水洗后副产氢氟酸。含氟高沸物通过精馏分离出高沸物组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含氟污泥可制成建筑材料,最优工业化利用途径仍在积极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陈日文 《化工环保》1991,11(3):171-172
当空气中有氯气存在时,采用硫氰酸汞比色法监测氯化氢气体,所得结果往往偏离实际情况。该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氯气干扰问题,并提出两套改进方案。 .  相似文献   

12.
在以苯酚和丙酮为原料、硫酸作催化剂、“591”或硫基乙酸作助催化剂的硫酸改良法合成双酚 A 的工艺过程中,每生产1吨粗双酚 A 约产生含酚废酸4—5吨(含酸25—30%、含酚8000—10000ppm),同时还产生微酸性含酚废水8—10吨(含酸0.5%,含酚4000—6000ppm)。对上述废酸、废水问题国外主要通过改革工艺,采用氯化氢法或离子交换树脂法解决。目前国内有些厂利用本单位的含醛废水与含酚废酸、废水混合,然后加热使酚醛缩合,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在无含  相似文献   

13.
文中论述在尾气中使用稀硝酸吸收法,可使硝酸吸收塔中未被吸收的氮氧化物重新被吸收。稀硝酸的作用,从表观上看是氧化氮的氧化剂,亚硝酸的稳定剂,实质上它是起倦化剂的作用.由于吸收过程末端尾气的氧化度增高,氮氧化物易于被稀硝酸中水吸收生成硝酸,从而可降低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4.
陆琨 《化工环保》1989,9(2):120-121
1.概述 1986年我厂在工业污染源调查中,根据平时累积的数据和现场监测结果,确认氯和氯化氢是我厂工艺废气中的最主要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厂的14.28%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疆天业化工园区聚氯乙烯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情况,包括乙炔上清液的回收、含汞废液处理及聚合母液水的处理回收利用。利用节水技术,每年可回用水近580万t,氯化氢气体5万t,产生经济效益538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齐永生 《化工环保》1998,18(6):375-377
0概述氯碱企业排出或泄漏的氯气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物。青海电化厂原来的淡盐水脱氯流程,虽然脱出的氯气用碱液吸收,但由于吸收过程中冷却效果较差,次氯酸钠产品易受热分解,造成质量不合格,因而生产中往往将淡盐水脱出的氯气不经碱液吸收而通过放空管直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于回收次氯酸化尾气及烃化尾气中丙烷的装置.工艺上采用真空脱氧去除尾气中的氧,使其降至0.5%以下;用水洗和碱洗去除尾气中的氯化氢,以防腐蚀设备和装置;最后压缩回收丙烷.该工艺成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艳萍  吴波  周美华 《化工环保》2007,27(5):417-420
以4-叔丁基苯乙烯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颗粒状高吸油树脂。探讨了高吸油树脂对苯乙烯废水的静态吸收性能和动态吸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去除率随苯乙烯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最佳处理时间为6h;随吸收柱进水流量增大,苯乙烯去除率先提高后降低,进水流量为15mL/min、处理时间为6h时,苯乙烯去除率最大,为96.25%;苯乙烯去除率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很好地遵循了Hill方程。高吸油树脂对苯乙烯的吸收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相关系数为0.998。  相似文献   

19.
以廉价的正丙胺及苯酚、乳酸、四氮唑乙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3种丙胺类离子液体(丙胺乳酸盐([PA]L)、丙胺苯酚盐([PA][PHE])、丙胺四氮唑乙酸盐([PA][TAA]),并将其用于SO_2的吸收。测定了3种离子液体的主要理化指标,系统考察了其脱硫性能,并对SO_2的吸收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3种离子液体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25℃下,[PA][TAA]的密度和表面张力均较高,而[PA][PHE]的黏度远小于[PA]L和[PA][TAA],仅为66 mPa·s;3种离子液体的脱硫能力均较高,且吸收速率快,30℃下吸收平衡时SO_2与[PA][PHE],[PA]L,[PA][TAA]的摩尔比分别为0.570,0.806,0.904;3种离子液体的解吸较容易,对SO_2的吸收具有高选择性,且循环使用性能较好;丙胺类离子液体对SO_2同时存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疆天业化工园区聚氯乙烯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情况,包括乙炔上清液的回收、含汞废液处理及聚合母液水的处理回收利用。利用节水技术,每年可回用水近580万t,氯化氢气体5万t,产生经济效益538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