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1引言厦门是福建省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受灾损失重。灾害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以暴雨洪涝、台风气旋为代表的气象水文灾害和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厦门还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已经有400多年没有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此外,厦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以及社区应急能力4方面因素的城市灾害(地震)风险评估体系。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和AHP法给出了一种可行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给出的风险度量化公式、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可以对城市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模糊隶属度函数消除了量纲的影响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AHP法可有效用于确定指标权重。基于风险度计算公式的灾害风险度综合评估指数,使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各国频繁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工业灾害,促使人们对灾害引起的危机状态的管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风暴等;而工业灾害则是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剧烈爆炸、塌方、大火、环境污染和重大设备事故等。上述事件或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影响面广、发生征兆相对较少以及发展迅速的特点,往往使人防不胜防,给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混乱。减少这类灾害的经济损失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程序化的危象管理(Crisis Management),即控制灾害的发展,搞好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目前,我国多数安全论著未对危象管理加以系统的论述,各级单位也大都把安全工  相似文献   

4.
德国:灾后重建经验之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虽然地处欧洲大陆,但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以水灾居多,仅最近几年就有1997年、2002年和2005年3次大规模洪水发生,此外暴雪、飓风等灾害也时有发生。在应对灾害和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方面,德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金磊 《安全》2005,26(1):15-17
1 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指的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原生灾害)发生后,与其伴生或衍生(引发)的灾害.它往往会形成一条灾害链,持续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主灾.  相似文献   

6.
《安全》2016,(3)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雷电灾害事故频数进行预测,以贵州近12年历史雷灾样本为例,分别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雷灾事故四个等级作风险预测,以弥补雷灾样本少、其概率分布难以确定等缺陷,为防雷减灾提供决策性建议。同时,对于此类自然灾害的风险预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震灾害诱发的井工煤矿次生灾害中承灾体与次生灾害的关联性,首先基于系统科学、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地震诱发井工煤矿次生灾害系统,定义系统结构、特征、功能及子系统间关系;其次在地震灾害、孕灾环境、井工煤矿承灾体等3个子系统中确定次生灾害的调查对象;然后基于语义网络对系统内的承灾体、关联关系进行知识表示,得出承灾体、次生灾害的知识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三者间具有链式关系,均会与环境共同作用于井工煤矿的承灾体。  相似文献   

9.
正8月4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今年7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7月全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经核定,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308万人次受灾,130人死亡失踪,299.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7万间房屋倒塌,24.4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6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70亿元。  相似文献   

10.
郑元平  项哲 《安全》2012,33(4):1-3
正突发性自然灾害,强度大破坏严重,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灾害同时造成人类食物资源的重大损毁,以及爆发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在灾害突袭下,食品的供应与食品的安全面临着新的应对难题,因此应注重灾后食品常见或可能出现的卫生与管理问题的研究,预防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以防止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与灾害》2020,(5):F0002-F000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综述了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并给出了2006年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分别减少12.6%和11.2%.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火灾发生22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4468411元.2006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453.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1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hm2,上升5.9%,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hm2,上升17.7%.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比2005年上升23.8%.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270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2120亿元.2006年是中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减少34.3%,死亡(含失踪)492人.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5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5年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救援力量是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救援力量的优势、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频发的国家,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地质、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地震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地震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能使伤害降到最低。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正>据调查,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到203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在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人口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防灾能力差的现象已逐渐显露,一旦遭受灾害侵袭,势必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现如今,城市的孕灾环境正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不仅面临着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地面沉降、城市内涝、交通事故、公共卫生、火灾等多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12月国内环境事件数据   总被引:4,自引:18,他引:4  
简要统计了201年10-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以及地震、病虫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17.
<正>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是指地震强烈震动后,以震动的破坏后果为导因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种类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可能遭受海啸的袭击。冬天发生的地震容易引起冻灾。夏天发生的地震,  相似文献   

18.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对2020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灾害为主,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68万人次受灾,2人死亡;1.4万间房屋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50.2千公顷,其中绝收5.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相似文献   

19.
为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灾害风险管理更好地结合,从城市规划的基础单元———城市用地系统出发,提出基于城市用地单元的区域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基于城市用地单元的灾害风险评估,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单元上潜在致灾因子及承灾体自然脆弱性相结合的灾损风险评估,以及人口、经济、社会因素等所引起的社会脆弱性评估2个方面。通过耦合矩阵,得到5个等级的灾害风险。其中,灾损风险与脆弱性均较高的城市用地单元或区域应得到高度关注。基于城市土地利用单元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关键,在于建立城市用地单元的数据库。提高基础数据的精度,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一、灾害紧急救援管理的范围比较宽广 美国的灾害紧急救援管理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灾害,其范围非常宽广,既包括龙卷风、台风、地震、洪水、干旱、火山爆发、泥石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又包括工业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及化学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等环境灾害,更包括以针对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