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指导劳动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口罩型号,对11种口罩防护气溶胶颗粒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对部分口罩进行适合性检验。使用TSI8130测定常用口罩对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吸气阻力,使用3M FT-30定性检验Bacou801,3M9332口罩的适合性。所测试口罩中,3M,Bacou口罩过滤效率与阻力值均符合标准值要求,其余某些口罩的过滤效率最低值为23.200%,吸气阻力最高值达260.9 Pa;某些口罩的处理样与未处理样在2项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6名受试者的脸型均与Bacou801口罩不适合,其中,3名的脸型与3M9332口罩不适合。结果表明,3M,Bacou所检测型号的口罩能够达到防颗粒物防护用品的要求,部分国产口罩尚不能用于颗粒物防护,首次使用某种口罩前,要进行适合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医用防护口罩测试装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医用防护口罩实际使用工况,设计了两种针对环境气溶胶过滤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装置.采集部分常用的防护口罩,分别采用TSI CERTITEST Models 8130型自动过滤测试仪及本文研发的测试装置DHU-Ⅰ平板型口罩性能测试台和DHU-Ⅱ实况型口罩性能测试台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DHU-Ⅰ平板型口罩性能测试台和8130型自动过滤测试仪测定结果比较接近,能够反映出防护口罩在环境大气中使用的情况;而DHU-Ⅱ实况型口罩性能测试台相对前两者而言,在吸气阻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测得过滤效率降低近40%,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浸泡方法研究了材料在医用消毒剂作用下的过滤效率稳定性。结果表明:经双氧水、苯酚、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硼酸、甲醛、过氧乙酸和消毒酒精等医用消毒剂浸泡后,其过滤效率几乎不会衰减。但材料用洗洁精和洗衣粉清洗时,其过滤性能下降较大。因此,熔喷聚丙烯驻极体过滤材料在医用环境中使用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作为医用防护口罩的首选材料,并建议作为一次性呼吸防护用品使用。  相似文献   

4.
口罩是阻止颗粒物进入人体的有效防护用品,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佩戴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采用国标建议的呼吸阻力实验装置与自制的过滤效率实验装置,对自吸过滤式KN90,KN95系列口罩的呼吸阻力与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分级过滤效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种口罩的呼气阻力与吸气阻力值不仅满足国标要求,而且满足佩戴舒适性的要求;在同一风速下,气流相对湿度的增加,使2种口罩对粒径为1 μm以下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降低,对1 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究了3~20 cm/s过滤风速及75%酒精和紫外线消杀处理对两种非静电滤料与两种带静电滤料过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速的增加直接导致4种滤料穿透率增大,过滤效率降低。两种消杀手段对非静电滤料的影响很小,对带静电滤料的影响很大,且表现不同。酒精喷洒后,两种带电滤料效率显著降低,在5 cm/s下过滤效率低于未经处理滤料在20 cm/s下的效率;紫外线照射后,带静电滤料效率有所下降,带静电滤料B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了滤速增加1倍的水平。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认识空气过滤器在增大风速及消杀后过滤性能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铀矿井下常用的2种口罩对气溶胶粒子的过滤特性,在我国南方某铀矿山,利用APS3321型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井下工作人员常用纱布口罩和KN95型口罩的过滤特性进行了研究.井下气溶胶监测数据显示,该铀矿井下典型作业场所PM10的质量浓度介于0.069~ 9.800 mg/m3,个数浓度介于173.918 ~2 561.600个/cm3;PM2.5的质量浓度介于0.039~0.479 mg/m3之间,个数浓度介于173.100~2 556.382个/cm3之间.口罩过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KN95型口罩和纱布口罩对PM10的平均过滤效率分别为95%和76%,对PM2.5的平均过滤效率分别为93%和61%,可见KN95型口罩过滤效率明显高于纱布口罩;2)在0.5~3.5 μm粒径范围内,2种口罩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在3.5~ 10μm粒径范围内,2种口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接近100%;3)无论从质量浓度还是个数浓度来看,经口罩过滤后的气溶胶粒子大多数分布在2.5μm粒径范围内,表明PM2.5是主要的气溶胶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气中油雾的净化问题,对聚结纤维滤料的织物构造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将纤维细度为2μm和6.5μm的不锈钢(SS)纤维滤料及相对应纤维细度的玻璃(G)纤维滤料分别构成内含4个垂直引流通道的多层复合滤料,用气-液聚结过滤性能试验台进行对比测试,计算分析引流通道的构建对滤料捕集效率、阻力特性及品质因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滤层内加插金属网隔片建立若干垂直引流通道对滤料阻力特性有着显著影响,其过滤性能有所改善。在相同条件下,含引流通道的滤料到达阻力稳态阶段需时更长,而且上升过程中瞬时阻力最多可降低30%~50%,品质因数可提高50%~70%。  相似文献   

8.
针对纤维细度、纤维横截面形状、面层后处理工艺对PM2.5的过滤效率及阻力的影响问题,分别选用1#面层含100% 2.22 dtex PPS纤维经PTFE浸渍、2#面层含50% PPS细纤维不经PTFE浸渍、3#面层含50% PPS细纤维经PTFE浸渍、4#面层含50% PPS三叶形纤维不经PTFE浸渍、5#面层含50% PPS三叶形纤维经PTFE浸渍、6#面层PTFE覆膜、7#面层含50% PPS细纤维和50% PTFE超细纤维的7种PPS滤料进行过滤性能试验.在环境气溶胶中,采用清洁滤料进行过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m/min风速下对PM2.5的过滤效率从大到小为6#(81%)、7#(80%)、3#(76%)、5#(72%)、1#(63%)、2#(47%)、4#(41%),各因素中PTFE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的影响最为显著,面层纤维采用细纤维截面设计和三叶形截面设计都能有效增加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方面,6#覆膜滤料随过滤风速增大阻力迅速上升;其他6种滤料的阻力较接近,上升缓慢.过滤品质因数Q值方面,相对于常规滤料,面层中混入细纤维或三叶形纤维滤料的Q增大;提高面层中细纤维比例,也能使Q增大;覆膜滤料效率虽高,但阻力较大,Q最小.  相似文献   

9.
双极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极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 ,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该技术采用双极不对称荷电增强方式 ,将普通静电增强效果与粉尘凝并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既提高了过滤除尘器的收尘效率 ,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效率 ,同时又极大地改善了滤料粉尘层的结构 ,可显著地降低过滤阻力增值 ,节约运行能耗。笔者研究的该技术应用于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的治理上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场测试表明 ,该技术对焊接烟尘的滤除效率提高了 3% ,尤其对微细粉尘效果显著 ,2 μm粉尘穿透率相对下降了 4 7%。采用超细滑石粉高粉尘负荷测试结果表明 ,过滤阻力增值降低达 30 % ,清灰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和全面罩的基本结构.重点描述了日本社团法人产业安全技术协会和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自吸过滤式全面罩呼吸阻力的检测原理、检测程序和检测方式,用两种检测方式分别对DR165LAN型全面罩和X- Plore 5500全面罩的呼吸阻力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与讨论,建议检测自吸过滤式全面罩呼吸阻力时,应采用将全面罩的外面罩和内面罩拆开分别测试的方式,阻力值加和,进而得出贴近自吸过滤式全面罩在实际使用时呼气和吸气阻力的值.  相似文献   

11.
研发了以网状电极作为静电纺接收装置制备出结构不均匀的纳米膜,该膜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采用此法研制出的PLA纳米膜疏水性能优越且对人体无危害。将纺制的两种不同克重的该纳米膜分别覆在KN90、KN95口罩上,口罩过滤效率分别从93.61%、96.74%增至98.83%、99.07%;而阻力增加较小且仍满足《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以及呼吸舒适性的要求,口罩材料品质因数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发过滤效果好、呼吸阻力低的电焊烟尘防护口罩烟尘过滤模式,以电焊烟尘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电焊烟尘的微观结构和元素构成,利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检测并统计分析了电焊烟尘的粒径分布,发现电焊烟尘中的颗粒物99%以上均为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呼尘;直径0. 1~0. 3μm颗粒物粒子占粒子总数的68%以上,直径2μm以上颗粒物虽然粒子数所占比例仅为1%,但体积分数高达20%。在设计防护口罩时,上述二者均应充分考虑。利用CAD建立了a(3层过滤孔径分别为2μm、1μm、0. 1μm)、b(3层过滤孔径分别为1μm、0. 2μm、0. 1μm)、c(3层过滤孔径分别为0. 3μm、0. 2μm、0. 1μm) 3种由滤料最外层至最内层不同孔径的过滤模式,利用Fluent对3种过滤模式下速度场、压力差和电焊烟尘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a模式吸气阻力最小,但粉尘过滤效果最差;c模式吸气阻力最大,但粉尘过滤效果最好,b模式居于a和c模式之间,并得出不同孔径滤料组合方案对于吸气阻力和过滤效率具有较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种常用类型防霾口罩的实验测试,采用回归曲线分析方法得出了防霾口罩呼吸阻力随使用时间的变化函数形式,同时也通过实验数据统计给出了各种类型口罩的建议使用时长,建议N90和N95无纺布防霾口罩在空气轻度污染下使用时长不超过11~12 h,中度污染下不超过8~10 h;而棉布为面料的N95口罩在轻度污染下使用时长不超过7 h,中度污染下不超过6 h。  相似文献   

14.
JDPL型静电过滤除尘机组是我们根据多年来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成果而设计的。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组较普通机组效率提高,阻力降低,清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粘质沙雷菌气溶胶,对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考核。分别测试气溶胶发生后30s,1min,5min,10min时,车厢在超压防护和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其结果表明:急救车在超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9%,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在负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3%,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证明急救车能够通过生物污染区域安全运送、急救伤病员,也能够运送、急救生物污染伤病员或烈性传染病员确保沿途环境不受污染,该研究成果为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烈性传染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机动医疗救治平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新标准GB19083-2010的修订背景、新旧标准的差异对比,重点介绍影响口罩防护效果的重要指标—过滤效率和口罩密合性项目,并对生产厂家在应用标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个体呼吸防护装备作为重要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气溶胶颗粒物进入肺部,保障人员健康。本文首先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3种主要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重点研究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呼吸阻力、过滤效率、密合程度、佩戴舒适性和视野等5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高效低阻、佩戴舒适、可生物降解、重复使用、智能调控等5个发展方向,应加强研制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可靠的个体呼吸防护装备,最大程度保证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延长高粉尘作业环境下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性,通过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以及梯度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环境下使用40 kHz中低频率超声波清洗和浸泡清洗的方法对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材料进行实验,得到最优清洗方式以及清洗条件。结果表明: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在4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环境下使用中低频率超声波清洗后仍具有较低阻力和较好过滤效率,满足再次使用的标准;中低频超声波对口罩清洗效果在25~55℃温度范围和10~30 min时间范围内没有明显区别,从经济角度考虑可以采用25~35℃,10 min的条件进行清洗。  相似文献   

19.
1.普通棉纱口罩一般对尺寸较大的固体颗粒、纤维等具有一定的阻截能力,对可吸人肺部的细小颗粒(小于10um),尤其对于容易对肺部造成较大损失的极细颗粒(0.1-1um),其防护能力就很差了。依据防尘口罩的国标GB2626—2006的检测方法对其防尘能力进行初步测试,发现其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一般低于20%。  相似文献   

20.
覆膜滤料是降低微细颗粒物排放,降低大气环境中PM2.5浓度源头的净化技术之一。对氟美斯(FMS )针刺毡为基布覆膜滤料,进行了表面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同时,进行了这种滤料的阻力实验测试和分级效率测试。表面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覆膜呈微孔且直径为0.5μm左右的多层铰链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覆膜滤料周期性清灰后阻力为1200 Pa ,万次老化实验后覆膜滤料阻力是1163.3 Pa;在过滤风速为1.4 m/min时,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高于99%。实验结果对使用覆膜滤料的布袋除尘器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