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碳素厂的碳素制品用煤沥青作粘结剂成型,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分解出大量黄色沥青烟气,该厂轮窑车间的沥青烟气,以每小时5~7万米~3通过70米高的烟囱排放,严重污染环境。该厂在一机部一院,上海冶金局安装大队等单位协作下,采用6米~2,(二台并联使用)同心园电滤器净化沥青烟气获得成功,并革新自动供电装置,  相似文献   

2.
X780.1200502308用脉冲电旋风除尘器处理催化剂厂分子筛尾气/魏章斌(华中科技大学)…∥化工环保/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化工研究院.-2004,24(5).-344~346环图X-32介绍了脉冲电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用其处理催化剂分子筛尾气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分子筛尾气很适合脉冲电旋风除尘处理,除尘效果较好,在进气含尘质量浓度为1324.9mg/m3时,除尘效率达89.4%左右,粉尘驱进速度达0.05~0.17m/s,比常规电除尘技术提高1倍左右。图1表1参11X780.3200502309负载型TiO2固定相光催化降解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王九思…(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学院)∥环境污染治…  相似文献   

3.
搭建了蜂窝湿式静电除尘实验台,研究了不同清灰方式下湿式静电除尘的放电特性、除尘效率、分级效率.结果发现,喷淋清灰方式对颗粒物脱除效率最高,溢流清灰方式其次.为了避免喷淋产生的水雾对除尘效率的不稳定影响,着重研究了溢流清灰方式下,湿式静电除尘器比收尘面积、运行电压、烟气初始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比收尘面积和运行电压均可使除尘效率增加,通过观察颗粒物分级脱除效率发现,粒径段在0.5~1μm之间的颗粒物脱除效率较低.当烟气含尘浓度达到较高值(442.85 mg·m~(-3))时,除尘器仍可保持较高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4.
1.由于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二次烟气处理开始受到重视,不少车间安装了二次烟气处理系统,净化设备多采用袋式除尘器。 2.目前有效控制微粒(<3微米)的方法和设备正在发展之中,解决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微粒粗化,如利用凝聚、凝结原理使细颗粒变粗,然后用现有除尘器收集起来;二是改进现有除尘设备或研制新型除尘设备,提高捕集效果。 3.制订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近几年美国对冶金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设备要求烟尘排放浓度在50毫克/米~3以下,电炉在12毫克/米~3以下。 (二)二氧化硫据报道,美国在铜锌铅各冶炼厂烟气中含硫总量277万吨中,只回收硫85吨。在控制二氧化硫的各种方案中,美国认为  相似文献   

5.
环保文摘     
中小型燃煤锅炉新型湿式除尘脱硫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分析「刊〕/襄清清等//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等)1995,(4),21~24 新型湿式除尘脱硫技术除尘效率高,脱硫效果好,不需要投欢碱性物质,以废治废,综合利用,装置结构紧凑,无需大面积沉淀池、无需另增掘泥设备与人员。初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经济性能优越。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很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湿式除尘技术。流化床CoO烟气脱硫试验研究〔刊〕/杨国华等/)’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等)1 99只.(5、,‘19\一22 本文介绍了流化床Cuo烟气脱硫试验,分析厂Cu/S摩尔比、床高、进口烟气中…  相似文献   

6.
陈冬林  吴康  曾稀 《环境工程》2014,32(9):70-73
介绍了现阶段国内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包括静电除尘、袋式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的原理、特点和改进方向,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烟气除尘新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展望了国内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0 MW以下燃煤机组呈单台容量小、总台数大的特点,是燃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选择7台12 MW燃煤机组,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Method 29法现场检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浓度,分析烟气中Hg、Pb、Cr、As的排放特征;采集机组产生的飞灰和底灰,分析除尘技术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中重金属经脱硝除尘脱硫装置协同控制后,ρ(Hg)为0.20~0.44 μg/m3,烟气Hg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100.0%;ρ(Pb)为0.5~2.6 μg/m3,烟气Pb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38.7%~92.1%;ρ(As)为0.6~3.0 μg/m3,烟气A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67.8%~100.0%;ρ(Cr)为3.6~23.9 μg/m3,烟气Cr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65.8%~99.2%.飞灰富集Hg、Pb、Cr、As的能力大于底灰.重金属主要富集于飞灰中的细颗粒物中,采取除尘技术可有效协同控制烟气中的Hg、Pb、Cr、As;飞灰中重金属元素Hg、Pb相对富集系数均与煤中硫含量呈负相关,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技术对飞灰富集Hg有促进作用.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02 2~0.005 1、5~17、42~160、7~24 mg/t.研究显示,100 MW以下燃煤机组与100 MW及以上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排放特征不同,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Hg排放浓度较小,二者烟气Pb、Cr、As排放浓度相近,选用湿式电除尘技术可进一步降低烟气Hg、Pb、Cr、As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8.
某燃煤热电厂采用SNCR-SCR耦合脱硝+布袋除尘+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湿式静电除尘的组合工艺对原烟气净化设施进行改造,以实现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随机抽取1个月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_2排放浓度非常低,平均浓度仅为6. 32 mg/m~3,应进一步优化控制参数实现经济运行。NO_x排放浓度稳定,98. 2%的时段排放浓度<50 mg/m~3,但氨逃逸控制不理想。经过湿法脱硫和湿式静电除尘后,96%的时段粉尘排放浓度<2. 5 mg/m~3。综合分析,组合工艺是一种适合燃煤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可靠工艺。  相似文献   

9.
石墨化电极生产采用煤沥青作粘结剂,在高温焙烧过程中分解产生浓黄色沥青烟气,这种烟气含有害物质,以每小时5—7万立方米的风量,通过七十米烟囱向空间排放,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危害人民健康。 上海碳素厂的广大同志,为了解决这一严重污染问题,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用电过滤器净化烟气获得成功,除尘效率达百分之九十左右,使浓黄色烟变白,每天能回收焦油300公斤左右。 电过滤器又称静电集尘器,它适用于捕集10微米以下的细粉尘,也适用捕集1微米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细颗粒物区域污染已成为普遍现象,控制燃煤电厂细颗粒物的排放是控制大气中细颗粒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了解燃煤电厂细颗粒物的排放粒径分布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浙江某电厂660 MW燃煤机组,在120、100、90和85℃四种不同运行工况下,采用Dekati ELPI+对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以及烟囱60 m横断面处烟尘进行多平台同步采样测试,以研究该电厂所排放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工况下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工况下,电除尘器出口和烟囱60 m横断面处颗粒物数浓度都主要集中在亚微米态(粒径 < 1 μm),并随粒径增大而数浓度快速减小.② 随着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的降低,烟气经过除尘装置后,无论是颗粒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当烟气温度降至90℃时,继续降温对电除尘器除尘效果的影响基本趋于恒定.③ 无论燃用设计煤还是校验煤,当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相对较低时,经脱硫后积聚模态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除尘后有明显增加;而烟气温度较高时,呈现出脱硫后较除尘后粗模态颗粒物质量浓度增长的现象.④ 当原烟气稀释倍数从7倍增至10倍时,6~27 n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呈指数倍增长,说明稀释过程主要影响纳米级颗粒物的数浓度.⑤ 燃用设计煤,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90℃时,电除尘器对PM1的去除效果最明显为63.9%~99.8%,可见降低电除尘器入口运行烟温,可促进其对亚微米态颗粒物的捕集率.   相似文献   

11.
高温烟气中颗粒静电脱除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90~450℃条件下静电除尘器的放电特性及除尘特性,分析温度、工作电压、烟气流速及颗粒浓度等关键参数对于颗粒静电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90℃上升至450℃,在比收尘面积为46.5m2/(m3·s-1),粉尘初始浓度约为750mg/Nm3的工况下,颗粒脱除效率均可达到98%以上.随着电压升高,除尘效率不断提高,但其升高趋势逐渐变缓.在相同电压下,随着温度的上升,电晕电流显著增大,强化颗粒荷电,颗粒的脱除效率提高;而在相同电流下,高温下较低的空间场强使得颗粒的驱进速度减小,导致颗粒脱除效率下降.烟气流速提高降低了颗粒的脱除效率,PM1.0受烟气流速的影响较PM10更为明显.颗粒初始浓度的上升增强了颗粒的碰撞及团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颗粒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把具有惯性沉降除尘和多进口旋风子除尘两级除尘一体的复合多管除尘器用于电厂煤粉锅炉烟气除尘 ,以替换原有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运行测试表明 :用于液态排渣煤粉锅炉 ,其除尘效率达到 90 %~ 93% ;用于固态排渣煤粉锅炉 ,其除尘效率达到 93%~ 9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袋式除尘、静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等燃煤锅炉传统烟气除尘技术的原理、特点,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低低温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聚并技术、协同脱除技术等新型除尘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枣庄矿务局水泥厂研制的“水泥厂立窑烟气湿法除尘新工艺于今年3月13日在枣庄矿务局水泥厂由山东省煤炭管理局主持召开的“水泥厂立窑烟气湿法除尘新工艺”技术鉴定会上通过技术鉴定。水泥厂立窑烟气是小水泥厂主要污染源之一。国內许多研究单位和水泥厂对立窑烟气的除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但是,由于立窑烟气量大、温度高、湿度大、含尘浓度高,而且这些因素的变化幅度大,给除尘措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国内虽有些水泥厂先后采用电收尘、布袋收尘以及湿法除尘机组等系统,试图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但都因种种原因,均难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依据钢铁厂烧结烟气的特点,介绍了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处理系统原理、具体系统组成和该工艺的先进性,并结合了河北省某钢铁厂2台105 m2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项目具体的设计、施工和安装调试,分析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脱硫除尘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具有脱硫除尘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烧结烟气脱硫中推广应用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6.
焙烧炉烟气(120—140℃)中的汞或汞化合物,可用如下方法除去:(1)往烟气中喷10—300目硫和(或)硫化合物,生成的 HgS 收集在≥120℃的过滤器内。收集的灰渣为堆放起见,在水泥或沥青中固化。实例;将200~300目 ZnS 以0.1~10g/m~3的密度喷入120℃含汞0.3mg/m~3的焙烧炉烟气内,生成的 HgS 和烟尘在230℃用玻璃纤维袋滤器收集,增加 ZnS 的喷射量可改进由烟气除去汞的效率。采用本法汞的脱除率为≥50%。(2)方法同上,如生成  相似文献   

17.
彭犇  张业玲  岳昌盛  杨景玲 《环境工程》2018,36(12):151-154
降低烧结烟气细颗粒物排放是控制钢铁烧结领域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将烧结除尘灰和水洗后的烧结除尘灰以2%比例加入烧结配料中,开展烧结杯实验和烟气细颗粒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除尘灰和除尘灰中碱金属是影响烟气细颗粒物排放的重要因素,原除尘灰和水洗后的除尘灰配加后的细颗粒物排放值分别为127,90.9 mg/m~3。其中:水洗后飞灰配加下烟气细颗粒物中的碱金属排放较原除尘灰配加下的烟气减少了40%。因此,降低烧结配料中的碱金属将有助于控制烧结烟气细颗粒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钠钙双碱法烟气脱硫主要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纤维栅洗涤器在实验室对钠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洗涤器的风速、烟气SO2 初始浓度、吸收液 p H值及 [Na+ ]浓度、液气比等进行了模拟实验 ,得出了它们与烟气脱硫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郭亮  张辰  王相凤  刘宇  王凡  张凡  苗杰  钱枫 《环境工程》2015,33(8):47-51
通过对6台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控制装置前后烟气中重金属浓度进行测试,考察了静电除尘器(ESP)、湿法脱硫装置(WFGD)和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对烟气中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SP对烟气中的重金属有较好的捕集效果,对Pb、Cd、Cr的去除效率均为50%以上,通过对2台工业锅炉烟气中重金属排放测试发现,静电除尘器对Hg的去除率分别为45.70%和29.63%;经WFGD装置洗涤后,烟气中Hg、Pb、Cd的浓度均低于10μg/m3;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对Hg、Pb和C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4号锅炉烟气脱硫后Pb的排放浓度高达65.76μg/m3。ESP+WFGD烟气处理装置较脱硫除尘一体化装备能够更好地控制烟气中重金属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氧化能力。图6参4X51 9503412采用蒸气喷射助燃器新技术减轻锅炉污染/何正林…(杭州木材总厂)//环境污染与防治/本刊编辑部(杭州)一1995,17(2)一22~23 环信X一3X51 9503413N()x、NH3、s():和voes的第二代消除对策一Seeond generation abatement strategies for NOx,NH3,50:and VOCs仁刊,英]/P.Grennfelt…//AMBIO一1994,23(7)一425~433科图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长距离越境大气污染条约已决定分别削减三个草案的越境大气污染。它们是硫、Nox和V()Cs。这些草案尚不足以解决欧洲的大气污染问题,还需要能达到持续生态系统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