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足迹是一种简单有效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指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探讨了三者的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3444hm2增加到2.071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0138hm2增加到1.2439hm2,生态赤字持续扩大;2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6400hm2下降到0.6000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重庆市的生态足迹结构不合理,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在不改变当前诸因素的前提下,重庆市的生态足迹还将持续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会小幅提升,但仍会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持续扩大的趋势。最后从创新技术、改变生产和生活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平衡区域发展和强化生态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对重庆市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等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同时也具有强化社会树立生态赤字危机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临沂统计年鉴》与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临沂市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临沂市的平均生态足迹为2.4056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为1.5828hm2/cap,平均赤字0.8228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此外,临沂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临沂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1995~2007年生态足迹,并分析甘孜州的生态安全状况。甘孜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80467hm2增加到2007年的1.766288 hm2,以耕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5.646667 hm2减少到2007年的5.328501 hm2,减幅较小,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盈余从1995年的4.1662hm2减少到2007年的3.562213hm2,林地人均生态盈余基本稳定在5.0 hm2左右,是甘孜州人均生态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压力指数在0.280852~0.350215波动,生态占用指数在0.528738~0.718585波动,生态协调性指数在1.875003~2.327831波动。结果表明甘孜州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以《临沂统计年鉴》与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并分析了沂蒙山腹地县级区域——蒙阴县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蒙阴县1999—2008年的平均生态足迹为2.0531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为0.8949hm2/cap、平均赤字1.1572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此外,蒙阴县万元GDP生态足迹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蒙阴县资源利用得到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向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和旅游生态占用指数方法,以青海省海北州藏族自治州为案例地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海北州旅游生态足迹中,旅游餐饮、购物和交通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49.40%、23.81%、22.04%;海北州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5360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0.00841hm2/人,旅游生态占用指数为0.0157。表明海北州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旅游生态系统是安全的,旅游业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促进海北州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兰坪矿区为例,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其1986-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探讨典型生态脆弱矿区的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随着人口增长,兰坪矿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了0.54hm2,人均生态足迹则上升了0.41hm2.②人均生态盈余减少了0.95 hm2,年均降幅为3.04%,可供未来使用的生态资源潜力在减少.③生态盈余的保持依赖于兰坪矿区经济增长中技术和结构优化导致的生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6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3616hm2/人下降到2006年的0.3227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4893hm2/人增加到4.690hm2/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水平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出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能值—生态足迹是运用能值转换率和区域能值密度建立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加精确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运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探讨了2005—2010年大连市动态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得出,2005—2010年大连能值—生态承载力均低于能值—生态足迹,处于生态赤字状态。6年间生态赤字由2005年的1.51hm2增加到了2010年的2.59hm2,且在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所占比重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测算与评价——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态足迹模型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该法对大庆市的资源与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进行了生态足迹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测算.大庆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4.5838hm2,生态赤字为3.7230hm2,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欠帐主要为能源消费,化石能源足迹占87%左右;而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生物生产面积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这与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产业结构有关.大庆市生态足迹的多样性较低,为0.5412,但其发展能力指数较好,为2.4808.同时通过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分析表明,其资源的利用效益在不断提高,在全国也处于较好的水平.建议大庆市应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等,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探究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联特征。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2000—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约16.44%的城市达到较高水平,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长逐渐趋缓,成渝城市群达到峰值(5.21hm2)后逐年稳定下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处于良好协调状态,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耦合协调度的提高。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存在倒“ U”形EKC曲线关系,由于自然资源基础和产业结构差异,成渝城市群(拐点出现在2008年)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协调关系好转早于中下游城市群(拐点分别在2019年、2012年)。四川、安徽应作为降低资源消耗的重点对象,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围城市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成果能为区域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管理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生根  王心源  田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70-1072,1138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芜湖市1996—2005年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了芜湖市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GM(1,1),经求解、检验、预测,可得到今后数年该市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数据,并对灰色系统模型应用于生态足迹的预测作了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5年该区域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呈逐渐增大、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赤字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占用测度方法对芜湖市2004年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结果表明,计算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3.757429226hm^2.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芜湖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芜湖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芜湖市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65hm2,表明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了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理论,结合生态足迹方法,构建能值生态赤字/盈余、渔业足迹强度(D)、社会发展压力指数(I)和经济协调指数(Q)参数评价海岛可持续性,选取典型海岛城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案例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7年舟山能值足迹、能值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共增加15.78 hm2,增幅为63.26%;人均能值承载力增加5.20×102 hm2,增幅为82.8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能值足迹增加最多,社会经济承载力增加最多,而自然承载力却有所下降。能值生态赤字/盈余和经济协调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区域可持续性,区域渔业足迹强度的不断增加表明当前的渔业经济模式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发展压力指数增大也进一步表明舟山的发展状况偏离了可持续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和生态足迹指标对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00年~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达2.376 4 hm2,全市生态足迹达642.252 9×10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595 6 hm2,全市生态承载力160.914 7×104hm2,人均生态赤字1.780 8 hm2,全市生态足迹赤字高达481.338 2×104hm2。葫芦岛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模型为研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作为确定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的方法与模式,简单、综合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化石能源消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计算了1980--2009年中国人均化石能源足迹,并将其与人均GDP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发现在这30年中我国人均化石能源消耗和人均GDP都呈现逐步增长趋势,在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发现,我国人均化石能源足迹和人均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耗具有依赖性,且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刺激化石能源使用的增加。因此,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入手,在降低能耗期间我国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进后的化石能源足迹公式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30个地区的人均化石能源足迹,并分别对2000年和2009年中国各地区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我国地区人均化石能源足迹由无明显地域特征转变为东部高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且能源使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间联系逐渐加强。通过对不同类别代表性地区人均化石能源足迹的分析判断,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化石能源消耗增长开始趋于缓和甚至出现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