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砂页岩赤红壤磷肥活化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活化剂处理不同性质的磷肥,并对其在砂页岩赤红壤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砂页岩赤红壤上,施用供试的儿种经活化剂处理的磷肥均能显著提高蔬菜生物量。砂页岩赤红壤中的铁、锰质量分数与磷素的有效性有密切的关系,且在还原条件下,土壤铁、锰对磷的固定作用更大;硅、钙可促进土壤中磷的释放。供试活化剂不仅可促进难溶磷的释放,还可控制水溶性磷的释放,使土壤供磷性能平稳;有机活化剂的用量,用于难溶性磷促释时其质量分数为3%,用于水溶性磷控释时其质量分数约为14%。在土壤-植物体系中,活化剂对磷的促释和控释机理是它通过对土壤铁、锰、铝质量分数的调节而实现对磷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成土母质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土母质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与不同母质所含无机胶体(粘粒、游离氧化物)的差别有关.对浙江省八类母质发育的土壤的团聚体组成的研究表明:母质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水稳定性影响顺次为玄武岩>石灰岩、Q2红土>花岗岩、石英砂岩>泥页岩>紫砂岩>红砂岩.其中母质对5-1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可变电荷土壤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吸附去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一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4种可变电荷土壤对磷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可变电荷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4种土壤对磷吸附鲢的大小顺序为昆明砖红壤>柳州红壤≈徐闻砖红壤>鹰潭红壤,与土壤游离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大小顺序一致.说明土壤铁、铝氧化物对磷酸根吸附有重要贡献.被土壤吸附的磷酸根在NO-3体系中的解吸量很小,一般不超过吸附量的10%,但在柠檬酸体系中磷酸根的解吸量量著增加,说明磷酸根主要通过非静电吸附机制被可变电荷土壤吸附.根据淋溶试验结果,昆明砖红壤、柳州红壤、徐闻砖红壤和江西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分别可达1 792、1 536、1 408和1 280 mg·kg-1,说明富铁可变电荷土壤可以用作水体中磷的有效吸附剂.从土柱淋溶试验获得的吸附量大于一次平衡试验所得值,说明由于磷吸附慢反应的贡献,磷的吸附量随平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苄嘧磺隆在两种土壤(广州赤红壤、湖南红壤)和两种人工合成氧化物(针铁矿、铝氧化物)中的吸附,以及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方程描述供试样品对苄嘧磺隆的吸附,其中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的结果较佳.在苄嘧磺隆的实验浓度范围内和一定的pH条件下,吸附苄嘧磺隆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顺序为:铝氧化物>湖南红壤>针铁矿>广州赤红壤.(2)苄嘧磺隆在供试样品中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张宇峰  夏阳  崔志强  骆永明 《生态环境》2010,19(8):1960-1963
近年来酸雨危害频繁发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酸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锌的吸附和解吸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种典型土壤,通过加入外源重金属锌培育污染土样,在不同pH的酸雨下对已污染土样进行解吸。通过实验探究土壤母质对于重金属锌的吸附及解吸的特点,为国家制定土壤标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土壤中锌的解吸量随着pH的降低而增加;比较不同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在pH=4.0、5.6模拟已污染土壤中锌的解吸量顺序为:沟沟堆积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河相沉积物母质〉海相沉积物母质。在pH=2.0、3.0时,河相沉积物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解吸量迅速增加,超过海相沉积物母质锌的解吸量。  相似文献   

6.
湘南第四纪红壤吸附SO^2—4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铭  孙富臣 《环境化学》1995,14(2):129-133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地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2-4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2-4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2-4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ZPC时,以置换水合基(-OH2)的方式进行,PH在3.5-6.5之间时,以置换羟基(-OH)的方式为主,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浓度KCL和不同pH下,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CI-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I-吸附量随平衡 CI-浓度 C(e)增加而增大,恒电荷土壤呈线性,可变电荷土壤在添加 CI- 0.5-5.0 mmol/L.下,符合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一浓度下的CI-吸附量及其随浓度增加的速率均为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黑土,与这些土壤所带正电荷量顺序相一致。Langmuir方程K值较小且几种土壤差异不大。恒电荷土壤对CI-的吸附量很小,在浓度较低时常出现负吸附,其吸附机理可能更多的是与K+吸附时的同时吸附。7种土壤CI-吸附量均随pH增加而降低,但降低强度可变电荷土壤远大于恒电荷土壤。  相似文献   

8.
改性土壤对模拟含硝基苯废水的吸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仲艳  王晓蓉 《环境化学》2002,21(3):235-239
研究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TM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改性的土壤(黑土、黄棕壤、红壤)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土壤和改性土壤均能吸附水中的硝基苯。但改性土壤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改必土壤吸附硝基苯能力的顺序为1CEC-HDTMA黑土>1CEC-HDTMA黄棕壤>0.7 CEC-HDTMA黄棕壤>1 CEC-HDTMA红壤>0.7 CEC-HDTMA红壤>1 CEC-TMA黄棕壤>1 CEC-TMA红壤。未改性土壤和HDTMA改性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通过分配来进行,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方程表示,其lgKSOM为2.27,lgKHDTMA为2.87。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东部花岗岩、玄武岩和石灰岩地区布设91个采样点,采集土壤剖面和母岩样品,测试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其纬向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时:(1)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玄武岩土壤>石灰岩土壤>花岗岩土壤;(2)花岗岩和玄武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母岩接近,石灰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母岩;(3)花岗岩上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而玄武岩和石灰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由北向南均呈增高趋势,且与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高同步;(4)微量元素含量与氧化铁含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相关性大于这两者在花岗岩土壤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邵兴华  张建忠  王艾平 《生态环境》2010,19(10):2355-2359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淹水对2种酸性红壤(旱地红壤、水稻土)磷吸附解吸特性及草酸可提取态P的影响。淹水培养实验中,2种土壤分别淹水0(对照),1、2、3、4、8周,淹水培养结束后进行P吸附解吸实验,解吸实验结束后测定土样中草酸可提取态P。结果表明:与氧化状态相比,淹水后旱地红壤P吸附量减少,水稻土淹水1、2、3周P吸附量高于氧化状态,继续淹水4和8周后P吸附量减少。淹水前后旱地红壤P吸附量均大于水稻土。用简单Langmuir方程拟合P等温吸附曲线,除淹水4周外,P最大缓冲容量(MBC)随淹水时间延长而降低。结合能常数(K)淹水前后的变化规律性差。2种土壤P解吸量随加入P量增加而增加。氧化、还原状态下,2种土壤酸性草酸铵可提取P均远远大于CaCl2解吸P,虽然水稻土吸附P量低于旱地红壤,但P解吸量无论是CaCl2解吸P还是酸性草酸铵可提取P均大于旱地红壤,主要原因在于水稻土全P及速效P含量大于旱地红壤。淹水后草酸可提取态P增加,吸附P的释放和被新近形成的铁氧化物再吸附是淹水后草酸可提取态P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溶液pH对红壤吸持磷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铭  刘更另 《环境化学》1995,14(4):306-310
本文研究了湘南红壤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通常pH范围内,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对H2P04^-的吸附等温式以Langmuir方程式最好;而且吸附量远远大于旱地红壤。当介质pH很低时,红壤磷酸盐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至pH2.9附近时出现最大吸附值,然后随介质pH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说明磷酸盐最大吸附pH的产生是由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及水解、土壤电荷零点及磷酸盐水解常数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湖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_4~2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_4~2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_4~2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海南热带橡胶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华  丁维新  孟磊 《生态环境》2010,19(11):2563-2567
为了解热带橡胶园土壤活性有机碳状况,采集了海南全岛13个不同胶园土壤,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橡胶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70 g.kg-1(以C计),变化在0.92~6.82 g.kg-1之间,变幅达到641%。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全氮显著正相关,同时受成土母质的强烈影响,玄武岩发育的土壤最有利于易氧化有机碳累积,砂页岩和花岗岩次之,而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形成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较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也受气候强烈影响,随湿度降低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添加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铅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羟基磷灰石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铅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土壤对铅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土壤中加入羟基磷灰石明显增加了土壤对铅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同时降低了土壤中铅的解吸百分数,在偏酸性的红壤上表现更为明显,其最大吸附量增加28%.羟基磷灰石对铅吸附的反应机理可能与磷灰石溶解后与铅形成磷酸盐沉淀及其对铅的表面吸附作用有关.土壤对铅的吸附量及吸附亲和力与土壤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及粘粒含量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砂粒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湘南第四纪红壤中, 长期施用化肥下土壤对 H2 P O-4 的吸附量相对较大, 化肥+ 秸秆还田下则较小; 不同 H2 P O-4 吸附量范围内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则均以化肥+ 秸秆还田较高。  相似文献   

16.
菜园土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菜园土壤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3种菜园土壤吸附 Cu2 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可用 L angmuir方程和 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由 Langmuir方程求得的菜园土壤对 Cu2 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大小顺序为 :黄松土 >江涂土 >粉泥土 ,菜园土壤对 Cu2 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红壤对SO4(2-)和H_2PO(4-)的吸附与竞争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红壤吸附H2PO4-的量远远大于SO4(2-),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在两种阴离子共存体系中,H2PO4-使SO4(2-)吸附量明显减少,在浓度低时甚至出现负吸附;SO4(2-)对H2PO4-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土壤对H2PO4-的吸持力较强,为高强度专性吸附,不易于被其它阴离子解吸;土壤对SO4(2-)的吸持力则较弱,为低强度专性吸附或非专性物理吸附,能够被吸持力更强的阴离子完全解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