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绿叶》2016,(2)
正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市已经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想要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必须形成以大都市减排机制为基础的多层治理模式。因此,大都市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就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伦敦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城市,曾经历过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在经济转型时代既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减少污染,这为北京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伦敦和北京的清洁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多层治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于宏源  ;柴麒敏 《绿叶》2014,(7):81-88
奥巴马以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整为中心,并在全球能源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力图获取主导全球能源治理的领袖地位。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能源第一消费大国,美国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生产国,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乃至全球层面的能源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美国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和中国日益增长话语权之间的正向互动有望增强。  相似文献   

3.
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既有利于缓解中国能源安全紧张问题,也有利于俄罗斯开拓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背景、基础、特点与障碍,提出了发展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6,(2)
正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变革步伐铿锵迈进,为中国能源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中国的能源体系总体上仍处于低效、粗放、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阶段,旧的发展方式及体制机制障碍已成为中国实现能源变革的重大挑战。要实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才能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能源系统转型正处于化石能源阶段通向第三次能源系统转型的入口。基于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特点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油气为辅的化石能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第三次能源系统转型是一次"新能源革命"。本文通过分析全球能源系统转型的观点、特点来探索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方向与目标,并提出中国能源系统转型在产业技术、电力系统弹性、管理体制和社会公众参与方面面临的挑战。为此,近期中国要实现"十三五"(2016—2020年)新能源目标和2030年减碳目标,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①做好需求响应分析,加大新能源产业技术政策支持力度;②整合新能源产业管理职能,以提高能源系统的弹性;③拓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参与全球碳排放限额交易市场;④推进新能源相关立法并提高规划的时效性和协调性;⑤提高政策决策透明度,增强能源革命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赵昂 《绿叶》2013,(1):127-133
中国能源工业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未来.中国必须推行以低碳、高效、清洁为目标的能源行业的变革,实现绿色经济。为此.能源决策的公众参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投资和电网改革是能源系统改革必须关注的三因素。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呼吁全球发展清洁能源潘基文指出,“清洁能源革命”对实现新千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全球有16亿人缺电,20到30亿人仍依赖木柴、泥煤、畜粪等传统能源。他认为,必须让更多的人以清洁、高效的方式使用能源。  相似文献   

8.
陈国强 《绿叶》2013,(1):142-145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很难实现大幅度降低。为此,以能源系统改革来推动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清洁能源,更需考虑能源清洁问题。发展和推动各类方案与措施,避免或减少能源开发、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能源产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能源产业在可持续理念下的六大战略,即:(1)在发展模式上,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技战略;(2)在能源消费上,要立足中国实际,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实施煤、油、气等多能源并举的多样化战略;(3)在能源供给上,考虑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应当加大实施"走出去"的战略;(4)在能源生产上,要积极开发各种能源,尤其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新能源战略;(5)在能源产业上,要做到开发与节约并举,积极开展节能活动,实施节能优先战略;(6)在全局发展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J际情况,要实施能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0.
国际要闻     
《环境教育》2009,(7):83-84
美媒体担心中国环保技术超美国 《纽约时报》某记者说道:“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每15年就增长10亿,而这些人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支付得起高能耗的生活,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突破地球的承受极限。因此,能够生产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大工业时代的主题,而中国必须成为这一潮流中的一分子。我担心中国会在能源技术方面‘痛扁我们’。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粮食安全的生物能源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发了生物能源产业。随着生物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粮价与石油价格的联动性日益增强,农产品的能源属性日渐显现。作为连通农业和能源的一个新兴产业,生物能源事实上面临着两端约束。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既解决了能源问题,也造成了能源与人争粮,对粮食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关注能源安全,在协调粮食安全的同时寻求发展生物能源路径。  相似文献   

12.
龙韬 《绿叶》2010,(5):79-83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的中国,由于缺乏长远的整体战略,各种政策手段配合不力甚至相互脱节,在能源方面遭受了重大损失。如何才能把握能源的主动权?在传统能源领域,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树立蓝色国防观,保障海外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在新兴能源领域,要争取掌控原创性的技术,大力开发新能源。这中间,把自己疆域内的能源开发好是重点,因为它最可控、最可靠。  相似文献   

1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3):57-57
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马天瑞博士16日在此间召开的“第二届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2005年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量是380亿美元。其中,不含大水电,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为6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与能源结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也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文章客观的反映了乌鲁木齐冬季采暖期使用燃煤能源,对人居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乌鲁木齐清洁能源的储藏量及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为发展清洁能源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1):53-53
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年能源工作的主线。国家能源局日前在全国能源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抓住能源供需形势相对缓和的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1992年国家能源部撤销后,时隔17年首次举行的这次全国性能源工作会上,国家能源局将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列在今年我国能源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6,(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发展理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以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谋划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事实表明,近年来,国际石油需求疲软,供应宽松,价格低位运行,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全球能源从煤炭和石油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变,供应和消费结构都出现了重大变化,新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突破,发展绿色能源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伴随着国际能源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形势,能源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因此,确立以供应安全、价格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能源安全观,以创建现代能源安全体系,提高我国能源供应能力、需求调控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国际市场影响能力应成为着力点,确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查道炯 《绿叶》2010,(5):84-90
探索怎样开展好能源的国际合作,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有怎样的能源发展目标。我们的关注点和精力刁应该老放在担心别人有资源不卖给我们,到处找油气上面。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是否有更广阔的互间,最终取决于自己国内的能源市场做得怎样——做好了国内的事,才会拥有话语权,再寻求国际雀作就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应该调动公共资源,先把节能减排和国内能源结构的优化真正做起来。  相似文献   

18.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余音未了,"低碳经济"一下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在国内,"低碳经济"也是风生水起,各地各显神通。那么,低碳面前,安徽又该如何破题?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安徽省主委俞祖彭认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正逐步趋于成熟,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已有明显的下降,建议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2,(2):106
全球石油资源理论上仅够开采40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6年。尽快使用替代的清洁能源,比任何时候都紧迫,我国已对新能源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