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对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生态旅游环境评价是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国家风景名胜区莽山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分析了该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生态压力及其响应状况。评价结果能为禁止开发区域探寻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具备多种地貌类型,如:平原、丘陵、台地、高原和山地等,在气候分布上中国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分别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因此,中国各个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就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构建进行分析,把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定义为森林生态旅游,注重旅游开发、建设、经营中的森林自然资源保护,为解决森林旅游破坏环境等关键问题提出有关发展措施,引发森林生态旅游的思考,为今后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旅游》一书结合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生态旅游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反映了国内外近年来新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全书共11章内容: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及其保护、生态旅游规划与绿色设计、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使不少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以胶南喜鹊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为例,提出了保护工程的设计原则及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不仅保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还为旅游业的后续开发提供条件.分析了大理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不仅保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还为旅游业的后续开发提供条件。分析了大理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质量,分别从低碳环保旅游以及生态旅游两方面,研究环保因素对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提出低碳环保旅游,并分析低碳环保对落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落后地区旅游开发中实施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以及低碳能源的旅游开发模式。对中国落后地区生态旅游现状和意义实施研究,分析生态旅游对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最终给出了落后地区实现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构建落后地区低碳环保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实现落后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含义,特征和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探讨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前进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以及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从而为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地开发强度和频度进行管理;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对生物、水资源、大气环境、地质地貌的保护,促进绿化面积增长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垃圾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对策,以期为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化发展给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区生态旅游是将社区发展融入到生态旅游中,以保证社区的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探讨川东北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及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川东北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模式和措施,对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待发展的地区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简要总结了两种生态旅游观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可操作性定义。针对旅游地4个方面的限定,提出相应的生态旅游地规划的要求,认为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的社区旅游规划,更注重景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与布局,而不是宏观的发展战略及中观的规模聚集效应,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生态旅游地的规划目标出发给出了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内容,探讨了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方略,指出功能分区、游客管理、形象策划及景观设计在生态旅游地开发及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旅游高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为了能使芜湖市的旅游业稳健地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芜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效益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总结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发展潜力大;品位低,特色不突出;开发程度低,规模小;经济环境较好,通达性强。由此提出芜湖市的生态旅游发展应该是,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北部为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东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西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南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芜湖市旅游发展前景,对芜湖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对景区各分量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为资源空间承载力,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为全年弱载,而旅游旺季属于超载。针对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调控措施,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是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介绍了社区生态旅游定义以及地质公园走社区生态旅游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社区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对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进行研究。提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1)搞好地质公园内的生态旅游规划工作;(2)实施补偿机制;(3)搞好社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走“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企业经营+科研机构介入”的开发模式,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提供示范作用和理论依据,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九龙口是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一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这里生态环境独特,自然风光优美,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前景。本文分析了九龙口湿地生态特点、开发优势,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规模逐渐扩大,且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2)旅游、保护和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影响和游客环境教育,“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研究,“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管理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3)学科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社区经济和发展旅游三个阶段:资源导向阶段(2008—2010年),自然和文化资源是生态旅游目的地选址的重要条件;社区经济阶段(2010—2012年),广泛开始对社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发展旅游阶段(2013—2014年),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成为学科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4)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与地域性研究的深化、生态旅游市场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将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期解决旅游业中人与自然日趋激烈的矛盾,如今生态旅游已渐渐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在概念的泛化理解下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并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阐述了其多方面的开发优势,提出其开发原则、理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框架,以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旅游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的完善和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相关方法与主要进展,认为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期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从而在实践中引发了种种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快速增长和旅游发展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②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和监测;③强化生态旅游的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结合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形势,研究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其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提出生态旅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思路,论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旅游评价中的重要意义,最终得出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所具备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