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们住在垃圾桶里》,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借用我外甥的一句话 每晚的《新闻联播》是我们必看的节目.新闻联播前,屏幕上每次都会出现一个蓝色的地球仪:由小到大,从远至近,十分生动,极为形象.我那两周岁半的外甥只要一看到这个镜头就会说:“我们住在地球上”,于是我和他爸妈就赞扬他说:“开开(他的小名)乖,你说得对,‘我们住在地球上’,大家都要爱护它.”  相似文献   

2.
故乡那片桑树林在湘江河畔,方圆好几华里,是一块美丽俊秀的绿洲.春天来临,桑树长出嫩叶,水灵灵的,煞是可爱.走进那片桑树林,仿佛置身绿的海洋,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嫩绿的桑叶让人赏心悦目.时时听到小鸟在歌唱,小虫子在哼着小曲;能看到牧童们骑在牛背上戏嘻,牛悠闲地吃着青草,津津有味.这是一幅美丽、祥和、宁静的自然画.那片桑树林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到夏天,正是桑果成熟的季节,还末熟透,孩子们就早已急不可待了.吃桑果可不容易,因为桑树林在河对岸,需坐船过去,要钱的.那时家里穷,父母决不会同意.这难不倒我们,别看我们年龄  相似文献   

3.
《山东环境》2000,(5):60-60
2000年 6· 5世界环境日期间,青岛市崂山区科教局、区环保局联合组织了中小学生环保绘画比赛。本次活动共收到作品 70余幅,其中有 7幅作品参与了青岛市的比赛,均获得优秀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施乐杯”环保绘画比赛。中小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设计他们心中的美丽家园,尽情勾勒对新世纪的美好幻想和憧憬。我们的家园——青岛市崂山区中小学生环保绘画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0世纪中叶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宇航员看到的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3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颗行星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生存的“伊甸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人类就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10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人类历史上,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玛雅文明的消亡,富…  相似文献   

5.
立平 《环境》2010,(2):51-5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扮靓"的手段越来越多,但却有些事情吞噬着我们的美丽。从紧身牛仔裤到高跟鞋,从刺青绘身到穿孔挖洞,时髦总是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自虐倾向。时尚,可以让人生更有滋有味,但也可以"杀人"于无形,那就要看你能  相似文献   

6.
何钢 《世界环境》2005,(6):F0003-F0004
我们,今日的青年和未来的领袖,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拯救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回 顾艰辛和复杂的妥协与谈判过程,我们为日渐严重的全球环境危机感到忧心忡忡。我们和脆弱社区的人民紧紧团结 在一起,包括低收入者,边缘人群,地方百姓,以及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人民,他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们作为地球的乘务员,为所有后代继承一个健康的地球的权利而战。我们在此同心郑重宣言超越京都,责任在我!  相似文献   

7.
<正>《冈特生态童书》是一套以童话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生态教育的科普绘本,共36册。在这套书里,作者以当前地球生态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为蓝本,设计出了一个个让我们好奇的话题,比如"苹果可以飞吗?"、"让房子生长"、"聪明的蘑菇",并将这些有趣的故事用一幅幅生动的卡通画形式进行呈现。作者有一个核心思想:"不要期望地球生产更多东西,而要更善用地球已经生产的东西"。该系列书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把"地球资源是可循环利用的"这一观念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8.
《冈特生态童书》是一套以童话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生态教育的科普绘本,共36册.在这套书里,作者以当前地球生态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为蓝本,设计出了一个个让我们好奇的话题,比如“苹果可以飞吗?”、 “让房子生长”、 “聪明的蘑菇”,并将这些有趣的故事用一幅幅生动的卡通画形式进行呈现.作者有一个核心思想:“不要期望地球生产更多东西,而要更善用地球已经生产的东西”.该系列书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把“地球资源是可循环利用的”这一观念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9.
薛游 《沿海环境》1999,(5):17-18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更给人一种异常紧迫的感觉.事实上,这个主题的提出,与其说是一个口号,毋宁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拯救地球,刻不容缓!因此,许多关爱地球的人士发出呼吁:给我一个未来!但问题是,谁能给我们未来?  相似文献   

10.
王淦生 《环境》2012,(10):70-73
作为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的作品一贯以写实风格让人过目难忘,一部《海洋》更是激起了无数人对辽阔海域的向往。 特别佩服我们的古人,在各种神话传说里将当时他们根本无法深入了解的海洋称之为“水晶宫”。看了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德编导的纪录片《海洋》之后,更让你觉得除了“水晶宫”之外真的无法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语来命名地球上陆地之外的这片纯净而辽阔的区域。那湛蓝温润的海水、那怪石丛莽的海底世界、那“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海洋生物始终在你眼前变化组合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富于童话甚至神话色彩的画面,让你回味,让你流连,让你眷恋,让你不忍触碰——这真应了古人那句话:“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我们的地球正在变暖。对于地球变暖,很多气候学家毫无保留地提出了人类既有行为途径的危险性。目前,已经有很清晰的科学证据表明:全球变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地球变暖已经造成很多灾害现象加剧,潜在灾难性变化日益深重。同时,我们应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卢志博 《环境》2009,(9):24-25
1990年,当日本宇航员秋山丰宽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太空俯视那颗蔚蓝色的星球时,他激动地热泪盈眶。复员后,秋山丰宽放弃高薪职位,当了一名自耕农……秋山所凝望的那颗蔚蓝色星球,就是盖娅——我们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1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画的一幅我国古时农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4.
主题即问题     
单力 《环境》2005,(6):8-10
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对于惟一的、美丽的、脆弱的行星——地球,培养出真挚的忠心的话,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是有希望长期生存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的。——《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讲话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是我们每个人的呼唤,要求我们保护和注意我们星球上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以上,几乎人类的三分之二——约35亿人居住在沿海地区和靠沿海和海洋环境谋生。今后20年预期这部分人口将  相似文献   

16.
翻开桌上一本国外刚刚出版的《走向太空画册》,一幅幅太空景观图和雄心勃勃的地球人在茫茫太空中寻索的照片展现在眼前,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当我看到从太空中观察到满目疮痍的地球时,才发现人类自己的大本营——地球并不安全:飓风、海啸、山火、洪水、旱灾、污染……种种灾害在地球各个角落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地球上几乎已没有一块净土,每一寸土地都隐含着祸患,而灾害的重灾区中赫然印着“CHINA(中国)”。  相似文献   

17.
当热烈的掌声在北京剧院响起的时候,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领导宣布环保歌曲《尘埃里的家 园》荣获全国环保警示教育文艺汇演二等奖的时候,她的眼睛湿润了,不是因为这荣誉的光 环多么耀丽,也不是因为她为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这一点点回报而激动,而是因为主中那 份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真情得到了一点释放,她对大自然、对我们生存的地球、对我们人粗那 一份真切的爱又有了新的延伸,就象一株渐渐长大的绿树,在不断延伸着那一片爱的绿荫… …王婉颖,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作为山东省艺术服务中心的副教授(从事舞美化妆专业),从 出生的那天起…  相似文献   

18.
徐娜 《环境》2004,(10):52
正当全球的人类都开始注意保护皮肤大肆防晒的时候,正当我们在为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相似文献   

19.
《河北环境保护》2009,(3):F0004-F0004
“环保之物种的多样性”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在这个地球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世纪中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历史学家最终将会发现,这一事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要比16世纪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还要巨大。从太空中,宇航员看到的是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