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全球温室气体规制形成及其后续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逐步趋严。随着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趋严,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不再是一项免费的公共资源。这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大趋势,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新变量,将对全球各国自身的温室气体规制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一年,各方为取得谈判成功正在加大协调和准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碳市场的渊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各国普遍认同必须“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的目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3.
《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交易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京都议定书》在对发达国家缔约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限制的同时,还确定了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减轻其承担减排义务费用的3个“灵活机制”:“排放交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机制构建了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基础,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对中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应把握这一机会。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7-8R召开的八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集团(G8)峰会通过一项计划.呼吁”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即把劝说国际社会同意”在2050年前削减一半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G8的共同目标。一直以来.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大国对欧盟提出的”减排50%”目标并不认同。此次美国总统布什表示.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4):38-3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2006年10月26日宣布,启动《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联合国执行机制”,以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关于油棕榈种植园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新研究已经计算出CO2排放水平,它比以前认为的数据增长50%以上。英国莱萨斯特大学为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一个国际智囊团)做了一项新研究,希望估算出与生物柴油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受命提炼  相似文献   

7.
甲烷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6%,对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贡献率达25%。一半以上的甲烷排放来自人为源。甲烷浓度在近年来持续快速上升,从工业化初期的750ppb左右迅速攀升至2021年年底的1910ppb。甲烷排放控制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实践和经验,本文对相关国际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从科学设计甲烷减排目标和实施路径、针对重点领域实施差异化排放管控、强化市场经济手段应用、建立健全甲烷排放的监测监管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甲烷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聚焦务实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有率先减排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支持的义务。2010年,发达国家在“坎昆协议”下作出相应的2020年减排承诺。根据发达国家2019年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发达国家履行减排承诺整体乏力,部分国家减排进展缓慢,还有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不降反升。发达国家2020年前减排承诺兑现不力,将严重削弱2020年后落实《巴黎协定》的行动基础,也不利于巩固多边进程和各方互信。建议我国强化对发达国家履约进展的研究分析,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强宣介“以实则治”的理念,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弥补兑现2020年承诺的缺口并提高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9.
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水库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探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精确估算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水利工程与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本文阐述r水库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总结了水库温室气体的3个排放途径:水库自然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从水库特征、气候、水体pH值、水库中植被状况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产生根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自诞生伊始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温室气体控排始终是这套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围绕控排这一主线,气候国际法经历了初创期、深度推进期和自我调整期三个主要阶段,并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缔结和实施为主要代表。在气候国际法正式确立"自下而上"贡献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排放国,其对国际减排进程的参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国内层面积极推动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自主进行温室气体控排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院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多,以及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难度的增大等,我院的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工程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队伍建设、机制建立、科学预案、科技保障、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六个方面提出了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并提出了从校风建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团体组织、硬件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钱娱 《世界环境》2003,(6):38-41
巴厘岛,印度尼西亚13000座岛屿中最著名的旅游胜地.面积5500平方公里.东西绵延140公里,南北跨越80公里,是印尼这一万多颗海上“珍珠”中最闪亮的一颗。  相似文献   

13.
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是以营造安静和谐的宜居生活环境为目标,通过强化噪声监管、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改善城区声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2009年以来,厦门市思明全区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工作.目前,25个创建小区中共有24个通过验收达标.“安静居住小区”创建以来,小区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满意率达到97%,小区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6-110
阴阳观念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文学创作方面,阴阳对举、"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宇宙发生观,导致了古代文人重视骈丽的创作倾向,是古代骈文发生发展及古代文学语言形式普遍骈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在文学的变化方面,"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自然变化观,导致了古人以天道自然变化以解释文学发展变化的现象,形成了以刘勰为代表的"质文代变,变不失常"文学发展观;在文艺的审美方面,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得中为吉的万物根本论,导致了古人普遍以"中和"为美的现象,使"中和"美论成为古代几千来的审美主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