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坤  刘贤赵  常文静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929-1936
利用烟台市1986~2003年问的3类环境污染指标和人均GDP数据,基于VAR计量技术,通过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的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人均GDP变化是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污染物排放并不必然导致人均GDP变化,这与研究期间烟台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吻合;⑦在烟台市的经济一环境系统内,倒U曲线不是一般规律,选取不同的污染指标呈现出经济-环境间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③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影响的滞后期短且是非渐进的,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的滞后期较长且是渐进的;④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指标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环境污染指标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的贡献度较小.建议要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监控,建立起有效的产权保护体系与市场交易机制,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与环境关系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判定了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工业废物排放的增减变化而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扰动程度.对于时间作用关系,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依次对指标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VAR估计、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的VEC修正,进而对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指标前期与当期作用关系进行了长期修正与短期校正.结果表明:对于工业废物排放,技术效应发挥了最突出的减量作用,经济效应的增量效应凸显,而空间结构效应的作用不明显;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均经历了由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但在研究期内GDP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保持GDP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物产生各自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而保持GDP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均衡关系,则对各变量的优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范围内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二氧化碳减排共识的背景下,探求“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间相互关系.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区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式的不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相互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第三产业,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来实现,本文对我国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使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应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陕西省1993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且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着正向的拉动作用,陕西省应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月  李海涛  梁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45-1859
利用内蒙古1986-2009年间的6类环境污染指标和人均GDP数据,基于VAR计量技术,通过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当内蒙古粉尘排放量增长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率、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增长率各增加1%时,人均GDP分别降低0.068%、 0.411%、 0.380%以及0.418%;当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分别增加1%时,人均GDP分别上升1.305%和1.601%。②人均GDP变化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各污染物排放并不是人均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这与研究期间内蒙古处于工业化尤其是工业中的采矿业发达的事实吻合。③人均GDP增长率对来自环境变量增长率的冲击影响其响应表现为在第1期均为0,从长期响应来看,给粉尘和废水排放增长率一个正的冲击,人均GDP增长率的响应为持续的降低;对来自废气排放增长率冲击响应函数图在前4期表现出"增长-降低-增长"的趋势,而在后6期表现为缓缓下降;对来自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冲击响应不明显;对来自烟尘排放量增长率的冲击其响应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也呈递减趋势。④从方差分析的结果看,不考虑GDP自身的贡献率,内蒙古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增长率对人均GDP增长率贡献率较小,而在不考虑内蒙古各个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增长率自身的贡献率的情况下,内蒙古人均GDP增长率对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增长率的贡献较高。这进一步说明了内蒙古环境各污染因子排放量的增多并没有大幅度促进人均GDP的增长,但是人均GDP增长却带动了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西部11省、市、自治区1997~2012年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贸易开放、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3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Pedroni和Kao协整检验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FMOLS估计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发现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贸易开放都对CO2排放产生正的影响;西部地区GDP平方与CO2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城镇化对CO2产生负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短期内,GDP、贸易开放是CO2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城镇化是CO2的双向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贸易开放是GDP的双向格兰杰原因;贸易开放是能源消费的双向格兰杰原因。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当系统在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时,5个变量在调整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使其重新回到均衡状态。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CO2排放总量控制区域分解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探讨CO2排放总量区域分解的方法.借鉴国际上针对国家之间的分解原则和方法,提出中国省际之间的分解的公平性、可行性和效率性三大原则;确定了排放水平、经济水平、工业能源利用水平、非化石能源利用水平4大影响因子;提出了人均排放量、人均GDP、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化趋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5个指标,构建了...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1995年-2012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城镇化、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会降低CO2排放;生活能源消费的增加是CO2排放提高的重要原因。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提出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合理进行生活能源消费、调控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年-2009年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均GDP与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以碳排放为被解释变量,能源强度和人均GDP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能源强度和人均财富的提高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能耗与GDP大气污染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考察上海市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上海市能源消费只与经济增长、废气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长期均衡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另外,对1978~2003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提出实现上海市经济-能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计量技术对广州.佛山一肇庆(简称"广佛肇")经济圈各城市表征环境污染的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和表征经济增长的指标(人均GDP)的时序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及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广州、佛山市及工业化前期的肇庆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上的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12.
根据昆明市1995~2005年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和人均GDP统计数据,对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工业"三废"排放量)作相关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昆明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曲线走势良好;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09年吉林省9个市(州)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GDP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2000-2009年COD排放量和人均GDP,建立了吉林省万元GDP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分析了2000-2009年COD排放环境负荷变化及减排潜力,对《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削减8.8%目标的可达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条件下,目标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2%,能够实现COD削减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昆明市1995-2005年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和人均GDP统计数据,对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工业“三废”排放量)作相关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昆明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曲线走势良好;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PVAR模型,应用31个省份1985—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双向动态作用关系的时空特征.分别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面板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变量间的协整性,基于PVAR模型研究了包含工业性和生活性污染、废水和废气污染的12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动态冲击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仅经济增长是污染物排放变化的重要原因,污染物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反向作用也非常显著,并且这种双向作用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弱化.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大,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反馈和约束的贡献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选取青岛市2001~2010年环境统计数据,以全市人均GDP为因变量、污染物排放量为变量,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结果表明:青岛市"三废"污染物排放和工业COD、SO2排放量均不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可得出,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进等政策是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和工业COD、SO2排放量呈现的正"N"型曲线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云南省2007—2016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构建了云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曲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与人均GDP呈现同步增长趋势;除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左端微上翘外,其与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且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渡过峰值,在后续一段时间内污染物排放量将随人均GDP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与人均GDP则呈现倾斜的"N"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协整理论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这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GDP和能源效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GDP在长期内存在较强的双向正向效应;中国GDP在长期内对能源效率将会产生较强的正向效应,而能源效率则对GDP存在微弱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西安市近20多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及其分量进行测度,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表现出了各自的发展特征,两者经历了同步发展到拮抗的演化过程;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响应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关系,而与生态环境压力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与生态环境状态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波动一直受到自身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响应的冲击作用要显著大于对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作用,且两者所受城市化的冲击都表现出逐期增强的态势。最后,针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陆钟武  岳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9):1101-1107
通过在IGT方程中引入废物排放率(X),建立了定量分析经济增长与废物排放量之间关系的IeGTX方程与IeGTe方程,并分别给出对应于IeGTX方程与IeGTe方程的废物排放率年下降率的临界值(xk)和单位GDP废物排放量年下降率的临界值(tek);运用IeGTX方程与IeGTe方程分别对工业部门及全国的SO2和COD的排放量(港、澳、台除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6年工业SO2和COD排放率基本上逐步降低,1997—2008年单位GDP的SO2和COD排放量分别降低了61.72%和7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