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人类开展污水灌溉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最早使用污灌的国家是德国,它在十六世纪中叶采用了以栽培为目的的污水灌溉,随后,英、美、德、意、日、西班牙、罗马尼亚,苏联相继开展了污水灌溉事业。最早人们在土壤是一种“细菌床”理论的指导下,把污灌主要作为处理污水,消除污染的手段,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日感短缺,肥料需要也日益迫切,加之污水人工处理成本高,投资大,效果不很理想等原因,污灌便被人们普遍重视,它既是处理污水的一种手段,又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增肥的一项有力措施,从而,污灌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有组织、大规模的污灌开始于58年,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遍及各大小城市,工  相似文献   

2.
污灌区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现状评价及预断评价;评价的对象包括污染调查,污水质量分析,环境污染负荷,污灌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评价方法可用污染源指数来表征环境质量好坏。这些都常见于其他环境质量的评价之中。但既然是污灌区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着重点应是对污水及组成农业环境的基本成分水、土、作物及人、畜的调查,这一点与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而使全区百分之九十五的农业依靠灌溉。由于水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而城镇废水这一比较稳定的水、肥资源在我区或者没有充分利用,或者因不合理的污灌方法而造成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因此发展土地处理系统合理利用城镇污水,使污水回用以增加部分水、肥资源是我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生活污水产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产污系数是污染源源强核算、污染物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指标,现有的生活污水产污系数不能反映各地区差异,难以满足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本文在对四川省典型城镇生活污水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对各级城镇生活污水产污系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合四川省生活污水产污系数的测算模式,为四川省生活污水排放量统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胶州市东部滞洪区水质现状的调查,发现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水直接入渠,水体自净能力差.可通过实施截污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相结合、防止污水入湖及实施东部滞洪区湖水自净建设工程等措施改善东部滞洪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6.
陈玉成 《四川环境》1991,10(3):55-63
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污灌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了污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既起着水源和肥源,又起着污染源的三重作用。同时,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污灌对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污灌条件下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即(1)尽量控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入农业生态系统;(2)减少污染物质在农田生态系统的累积;(3)改变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途径。  相似文献   

7.
流过家门前的污水河─—对北京市东南郊污灌朝阳区段的调查北京市十三中杨晓莉,纪蕴宜一、调查的目的我家附近有一条又赃又臭的“污水河”,河里缓慢地流动着浑浊的污水,水上漂浮着塑料袋、饮料瓶、腐肉、烂鱼虾等废弃物,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气。使我对这条“污水河”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污水灌溉对水稻、玉米、小麦质量的影响,1979年我们在对水磨河、米泉污灌区的农业环境质量普查中,对灌区内的上述三种作物籽粒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清灌区对照,所得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污灌后,水稻、玉米、小麦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均略高于对照,增长幅度为0.9—2.9%,粗脂肪在玉米籽粒中亦有所增加,而且水稻、小麦中则有所减少。这说明污灌会引起作物产品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因营养成分不同而异,也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绩效评价是地方政府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但仍很薄弱的环节。本研究基于综合水资源管理(IWRM)目标原则开发了污水治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浙江省污水治理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治理关键是改善自然水体功能。当前浙江省污水治理绩效总体良好,但存在污水处理投资项目运转效率差、农田污灌比重高、东部沿海市污水治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建议今后浙江省污水治理工作应在继续提高自然水体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效率,加强农田水污染防治,并强化对东部沿海市区污水治理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亚库.   《新疆环境保护》1997,19(3):31-32
1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城市绿化地带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也逐渐扩大。在一般的情况下,因城市和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可起水肥作用,污灌后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仅污水中除植物体所需营养元素之外,还含有这样或那样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岳阳市云溪区污水灌溉农田对农业环境的影响,通过长达6年对污灌区农田灌溉水、农田土壤以及水稻大米的定位监测与分析,为污灌区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出一系列的合理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石化行业水消耗情况分析,找出我国石化企业新鲜水用量,污水排放在绝对量,吨原油、万元产值的单耗,单排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较存在的差距。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清污分流不彻底;污污分流不健全;汽提后的净化水回用量小;新鲜水冲洗地面及作为机泵冷却水直排,导致新鲜水的浪费。同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参考指标及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市水体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家口市目前水体的污染治理情况,分析了水体中污染物质的主要成分,并从工业、生活和农业三方面分析水体的污染情况,认为生活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管网建设、生态减污等措施防止水体污染,实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于洪区张士、杨士、沙岭公社几个生产大队的水稻田,于1958年前后便开始使用城市工业污水溉灌稻田,建设了一条污水灌渠,名为张士灌区,灌溉面积达四万二千亩。这个农业区污灌二十多年,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受污染较重的大约有六千亩。镉是一种致癌物质,受到镉污染的稻谷不能食用。所以,从1980年到1983年,政府已经收回受到镉污染的稻谷八百九十七万斤,至今单独存放在沈阳市于洪区粮食局宁官粮库,不敢用,也不敢处理。如果在近期内不设法解决镉污染,那么,今后每年将要继续收回四百万斤镉稻,五年就  相似文献   

15.
对现有农村污水治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和效果评价。提出了适合宁波地区农村污水治理的4类模式。分别是污废合流的集中模式、分散模式,污废分流的分散模式、过渡模式。分析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人口规模、集聚模式、地形、地质条件、功能区域,并对目标村庄进行亍相应分类,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了集中与分散模式的经济距离以及集中模式下户均投资的控制距离,最后根据研究成果对首批实施的14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16.
白银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基地,由于水资源缺乏,城郊农民长期截流东大沟含有重金属的工业污水灌溉,导致白银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白银市污水灌溉区与沿黄灌区农田土壤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了白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特征,以此为依据,探讨运用科学污水灌溉,达到重金属污染危害最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杜庆波  刘崇  朱澜波 《四川环境》2010,29(4):110-114
本文以成都市部分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调查资料为基础,对10个污水处理项目的处理效果、投资、土地占用、运行费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种节水灌溉新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灌溉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由于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因而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提出了一种节水灌溉新装置,通过在实验室进行下渗等实验,从蒸发和减少深层渗漏两个方面对其节水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装置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泺  李然  李克锋  刘盛贇 《四川环境》2011,30(6):99-103
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农业灌溉项目的兴建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农业灌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本文根据世行贷款项目——中国四川武都农业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和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世界银行及我国在农业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其中世界银行在有些方面,如评价等级、公众参与等与国内环评要求基本一致,而有些方面,如回顾性评价、替代方案分析、累积性影响分析、环境管理计划、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病虫害管理计划等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中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或与世界银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我国环评工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伴随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的开展,混合制城市排水系统成为主流.混合制城市排水系统污水溢流是城市受纳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为有效控制混合制城市排水系统污水溢流的频次和水量,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城市受纳水体的污染,从理论上、排水工程建设及城市排水系统的日常养护管理等方面剖析了混合制城市排水系统污水溢流的原因,给出了各种针对性的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