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农业上也提出了环保、节能的口号。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就是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当前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许多地区用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对有限的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一方面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使农业生产模式升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本文从当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和主要技术入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节水灌溉的应用,最后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匮乏是当前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灌溉用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极大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提高农业灌溉水源利用率的问题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们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农业灌溉过程的节水工作也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得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干旱地区可以得到更多的水资源的调度。本文重点对节水问题进行分析,对农业灌溉节水工作进行具体探讨,并对农业灌溉节水工作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华北地区面临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节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与农业节水效果密不可分,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269份农户调查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生产特征、政策宣传特征和农户水资源稀缺性认知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6、0.157、0.469和0.200。表明节水灌溉技术补助、培训和参观高效节水示范区对提升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效果显著。因此,在依靠政府技术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发现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差异,制定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宣传推广体系,有利于提高华北地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     
《环境》2007,(6):10
45% 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而农业用水的90%以上用于灌溉。农业用水不仅比重大,而且节水潜力大。全国2/3的灌溉面积灌水方法十分粗放,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从用水比重考虑,还是从节水潜力考虑,农业节水都应该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杰  许朗  吴东立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8):2181-2194
很多地区节水技术的应用并未带来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下降。通过应用中国华北平原地级(直辖)市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和LMDI指数进行分解,测算出节水技术带来的农业灌溉用水反弹量和预期农业节水量。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平原节水技术引起的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均值为15.02%,这表明华北平原整体并未完全达到节水技术应用带来的预期农业节水量。节水技术应用放松了水资源约束,农户会扩大灌溉面积或高耗水高收益作物的种植,从而削弱节水技术的节水效果。黄河区的农业节水反弹效应程度最大,部分地区甚至会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的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是农业节水反弹效应的直接原因,农田灌溉水利建设投资的增加和水权市场建设的不完善则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现状,阐述了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才能取到长足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田水利灌溉是我们国家农业的基础,随着现在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如何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道路上避免不了的问题.这样看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符合科学发展观,也符合社会与人民群众的诉求.本文将对节水灌溉从技术层面进行论述,强调该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这一问题,采用节水技术进行灌溉已势在必行。从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出发,在黄河流域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技术,促进节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 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 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相似文献   

11.
绿色屋面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象北京这样的缺水城市,绿色屋面的节水灌溉不容忽视。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水源配置、根据土壤含水率科学确定灌水定额等措施可减少城市绿色屋面的耗水量。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灌溉中,出于节约的目的,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根据灌溉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滴灌分为泵注式、文丘里式、压差式以及水驱动混合注入式等,其中,水驱动混合注入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滴灌方式。本文从滴灌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在农业节水灌溉中滴灌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滴灌技术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探讨,尝试利用水资源环境的观点透视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结合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可持续空间、对受损水资源环境生态恢复与治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性能措施和实行生态环境可持续优先原则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近于其饱和容量,发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保障和发展干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近于其饱和容量,发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保障和发展干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已成为很多国家缓解农业用水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节水技术的投资力度。由于缺乏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此,论文采用3 a面板数据对我国黄河和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开展了定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空间分布较广且扩散很快,但是以播种面积测量的采用程度却很低。资金需求少和一家一户易于采用的传统型和农户型节水技术的采用程度相对较高,而资金需求大且需要集体行动的社区型节水技术的采用程度很低且发展缓慢。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水资源的短缺程度也是影响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希望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节水技术的推广政策和示范村的建立都是十分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生育期产量随蒸散量而增加,>500mm后产量下降,经研究与实践证明,一般年份该地区水浇地小麦产量比旱地增产,黄河以北尤为突出,但旱作农业基于土壤可贮存的 1/3的雨季降水,而有一定潜力。因此,用系统的观点一方面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自然降水,发挥土壤水库的贮水作用以发展旱作农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水浇地节水灌溉,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AT-WEAP联合模型的西辽河支流水资源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近代水科学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以西辽河支流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索了一种水文模型耦合方法(SWAT-WEAP),以水短缺量为指标,同等考虑水资源供给端与需求端,对气候变化与不同人类利用情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干化气候情景比暖湿化气候情景明显加剧了老哈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降水减少10%导致的水短缺量比降水导致10%所缓解的短缺量要多31.17%;②气候变化对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影响最大,对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影响相对很小;③老哈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源自农业不合理灌溉,发展畜牧业、 改变种植结构与高效节水灌溉是缓解水短缺、 降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有效的方式;④基于供水端的措施(如水库)在暖干化气候时由于水资源供给来源受限,其缓解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约束地区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除了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之外,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论文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节水高效种植结构调整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克服了以往模型研究中存在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局限性。并应用该模型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该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运算,提出了该区2010年和2030年的节水高效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该方案重点压缩了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扩大了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应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能够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农业与节水工作共同进步、相互发展。目前,我国在农业节水技术应用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应用仍然需要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