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森林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卫芬  马青江 《青海环境》2000,10(3):134-13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径流、净化空气、减轻和防治污染等重要作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金属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尾矿废弃地是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其生态恢复所面临问题的研究,讨论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使用外来物种对于尾矿废弃地这一独特的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可能性,并探索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梭梭林是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起主导作用,它改变了荒漠下垫面的物理性状,对太阳辐射能、空气动能及水分循环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既增加下垫面粗糙度,降低低层空间风速,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和水分循环性状,又能生产一定数量的生物产量,为荒漠中绿洲的巩固与稳定及促进其农牧业生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的概念,分析了全球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状况,总结了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科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货币计量转换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增益补偿法和损益补偿法,以农田林网和防风固沙林的生态效益的货币价值进行了计量转换。结果表明,和田地区防护林年均林价为6.06×107元,生态效益价值20.17×107元,林价与生态效益货币价值之比为1:3.33倍。  相似文献   

6.
森林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森林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折,指出森林植被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建议加快我因森林植被的建设与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低温雪灾后莽山保护区森林植被恢复遥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1月的低温雪灾为背景,选择反映植被长势的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以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少、最能体现植被自然恢复的莽山保护区为研究区,以像元二分模型为基础,通过计算样区植被遥感直方图的拐点来确定NDYI(soil)和NDVI(veg),通过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来衡量低温雨雪后森林植被的恢复状况,并对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林龄和树种的森林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整个莽山乃至南方受灾地区的受灾程度评价提供方法支持,为灾后重建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秦皇岛市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效益,发现秦皇岛市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分布不均、林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期秦皇岛森林生态系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9.
我国辽西地区矿产储量巨大,对矿产的大量开采导致矿区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植被减少。辽西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带,常年降水量低,再加上常年的开采,矿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极其困难。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冬季寒冷、降水量低,且矿区内石砾多、土壤少、保水性能差、植被生存条件刻薄状况,提出应挑选廉价经济的土壤以及适宜的植物用作矿山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参照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对其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应用调整后的技术方法对南宁市2000~2020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开展评估,并分析调整后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在评估时段,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54.148~74.355之间,总体保持在良好等级,202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接近优等标准;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时间段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及等级变化特征;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生态功能区域评估、专题评估、服务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通过对该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具体的评估业务,为生态环境监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阆中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是一种间接的经济利益。本文通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减免旱涝灾害,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效益评估。将阆中市森林生态效益用货币体现,科学直观地反映了阆中森林生态工程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雅安市天保和退耕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人类生存哲学的革新,其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讨了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以截止2005年底雅安市天保和退耕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估算了增加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吸收CO2和释放O2、净化空气、娱乐与旅游方面今后每年将产生的生态效益为112.56亿元,表明了实施两大工程后的巨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生态开发福建非木质森林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丰富的非木质资源,生态开发这类资源可以缓解林业发展的压力,并为山区经济提供新的动力。文章分析了福建非木质森林资源的开发现状、机遇及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山区综合开发是21世纪林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介绍虞山宝岩高科技农林生态观光园的规划,旨在探讨新形式下农林综合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和恢复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社会环境,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库尔勒市为例,阐述了城市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针对库尔勒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几点方案。  相似文献   

16.
牛乐德  洪亮  张文翔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56-58,96,F0002
以Landsat-7 ETM+为数据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北部进行森林景观分类及其景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针叶林为主要森林景观,阔叶混交林的形状结构较为松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最严重,人为干扰强烈。因此,需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防止景观破碎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