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菲律宾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5335万(1984) (一)政治经济形势1. 社会、政治概况菲律宾共和国由7100余个岛屿组成,面积299400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州与北海道面积的总和,人口5200万(1983) 。1965年就任的马科斯总统的独裁政权,持续执政达20年之久,后在国民选举中败给反对党联合阵线领导人阿基诺夫人,几经曲折,终于诞生了阿基诺新政权。而这个新政权在政治和经济上正面临着堆积如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拥有面积1.65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和面积73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拥有33亿人口和世界上三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里的土地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23%。人口却占总人口的58%。亚太地区的经济原本很落后,但目前已变成全球经济最有生气的地区,经济年增长率多年来一直高过全球其它地区。当然,反差也很  相似文献   

3.
(一)政治、经济形势1. 社会、政治概况在514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约为日本的1. 4倍),住有约5000万人,信奉佛教,说泰国语的傣族占94% 社会比较安定,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人口向首都周围过分集中,以曼谷为中心,约集中全国人门的12%,密度达全国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 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河池地区为例,采用CCA排序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河池地区11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10多年来,河池地区不同县(市、区)发生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区以城乡建设用地的迅猛增加为主要特征,说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而水域面积近10年来的大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大化、巴马和东兰3县,体现了政府决策对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重要指导作用,岩滩水电站的建立与扩建,是该3县水域面积快速增加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通过CCA排序分析可见,经济总量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是河池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8,(5):35
我国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地.其中北方天然草原区的人口将近2亿人.1.2亿少数民族人口中70%以上生活在草原。但我国草原生态利用过度、退化成灾的现状不断恶化.而且还是国家经济建设盲区。必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逐步逆转草原地区环境、经济恶化的趋势.以稳定占我国国土面积40%多的草原地区,保障国土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行为的土地利用人工社会模型的构造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探讨人工社会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创建了一个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人工社会模型(LUC-ASM)。该模型以农户和农民为两类主体(agents),模拟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影响下,两类主体对自己承包土地利用方式的微观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宏观效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以鄱阳湖区一个现实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户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行为特征为准则,利用LUC-ASM模型模拟未来30年内该村落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未来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结构调整方式、国家土地利用与环保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城市化的影响下,该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将会出现短缺,农村土地有可能被撂荒,需要及早采用政策措施予以避免。总体而言,LUC-ASM模型能够形象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微观驱动机理及各种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影响的宏观效应,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概况瑞典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20万。每平方公里只有18人,8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全国分成24个行政区和280个地方市政区。瑞典是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纸浆和造纸工业、化学工业是瑞典最重要的工业,全国20%的人口在这些部门工作。在过去的十年中,瑞典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是减少了工业和城市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保护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户外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全性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以花江、红枫湖、鸭池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为例,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全性开展评价,为评估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和改进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花江、红枫湖、鸭池三个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例分别为2.85%、3.34%和37.88%,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治理区的综合安全性和生态、经济、社会安全性的影响不同。花江治理区和红枫湖治理区的综合安全性分别提高1.44%和0.46%;鸭池治理区的综合安全性下降了1.9%。花江治理区的生态、社会安全性有所提升,经济安全性有所下降;红枫湖治理区的生态安全性有所提升,经济安全性变化不明显,社会安全性有小幅下降;鸭池治理区的生态安全性有明显下降,经济安全性有小幅提升,社会安全性有小幅下降。(3)各治理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安全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生态安全性对土地利用变化最敏感。揭示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最明显。在后续石漠化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政治经济形势1. 社会政治概况新加坡面积为581平方公里,与日本路谈岛的面积差不多,人口2529000人(未满25岁的占46. 1%,1984年统计资料),其中77%为华人,15%为马来人,6%为印度人,2%为其它人种。  相似文献   

11.
闽东南地区包括福建沿海地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5个地级市辖区,1990年人口1900多万,占全省2/3,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3。该地区位于台湾海峡两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地方资源,广泛密切的侨、港、台关系,初具规模的经济开发基础,日趋完善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等有利的区域条件,该区工农业生产、出口创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国民生产额和科文教事业发展等各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是福建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在1949年,城区面积仅有34.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94万,是以商业为主的消费城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主要有一些纺织、印刷和食品加工行业,生产规模较小,一般对环境影响不大。三十多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化,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属有六个城区、两个郊区和四个县,总面积为8220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已达174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五倍,城市绿化面积达到4345公顷,绿化复盖率为22.80%。全市总人口为586.97万,城区人口260.63万,密度为1.5万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0‰。在城区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13.
史春 《环境》1994,(11)
阜阳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幅员1.8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三百万,人口、耕地、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是全国最大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我们把生态农村的规划建设作为农村奔小康的一项主要内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涌现出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农村先进典型。其中颍  相似文献   

14.
1、地球的近照今年元旦,我有幸观看了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电视节目——《地球的近照》。从宇宙卫星上远眺日本国土,使我在考虑日本和世界的环境问题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谈到环境问题时,诚如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所说,日本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区,平地不到四分之一,而且人口集中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2.6%,可是却有近60%的人口集中居住在那里。通过观看卫星摄影,再一次使我感到,这个四分之三的山区自然和植  相似文献   

15.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经济增长的结果,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随之产生了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商务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的集中造成的。工业和人口的日趋集中,而社会内部结构发展迟缓,由此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后果之一是诱发了一些疾病,如有机汞中毒导致的水俣病、镉中毒造成的骨痛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该地区的重金属排放及其环境浓度相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影像的厦门市填海造地的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3年、1993年、2001年和2007年4个时相的Landsat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分析处理软件ErdasImage8.6的支撑下,对厦门市填海造地进程分1973年-1993年、1993年-2001年和2001年-2007年三个时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三个时段的填海造地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1年以后的填海占总填海面积的近50%。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和港口用地。填海活动与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厦门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填海活动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 日本在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支撑着1亿2千多万人口的生活。60年代,在取得经济飞跃发展的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贵的资料。经济高速发展,使许多日本人得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但也出现了震惊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在大区域内高品位铁矿的探查顺序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澳大利亚和非洲的一些经验。中国地域广大,应该考虑有效的勘查技术和方法;日本国土较小,不适合这种勘查方法。 一、区域探查顺序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大区域调查 (1) 确定探查地区的范围,如为10000—50000平方公里或更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虎林市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处穆棱——兴凯低平原,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总面积9328.6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人,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是开发较晚的地区。 建国初期,全市仅有耕地28万亩,人口3.4万人。97%的土地为森林、草甸、沼泽、水域所覆盖。湿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格局的好坏深刻地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经济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遥感(RS)平台下,以花溪区1973年、1986年、1993年陆地卫星影像和2002年、2007年CBERS影像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阐述了研究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5个年份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区30多年来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草地、林地面积呈减少的变化比较明显;建筑、旱地、灌木林等面积呈增加的变化较明显。研究成果对花溪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